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和佛子山

(2014-07-02 17:06:09)
标签:

旅游

游记

政和

佛子山

         6月15日早上7:30,我们从政和县城出发,前往佛子山。
         政和佛子山,位于福建省政和县城东部的外屯乡境内,距政和县城28公里,据说处在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岩浆带中的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带,是火山猛烈爆发的产物,具有突兀独特而又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人称福建小黄山”。不过,笑妈此前却是从未听说过她的大名,希望又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色佳人!
    领队2007年曾经来佛子山游玩过,但那次有本地的朋友带路,兼之时间久远记忆模糊,因此,也不大记得路了,只知道一个大致方向。我们的车子就沿着这个大致的方向前进。途中,看到马路左手边一侧的山上,郁郁葱葱的林间挺立着一座座光滑裸露的石峰,突兀而陡峭。领队说,这就是佛子山了:
      佛子山好歹也称为风景区,总该有个大门吧?我们的车子继续上路寻找景区大门。可走啊走,走啊走,眼看佛子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笑妈直觉不对,赶紧叫停车子去问路,一问,果然开过头了。调转车头回去,一路问了好几个人,终于找到了他们口中所说的:在马路的一个大弯处,有一幢破房子,破房子旁边就是景区入口。原来这条不起眼的山间小道就是佛子山的入口处。晕死人了!想来这个所谓的风景区,应该还是个未开发的风景区: http://img1.ph.126.net/hM7wyGP6JkVFHCcBlCNRgw==/6608748779166492922.jpg
        上山的路,有时是青石台阶,有时是狭窄土路,但都还算挺好走:
         四周植被繁茂,我们就在浓密的林木间行进:
            路边,野果众多:
        不知名的野草,也清秀可人:    http://img2.ph.126.net/NIFfcV5eVr8dztqlh_M0sw==/6608197923842047769.jpg
       走了一段,看见右手边有个高耸的峭壁,峭壁中间有长年水流冲刷的痕迹 ,想来应该是个瀑布,但今天,一点水滴都没有了:
        有条小路通往那个峭壁(后来才知道,那峭壁叫“天生岩”),但我们没去,而是继续向上。途中,有好几条岔道,可佛子山景区里实在是处于半荒废状态,连个路标都没有。手机导航找不到地方,领队又不记得路了,我们只能跟着感觉走,反正向上向左走应该没错吧。一行人又是走啊走,走啊走。越走感觉越不对,佛子山的那些主要景点应该都在面对马路的山体一侧,可我们却走到背对马路的另一侧去了。领队决定后撤,另外找路。可笑妈不甘心啊,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如果撤退,将又是一个多小时,时间浪费太多了。笑妈让领队带着大部队在原地休息,自己和另外几个老驴前去探路。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笑妈的英明睿智啊!!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21.gif
        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一片竹林边上,有三、四条从不同方向而来的小路在这里汇合,其中一条小路的入口处,树枝和灌木丛上插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瓶瓶罐罐,全是饮料瓶、矿泉水瓶什么的。走户外的人都知道,这是曾走过此路的前人给后人留下的简易路标,也就是说,我们终于找到正确的道路了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30.gif
        竹林: 
       通知了领队后,我们几人先行开拔。又走了十几分钟,面前是个陡崖:         爬上陡崖,笑妈忍不住一阵欢呼,太美了!蓝蓝的天空下,苍翠的林木间,一座座如刀削似斧凿的石峰拔地而起:
http://img0.ph.126.net/s_VL9d5vHa-Od9LeYMsU4g==/6608227610655995271.jpg
        远处,蜿蜒的盘山公路化作一条细长的白绸于葱郁山林间飘舞。对面山上,村落点点,梯田层层,好一副恬静的田园风光图!习习山风从身边掠过,带走一身的暑热,曾有的几分疲累悄然间一扫而光,留下的便是阵阵欣喜的惊叹与由衷的赞美:
        后来笑妈看到了下面这张导览图才知道,佛子山景区又划分为狮子岩景区、笔架山景区、佛子岩景区、天生岩景区和磐石景区等。我们先是放弃了天生岩景区,后又因走错路错过了佛子岩景区,阴差阳错地从山的背面直接绕到了笔架山景区:
        继续前进,开始陆陆续续地看到了几个景点的指示牌。登上高处,惟妙惟肖的笔架山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是三个高度和宽度均差不多的陡峭山峰,并排站立却又底部相连,看上去,就像个大大的“山”字,又像是古时候文人书桌上的笔架。财迷笑妈却觉得,它还像个胖乎乎的金元宝http://img2.ph.126.net/FAW36NbHX5OqOMsFWkB38w==/6608586051445582091.jpg
          佛子山上的石峰特色独具、个性鲜明,座座都是高耸而险峻:
        在绝壁顶上,有人围起了护栏,这为我们欣赏美景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从另一个角度看笔架山,和它左右的山峰连起来看,又像是人的一个手掌,最右边矮矮的那个就是大拇指喽:   
         此外,还有不知名字由来的“龟头岩”:
        以及笑眯眯的“猪头岩”,这只猪头实在是太形象了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55.gif
       从整体来看,猪头左后侧还有个披肩发的姑娘,于是,大家又纷纷戏言这是猪八戒背媳妇呢:
         站在绝顶极目远眺,群山连绵。笑妈最近打油诗作上瘾了,忍不住又赋诗一首:“巍巍佛子岩,奇美人惊艳。壁立如刀削,攀援难上天。会当凌绝顶,仙境在眼前。人间有此景,何必做神仙!”不许笑话笑妈做得不好哦!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34.gif
      看完猪头岩,因为没有路标,我们只能又是跟着感觉走,开始走上了一条下山的路:
        半路又有一条几乎荒废的岔道,笑妈和几个老驴前往探路,发现是通往一个狭窄逼仄的山洞:
        在山洞里寻找了一番,没找到出路:
        回到原路继续前进,来到了精致秀气的“盼夫岩”边。有人说,亭亭玉立的少妇是在举右手梳理头发,笑妈说,那是她怀里抱着的婴儿靠在她右肩睡着了:
          “盼夫岩”附近,还有千年古藤王等小景点: 
       队伍休憩一阵后,接着上路:
       这路边的藤条,盘根错节,虬枝苍劲,没有千年也有近百年了吧:         从这上去,似乎还有个景点叫“石天门”,不过,笑妈四处梭巡了一番,没找到:
        九点开始进山,将近十二点半时,我们终于见到了位于山上的第一个建筑物:
        原来这里是“狮峰庙”,不过早已人去庙空了。“狮峰庙”背后的山峰,就叫“狮峰”,好像就是我们在山上看到的“猪头岩”http://img1.ph.126.net/F4KNMubuXR2bgL8MPBoxDw==/6608654221166503561.jpg
        狮峰,据说高达178米,气势磅礴、巍峨险峻。但笑妈却觉得,它和旁边的山峰连起来,更像一只翘首云天的苍鹰在振翅欲飞:
       狮峰庙前,有两棵直刺苍穹的参天大树,那是古柳杉。据说佛子山上,有棵全国第二大、胸径达10.8米的古柳杉王,不过此次笑妈并未见到
           狮峰庙前,还有左、右各两条山道,左边的那一条才是正确的下山道。下山途中见到的绚烂野花:
 又是半个多小时的连续下山路,终于在午后一点整,笑妈来到了山脚下:        佛子山风景区的入口处寒碜不已,出口处一样的不起眼,但好歹还竖起了一面牌子,多少能让人知道:http://img0.ph.126.net/EEIzV250oyVWpxKn74BZ0g==/6608253998935060326.jpg
    出口处其实是个小小的村子,有几幢民房,我们就在民房前休整,顺便等车子过来接我们:
      经和民房的主人交涉,他们同意给我们提供饭菜,但要我们自己动手煮。这难不倒我们,几个勤快的女驴友洗手作羹汤啦:
       熬上一大锅稀饭,再炒上几盘青菜,在爬完山之后,这样清清爽爽的伙食也备受欢迎:
     在散热的稀饭: 
       等待上桌的配菜:         好了,分成两桌,开动!此情此景,让笑妈又一首歪诗出炉了:深山寻美景,一路多艰辛。崎岖羊肠道,茂密山间林。午后腹肚饥,自己动手勤。稀饭配青菜,吃得也欢喜!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25.gif
      饭后休息时,村子里的山民们还把自家的山货拿出来向我们推销、售卖。这是野生山核桃:
      这是野生的山锥栗磨成粉,再晒成一片一片的,叫什么名字就不知道了:
           这次的政和佛子山之行,果然没有让笑妈失望,景色秀美令人难以忘怀,但因事先没有做好功课,错过了不少美景,引以为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暑期安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