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健康、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
1.健康的概念:
长期以来,健康一直被认为是没有疾病或身体强壮,但这只是浅层次上的认识,忽视了健康的社会和心理属性。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指免于疾病和虚弱,也包括心理的、生理的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新的健康的概念强调了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角度看待健康状态,强调了健康是生 物学因素、心理行为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人类第一次形成了整体的健康观(Holistic
well-being),构成了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健康观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健康认识的飞跃。
医学模式(mediccal model)是健康观的综合,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总的认识和根本观
点。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人们认为疾病的出现只是人体与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只要阻止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就能保持身体健康。这时候,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疫苗应运而生。也出现了“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经典的“三环节”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人们战胜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流行,有效的控制了多种新发和传统传染病,为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显著改变。工业自动化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却也使人们产生了静坐的生活方式,缺乏体力活动。从食物短缺到营养过剩,从人口剧增导致老龄化加剧,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席卷全球的城市化浪潮引起了区域性贫困现象和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等等,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面对大量出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却无能为力。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来自于长期的医学实践,反过来将同样指导人类的医学实践活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但改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同样也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医学实践活动。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人们认为治疗只是由医生使用药物和手术的方法使病人痊愈的过程,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治疗除了要使用药物和手术外,也应采用社会、心理、行为、经济、法律、政策、环境等综合的策略,使病人恢复健康,重返社会。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治疗只关注疾病本身和引起疾病的生物学因素,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则强调疾病是社会、环境、个体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为中心。
2.健康的影响因素
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是社会经济、环境、个体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健康的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生虫的存在、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气污染、阳光过强或不足、水污染、食品安全等)和社会
环境(如政策法规、经济水平、社会风气、社会稳定、人际关系、个人收入、文化程度等)。
可及性等。
为等。
在这些复杂的因素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在健康的综合因素中约占60%-70%,改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根本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