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太热睡不着,挣扎着起来通宵看完了从网上花大价钱淘来的“百年婚恋”这本反映五四时代名人婚姻的书。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里,叱咤风云的胡适、鲁迅、郁达夫、郭沫若们也不能逃脱被婚姻的宿命。正如鲁迅写到的那样“她只不过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对于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胡适与江冬秀,鲁迅与朱安,郁达夫与孙荃,郭沫若与张琼华--------这些有远大抱负的男人们除了提倡“容忍”的胡适外,大多与父母指定的原配夫人有名无实,更谈不上什么感情了。而这些同样被传统观念束缚的女人们,明明知道自己的丈夫不爱自己,他们在外面有女人,还不得不为他们守节,为他们尽孝道,尽三从四德。男人和女人在这个意义上讲都是失败者,幸好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书中最吸引人的便是沈从文与张兆和一段,让我没想到的是文弱的他对爱情的追求竟是那样的执着甚至可以用偏执来形容了。明明知道张兆和不爱他,他却还穷追不舍,胡适给沈做媒对张说“他非常顽固的爱你”张回答“我很顽固的不爱他”。沈对张的爱真正做到了“低到尘埃里,然后再从上面开出花来”,看沈写给张的情书,肉麻的不得了,真不敢相信这是沈大师写的。“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幸而结果对沈来说是美满的,他追到了张兆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地走完了一生,并给后人男同胞留下了那句经典的求爱名言:“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庆幸”
对于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女人,沈从文如此执着,尽管最后成功,是幸福还是不幸,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