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中数字的艺术魅力

(2011-11-02 14:11: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化学习

 古诗词中数字的艺术魅力

                韩志湘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浩如瀚海,作家们运用了各式各样的创作手法,将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东西引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其中看似平平常常的数字,就被作家们运用得巧妙而奇特,产生的美学效果和极富创意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一、气势之美

    迢迢天汉西南落,……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赞黄河之长“三万里”,颂泰山之高“五千仞”,极度夸张气势磅礴恢弘,令人神思驰骋,大自然面前,人类之渺小对比鲜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不愧是“诗仙”,新奇的联想和夸张,长似有“三千”流水长,高如有“九天”银河落,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二、结构之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成对欢娱,近景如“点”,“一行”白鹭飞翔碧空,远景成“线”。“千秋”雪,写尽时间之久远是“面”,“万里船”写空间之广阔是“体”。点、线、面、体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四个常用数字,点缀着一派明媚春光。诗句字字对仗工整,有色彩、事物、动作、时空相对,更有数字相对。全诗错落有致,结构优美。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康节《五绝》)

   依次递用十个数字,移步换景,结构明快,节奏欢快,呈现出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景致。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陈沅七绝)

   明月照在江面,一个渔翁坐在江中的一叶扁舟上悠然垂钓,俯仰自如,自得其乐。一幅生动的秋夜垂钓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蓑一笠一叶舟,一枝竹竿一条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

   跟上一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江中驶过一条渔船,随即命大臣纪晓岚以十个“一”字做的诗。像极了舞台上的布景,整齐摆放,欣赏者仿佛置身其中;又恰似一幅静物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音乐之美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皆不见。(清郑板桥《咏雪》)

    数目由少到多,节奏由慢到快,化平淡为奇特,表现出雪花飞舞的情景,恰似音乐简谱“1234567”七个音符之音,又恰似拍手唱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独特的旋律美。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唱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几个数字连用,上下左右搭配对称,一唱一叹,纡结萦回,淋漓酣畅,借杜鹃之口,叹思乡之苦,如泣如诉,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痛。

    一声梧叶一声愁,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旧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梧桐细雨,雨打芭蕉,古人诗词中常用来衬托人物的凄苦心情。归梦难成则被用来形容受思乡之苦折磨的情景。第一句中两个“一声”,第二句中两个“一点”,第三句中两个“三更”,在句中各自成对,而三句之间又互相成对。“鼎足对”在这里运用得十分自然贴切,把秋雨之夜的思乡之苦表达的凄苦婉转。

    一只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食尽人间千钟粟。(明伦文叙《题百鸟归巢图》)

   一层一层,百鸟层层围绕在凤凰的周边,表达着景仰之情。看似数字的递升用法,其实体现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一只一只又一只”是三只,三四十二、五六三十、七八五十六,加起来正好是一百零一只,暗合百鸟朝凤之数。

      四、意境之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七八个”意寓雨过天晴星星之稀疏,直挂天边,一目了然;“两三点”鲜明展现雨珠晶莹,撒落山前,跟星星相映照。寥寥几笔,摩画出一幅夏日丰收后的晚景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茫茫天地间,“千山鸟飞”、“万径人踪”皆“绝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儿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寄托了诗人远谪江湖,仕途宦情皆淡泊的情怀。也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五、哲理之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我国古代朴素哲学观尽显。诗人登高远望,目光所及之处太阳“依山而尽”,黄河“入海而去”。若欲穷“千里”,必要更上“一层”方可。此诗不但意境壮阔,更是把“站得高,望得远”的哲理寓于自然美之中,成为千古名句,而且文学领域之外也广为传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的“一树”柳,绿丝垂绦的“万条”枝,看似写了柳树的先知春,色美形也美,实际上借景传意,蕴含着人类生命的觉醒力。

      六、其他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合七分彩,八环九钗十倍娇。    十九月,八分圆,  七个进士六人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聘。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副数字求亲对联,化用了清朝李调元《咏美女》“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的诗。上联数字递升,下联数字递减,依次对应,尽管对仗不是太工整,但在数字的运用上很巧妙。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据说这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写过的一首诗。初写前两句,群臣暗笑皇帝无知无识,待后两句写完,群臣大惊失色,到底帝王声威,才有如此气势。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虽说是三四月,谁知又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关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青天,六月伏天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如火,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据说作者是卓文君,旁敲侧击劝告薄情郎司马相如的。据说,这也是文学史上较早的把数字运用到诗歌中的篇章,而且是由小到大,又大到小循环往复一遍,令人耳目一新。

    (旦把酒介)喜的一宵恩爱,被功名二字惊开。好开怀这御酒三杯,放着四婵娟人月在。立朝马五更门外,听六街里喧传人气概。七步才,蹬上了寒宫八宝台。沈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

  生)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贵妻荣八字安排。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二指大泥金报喜。打一轮皂盖飞来。(元汤显祖《牡丹亭·如杭》

    男女主人公运用同样的十个数字,一个是从小到大,另一个是从大到小,重逢之喜悦之情,归杭之天遂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琴瑟和谐之音永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