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普遍忽视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容易正视生理上出现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对大量存在的心理障碍、神经症(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等)、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常持回避态度,羞于启口,甚至讳疾忌医。精神病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已经很发达,但大众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仍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展。
-
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在我国居民中,仍有很多人缺乏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正确认知,如过咸饮食习惯、常吃油炸食品、静坐的生活方式、酗酒、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等,还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想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我国家仅慢性病一项每年就增加1000万人。而慢性病的后果十分清楚,大量的失能、残疾、猝死。
-
基本卫生习惯尚未建立。在我国居民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毫无遮拦地咳嗽、打喷嚏、不洗手、刷牙方法不正确、不讲饮食和饮水卫生等陋习和个人卫生问题,为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
缺乏基本医学科学常识。因为我国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健康课在各中小学校普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绝大多数青少年即使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都仍然缺乏基本的健康理念和医学常识,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如心理调适、自我情绪管理、生活方式管理、与人沟通和交流等),因为学校没有系统地教给他们,老师和家长都认为还是考上名牌大学才是他们对孩子的最大期望,即使得了高度近视、乙型肝炎和癌症也在所不辞?可以说,目前针对成年人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实际上是在补课。如果一个人没有预防意识,总是等到生了病在去治疗,连乙肝病毒都不知道是怎么传播的,一感冒就大量使用抗生素、打点滴,那就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健康理念和医学常识。一个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领域也许有很深的造诣,但也可能不具备基本的健康理念和医学常识。问题并非“不具备就不具备,那又怎么样”一句话这么简单,因为缺乏这些基本理念和常识,往往预示着严重疾病的发生,增加了残疾和死亡的风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