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w690/8756fdbbtd1e26ed9df6e&690
488·力、li四声,筋也。 489·劦、xie二声,同力也。
490·金、jin一声,五色金也。
491·幵、jian一声,平也。
492·勺、zhuo二声,挹取也。
493·几、ji三声,今音ji一声,距几也。
494·且、ju一声、qie三声,薦也。
495·斤、jin一声,斫木斧也。
496·斗、dou三声,十升也。
497·茅、mao二声,酋茅也。
498·車、che一声,舆轮之总名。
499·堆、dui一声,小阜也。
500·阜、fu四声,大陆,山无石者。
501·fu四声,两阜之间也。
502·厽、lei三声,絫坺土为墙壁。
503·四、si四声,阴数也。
504·宁、zhu四声,辨積物也。
505·叕、zhuo二声,缀联也。
506·亞、ya四声,醜也。
507·五、wu三声,五行也。
508·六、liu四声,《易》之数。
509·七、qi一声,阳之正也。
510·九三声,阳之变也。
http://s1/mw690/8756fdbbtd1e26f778920&690
511·rong二声,兽足蹂地也。 512·嘼、xiu四声,畜
牲也。 513· 甲、jia三声,位东方之孟。
514·乙、yi三声,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
515·丙、bing三声,位南方,万物成,炳然。
516·丁、ding一声,夏时万物皆丁实。
517·戊、wu四声,中宫也。
518·己、ji三声,中宫也。
519·巴、ba一声,蟲也。
520·庚、geng一声,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實也。
521·辛、xin一声,秋时万物成而孰。
522·辡、bian三声,罪人相與訟也。
523·壬、ren二声,位北方也。
524·癸、gui三声,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
525·子、zi三声,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為偁。
526·了、liao三声,尥也。
http://s13/mw690/8756fdbbtd1e27007c46c&690
527·孨、zhuan三声,谨也。
528·突、tu一声,不顺忽出也。
529·丑、chou三声,纽也。
530·寅、yin二声,髌也。
531·卯、mao三声,冒也。
532·辰、chen二声,震也。
533·巳,si四声,已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
534、午、wu三声,啎也。
535·未、wei四声,味也。
536·申shen一声,神也。
537·酉、you三声,就也。
538·酋,qiu二声,繹酒也。
539·戌、xu一声滅也。
540·亥、hai四声。荄也。
后記
儿时到西安碑林参观,既喜欢又好奇,大部分都是看不懂的。当时仔细的观看了宋僧梦英的《篆书偏旁字源》手持一个本,描摹了一上午,由于不认识,甚觉费力,照葫芦画瓢,依然一头雾水,只得作罢。
后来买了一本《说文解字》,又不知反切法如何使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不甚明晰。于是自己开始总结反切法的注音规律。反切法用两个汉字相切,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相拼,有些字就可以,有些还是不行。
再后来有了凤凰出版社出的2004年版《说文解字校订本》,加注了汉语拼音,学习起来就方便多了。由于时代的发展,许多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随着汉字简化方案的实施,无端又多出了许多汉字读音,这给古文字的学习无形中增大了困难。
汉字的发展是由繁到简,也有个别的字是由简到繁,举例如下:帽字,小篆写法是:冃。颐和园的颐,小篆只有左半边,渔网小篆本字就是网,后来几经变革。
古文字义规定较详细,在小篆中尤为突出,如:里、裏,从、從,后、後、好、好四声,衺、斜,斗、鬥,
等字,弄不明白在使用中就会出错。学习小篆不要想当然,不能把楷书的字拼凑成篆字。屡见有人写错如:夕生是晴,山青是峥,洗和洒的关系,澄要写作澂等等。
说文确立了部首偏旁,以后的字典就沿用了,偏旁也是独立的字,本身都有读音,不学说文就不知道。在日常经常会听到:秃宝盖、宝盖,走车,绞丝、软耳刀,硬耳刀、王字旁(其实是玉字)虫字旁(其实是虺)等等,学了说文,知道了读音,学习篆书就颇有帮助。当然不学书法的人就可以随便了。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9353个字临一遍约三个月,能记住的还不多,把常用的两千多字记熟就够用了,熟能生巧,写书法不熟悉字就会气不连贯,不连贯就缺少神韵,。
开卷有益,学无间断,量变到质变,人十我百,人百我千除此别无他法。是为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