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对传播策略的研究和利用,告知或影响个人及社区做出促进健康的决定的过程。是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并越来越被认为是促进个人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其他很多健康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
1.促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2.促进健康信息的可及性及个人的获取;
3.提高个人的遵医行为;
4.构建公众健康信息,开展健康活动;
5.开展个体和群体健康危险因素的传播,即风险传播;
6.改善大众媒体的健康形象,倡导健康文化;
7.促进公众有效利用健康保健服务;
8.远程健康服务提供的应用和发展。
在个体水平上,健康传播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健康风险意识、学会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方法,促发人们减少健康风险的意愿,掌握健康技能,同时帮助人们从他人那里获取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支持,影响和强化自己对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健康传播业能够刺激人们对适宜的健康保健服务的需求,防止错误地使用健康资源。在人们制定个人自我保健计划、正确求医和就诊。在社区水平上,健康传播可以被用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倡导有益于健康的政策和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朝着有益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改善公共健康服务、促使有益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规范的形成。
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领域,健康传播通过对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传播技能的培训,改善医患、医医之间的人际和机构之间的沟通,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提高健康保健服务质量和效率。
另外一个领域是通过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的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健康意识、改善态度、促使人们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传统上,公众健康传播活动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传播健康信息,如电视和报纸及其他印刷材料。有的把健康大众传播与社区活动相结合,并在开展健康传播的过程中使用社会市场学的技术和方法。
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其良好的个性化、即时性和互动性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用在健康传播领域。
有效的健康传播应具备以下特征:
1.准确性(accuracy):传播的内容确凿无误,没有错误的解释和判断。
2.可及性(availability):目标人群能够方便地得到这些信息。
3.客观性(balance):应同时告知对健康所产生的益处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4.一致性(consistency):传播的内容应保证说法的一致性。
5.文化适应性(cultural competence):传播设计应符合目标人群的民族、种族和语言特点、文化程度。
6.循证性(evidence-based):传播的内容必须具有坚实的科学研究依据。
7.目标性(reach):传播尽可能覆盖目标人群。
8.可靠性(reliability):信息来源可靠,并且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
9.重复性(repetition):传播的内容不断重复,以达到强化的效果。
10.及时性(timeliness):传播的时机正好符合目标人群的信息需求。
11.易懂性(understandability):信息内容容易被目标人群所理解和接受。
一项成功的健康传播活动还有以下特点:
1.全面的需求评估(needs
assessment):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目标人群的信息需求,包括文化偏好、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职业特点、社会经济状况、对传播渠道的好恶等等,以便于制定一个完善的传播计划。
2.良好的创意(creativity):健康传播决不是仅仅简单地把教科书上的医学科学知识或健康知识直接传达给公众,而是要在信息的解释、传播方式、渠道等方面不断创新,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3.多点传播(multiple points):构筑多层面、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渠道,达到触手可及的效果。
4.注重实效(effectiveness):健康传播的目的是要通过健康信息的传播,使人们形成健康的观念、提高健康意识、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所以要注重传播活动是否真正达到了这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