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的文案有个特点,开场白要提炼几句对这一集内容的概括性评价,有的中肯,有的泛泛。
比如说今天这一集讲”民族关系”的。一开篇就说“这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时代,这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这里没有长久的兵戈相向......“提出了对唐朝民族关系问题的关注。
中国(主要是汉族)一向有”夷夏之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说,我觉得这其实折射的并非”大汉族主义“,而是一种弱者心态,弱国心态。自身实力不济,缺乏底气,故很难有开阔的胸襟和文化的自信,去包容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各族人民。因为不够自信,才会竖起壁垒,将自己与外界划上严格的界限。
真正强大的国家,是应该拥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四个自信“的。
政治自信。唐初至中期,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官吏勤政,行政高效。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此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史书上津津乐道的,唐贞观年间,23名死刑犯放出回家探亲,全部按期返回,慨然就死。——这一举措一则见主政者的自信与人文关怀,二则见“仁政”下民风的纯正。
道路自信。坚信自己国家所走的路线是正确的,坚信这条道路能引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强国的道路。
制度自信。唐的三省六部制源自隋朝,但隋朝太短了,这种文官制度真正发挥其高效行政功能,就是在唐代,后世基本上沿用了这种政府组织机构模式。唐代的科举制在隋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扩大了广大读书人的晋阶之途,扩大了统治基础,笼络了更多人才来充实各级政府机构。无论是三省六部制或是科举制,在当时都是十分先进的政治制度,说明中国人是有能力有智慧设计和制定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治理措施的。
文化自信。唐诗、唐传奇,这些影响上千年并将继续影响下去的文学模式,不但在中国影响巨大,对整个儒家文化圈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一样的可以输出文化,输出我们的价值观。这些也是建立在强国富民之上的,只有底气足了,才谈得上自信,否则就如同阿Q说“我们曾经阔过”一样,除了自嗨外,别无他用。
扯了这么多,离谈“民族关系”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只是想说。一个强盛的国家,由内而外都散发着自信的气息。因为强盛,它不忧外患,因为曾经的敌人已经臣服;因为强盛,它不惧内忧,因为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意识被人民高度认同;因为强盛,它敢于海纳百川,因为它相信自己有能力涤污荡垢。像唐朝有那么多异族、异国的文官、武官,位高权重,这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也是没有做到的。
”上善若水“,泱泱大国的风范当如是。
——2018.5.30
第八十五集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7411V7LW?p=85
网图侵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