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目标

(2006-10-22 12:00:00)
标签:

杂谈

健康、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

1.健康的概念:

长期以来,健康一直被认为是没有疾病或身体强壮,但这只是浅层次上的认识,忽视了健康的社会和心理属性。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指免于疾病和虚弱也包括心理的、生理的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新的健康的概念强调了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角度看待健康状态,强调了健康是生物学因素、心理行为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人类第一次形成了整体的健康观(Holistic well-being),构成了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健康观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健康认识的飞跃。

医学模式(mediccal model)是健康观的综合,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总的认识和根本观

点。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人们认为疾病的出现只是人体与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只要阻止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就能保持身体健康。这时候,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疫苗应运而生。也出现了“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经典的“三环节”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人们战胜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流行,有效的控制了多种新发和传统传染病,为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显著改变。工业自动化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却也使人们产生了静坐的生活方式,缺乏体力活动。从食物短缺到营养过剩,从人口剧增导致老龄化加剧,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席卷全球的城市化浪潮引起了区域性贫困现象和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等等,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面对大量出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却无能为力。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来自于长期的医学实践,反过来将同样指导人类的医学实践活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但改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同样也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医学实践活动。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人们认为治疗只是由医生使用药物和手术的方法使病人痊愈的过程,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治疗除了要使用药物和手术外,也应采用社会、心理、行为、经济、法律、政策、环境等综合的策略,使病人恢复健康,重返社会。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治疗只关注疾病本身和引起疾病的生物学因素,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则强调疾病是社会、环境、个体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为中心。

2.健康的影响因素
    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是社会经济、环境、个体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健康的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基因遗传和不同种族之间的易感性差异。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如居住状况、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环境中病毒、细菌和寄

生虫的存在、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气污染、阳光过强或不足、水污染、食品安全等)和社会

环境(如政策法规、经济水平、社会风气、社会稳定、人际关系、个人收入、文化程度等)。

     3)卫生服务的因素:卫生防病和防疫、医疗机构的条件、医疗补偿方式、卫生保健资源的

可及性等。

     4)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过咸或高脂膳食习惯和不洁性行

为等。

     5)心理因素:生活和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紧张刺激(如离婚、丧偶、失业下岗等)。

在这些复杂的因素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在健康的综合因素中约占60%-70%,改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根本措施之一。

3.当前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

    多年来,经过全社会和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曾经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等疾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但传染病的隐患并未消除,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使我国出现了在以传染病为主导的健康问题尚未消除的情况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急遽上升的复杂局面。在2003年全民关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的时候,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是:全国拥有高血压患者1.5亿,糖尿病患者5000万。每年因为慢性病的流行引起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的主要健康问题,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