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渚的古朴民风习俗

(2016-10-09 08:00:00)
标签:

杂谈

历史

文化

分类: 家乡人文历史

社渚古朴民风习俗


    社渚镇的民风古朴,尊重长辈,崇敬先祖。过去,社渚好多家族拥有家谱不少家谱明文记载先辈定下的族规家训。族规和家训内容基本一致。除去落后于时代的内容外,现仍能规范大家行为的内容,主要的有:如“忠厚传家”、“勤俭传家”、“耕读传家”、“诗书传家”等。社渚古朴的民风和灿烂的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现象表现出来:

一、祭祀
    一年中,在民间传统节日来纪念先祖的,重要的节日有:除夕的中堂前祭、正月十五的坟前祭、清明的墓前祭、冬至的家族祠堂族人公祭等。而最隆重最热烈的祭祀先祖活动,当属正月十五,人言“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每逢正月十五,男女老少都来到自己祖先的坟前将坟前杂草拔掉或砍净,插上一排竹签,三至四支竹签一组,围成灯罩大小,在中间栽上一要蜡烛,罩上灯罩。待天快黑时,点着蜡烛。接着烧纸,放鞭炮和礼花。然后,大人小孩们磕头,说些祖先我们来看你了或祈求保佑的话。这样,仪式就算完成。

二、家神牌位
    一般老人家的中堂中央处贴着一宽幅,纵书“祖宗昭穆神位”或“天地君亲师”,左右各有一行纵书小字,左为“东厨司命”,右为“福禄财神”。其意如下:“祖宗昭穆神位”是指列位祖宗依照辈分秩序就座,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为穆。“东厨司命”指灶神,即灶王爷。“福禄财神”指福、禄、财三神,亦称三星。宽幅两边还配有一幅窄联,联的内容各异,但不乏佳句,多为“天赐鸿恩福禄寿喜,家垂燕翼礼乐诗书;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供奉祖宗是中华民族久远的孝道,也可说是对祖宗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供奉“四神”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三、民歌
    社渚镇处于江南,但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的熏陶,民歌古朴清新,细腻婉转。社渚很多上了年纪的会唱山歌、春歌。社渚傩文化项目在傩祭中借值符之口会唱一些傩祭仪式歌,如《开暗门歌》、《坐场歌》、《供茶歌》、《饭场歌》等,以及表现信仰与生活的《土地庙歌》、《关帝庙歌》、《消灾歌》、《求子歌》、《十绣歌》等。社渚镇宋村,有一位90多岁的“山歌大王”,他叫蔡崇富,他的肚里装满山歌。他曾编写了11本山歌集,大概有一千多首。遇到悲伤的事和开心的事,他都喜欢唱上两句。有位韩国学者还为蔡老题字:“东南歌人,万代传承”。


四、民间故事
    社渚民间故事极多,有反映历史的,有关于神仙鬼怪的,有讲地名风俗来历的。归结出来主要有以下个系列:

    1.欧冶子铸剑石屋山的故事

     欧冶子铸剑石屋山的故事,以民间文学形态在溧阳传承千百年。2011年入选溧阳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以铸剑闻名吴越楚。相传欧冶子从小跟随娘舅学冶铸,练就铜铁功夫。欧冶子为吴王铸剑,在吴楚交界的山岭里寻找金铁之气,在山上筑石屋,后人名之石屋山。当年,石屋山属吴国的濑渚邑,后委平陵邑,今在溧阳市社渚镇境内。史书记载,在溧阳县南八十里石屋山,昔吴王使欧冶子铸剑于此。山下有铸剑坑,古壁挺秀,烟树郁蟠。民间传说,欧冶子在石屋山铸剑,高高的冶炼炉,白天炉烟冲天,夜晚炉火通红,映照半边夜空,石屋山上空一片祥瑞云霓,最终铸成斩铜剁铁似削泥土的“龙渊”宝剑。


    2、地名故事

    周城村委有个自然村叫古路西,早先是一片湖滩,俗称百亩滩。百亩滩有个葫芦状的村庄,住着兄弟俩。哥哥聪明能干,勤俭治家;弟弟好吃懒做,整天稀里糊涂过日子。大家看不惯老二懒惰糊涂的品性,称这里为糊涂西,“糊涂西”这个名字难听死了,大家当然不能接受。后来,聪明人就以谐音改为“古路西”,“古”者,珍奇精贵也,一改过去糊涂不雅的概念。这既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又表现了乡民追求美的高度艺术和技巧。音近字异,意趣顿生,可谓化平谈为神奇,表现了艺术加工的再创美。


    3、虞顺起义的故事

    史志记载,明嘉靖九年(公元1500年)春,正月初六,有氓虞顺自称羊矢岗采薪,偶遇羽衣道人与语,授之秘书,因忽不见。是月二十有四日,顺乃揭竿为旗,从者二百余人,居民绎骚,讹语载道。二日,知县连鑛设策立擒之。

    相传流民虞顺被充军朔方,当地有祭祀满门忠烈杨家将的跳马灯习俗。一天,虞顺看着当地人跳马灯,于是默默祝祷:真神马,救救我,到江南,定以神马祭杨家。夜半,一匹神马走进虞顺住宿的破庙,神马对虞顺说,你骑我背上,紧闭双眼。虞顺又惊又喜,当即上马,只觉耳边呼呼生风,不知过了多少时辰,听见有雄鸡啼鸣,虞顺张开双眼,顿时从天上落了地。天亮了,虞顺不见马影,环顾四周,即见蒋塘万福庵。虞顺回到蒋塘,削竹扎马,依照朔方跳马灯阵势,跳将起来,以兑现神马祭杨家将的承诺。


    4、孝子故事

   1)昇平虞氏是社渚镇的大姓,虽然没有出啥大官,可是有很多感人故事,抗战期间涌现了许多革命烈士。据说虞姓有一孝子从小失去母亲,一直是其后娘抚养成人。为不忘母恩,孝子唯孝敬母亲为大,把食物都留给母亲。在主人家帮工,孝子能把自己吃的省下来带回来给母亲吃。如果主人家中午是炖鸡蛋的话,孝子竟泪水汪汪,因为鸡蛋无法带回家去。其母去世后,孝子又守墓三年。村里人感于其事迹,由县衙为其在城桥村树立了孝子牌坊。时至今日,虽牌坊已不复存在,但孝子的墓碑犹存。

    (2)位于社渚东南边的塔山一带流传着一段历史佳话,据说宋朝有一位才子是从无锡抱过来的。他从小在塔山脚下长大,养父母待他如自己亲生孩子般疼爱。养父母也没有隐瞒他的身世,他刻苦学习,饱读诗书,终于考取了状元,后去了无锡做官,为人清廉,时常前来探望年事已高的养父养母。后来养父养母归天,他带着家眷前来处理后事,他对自己的后人讲,养父养母待我如亲生儿子,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等我百年之后,我要与养父母葬在一起。就在前几年,塔山附近村民发现他与养父母的合葬墓被不法分子盗取。

    (3)宋朝,在三塔荡南畔的一方高地上,韦慎韦谈父子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时务农,闲时读书。两个春秋悄然而过,父亲韦慎却因病亡故,儿子韦谈悲痛之后,含泪将父亲埋葬在高地西边的一块土地上。韦谈自幼课读《孝经》,是个孝子,父亲死后,为报父亲养育之恩,就在父亲的坟墓上架起帷幕帐幔,又在坟墓旁日夕守候,一日三餐供奉,风雨无阻,整整三年。韦慎的坟墓上,草青了,草枯了,草青草枯,草枯草青。韦谈在父亲坟墓上设帐尽孝的事迹,感动了三塔荡周边的乡民百姓,风淳俗美的三塔荡乡民百姓们就把韦慎韦谈父子居住的地方命名为帐墓,以此赞誉韦谈,传扬孝道风化。

    朱家和韦家两族人,乡亲乡情,平安生活,繁衍生息。帐墓有俚语流传至今:除却苏州杭州天堂,就是帐墓芦塘,要吃鱼,拿粪勺头狂狂,没柴烧,脚踢芦桩。韦氏宗祠与朱氏宗祠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石街路。石街路西首,有一座贞节牌坊,因年代久远,也不知为帐墓哪朝哪代哪位贞女节妇而立。

    (4)周城炉头村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都记得,当时村西南的断石塘里有几根很粗的石柱,即便是炎热的夏天,断石塘的水也是冰凉的。

    相传石柱是当时皇帝为了表彰炉头祭炉孝女赐建的,原立于村口,后老化断落,被移到断石塘中。

    祭炉孝女是周城炉头朱家之女,当时炉头村的冶炼技术应该相当有名,说是某年皇帝造金銮殿,将金銮殿金门槛交由炉头的工匠炼制。圣命难违,炉头的工匠们赶紧起炉铸炼,可是试了多次金门槛最后就是无法成形,眼看限期将至,完不成皇命,那是要全部砍头的,工头师傅一筹莫展,只能做最后的尝试。当一炉金水炼好,倒入模子后,金水不断翻滚就是不能成形。工头一声长叹,天意如此,只有等待无奈的结果了。工头的女儿看到此情此景,纵身一跃跳入滚滚金水,女儿消失了,金水停止了翻动,金门槛终于炼成了。

    对于祭炉的说法,古就有之,说是一件“大器”出世,必定要有生灵为祭,有些可用牲畜代替,有些却一定要用人,可能这些器物需要摄入魂魄才成,即便欧冶子铸剑也“爪发投烘炉,紫雾攒飞芒”。

    话说金门槛上交给了朝廷,而孝女投炉的事迹也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感其忠烈颁旨送匾嘉奖,并赐建了这两根石柱。赐建的石柱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先是断了,后来又被敲碎,现在已无迹可寻。

    (5)铁拐李考察民心的传说

    殷桥与郎溪县梅渚相邻的地方,有一座勾通两地往来的石板桥,桥的二端各有一条街,街上各开着一爿药店。不知为啥,梅渚这爿药店生意兴隆,殷桥的却是门庭冷落。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太阳把石板桥烤得滚烫,行人过桥都怕烫伤脚底,可是桥板上却躺着一叫化子,在那里一面打滚一而哼叫:“你舔我肚呀,你舔我肚!”

    过往行人议论纷纷,这叫化子浑身只围着一块又脏又破的布巾,肚皮上一块烂疮,脓水直淌,烂肉里白蛆爬动,苍蝇打转,臭气熏天,为啥躺在这里害人?不是病死也要饿死的~~~。大家的议论很快传到了二爿药店老板的耳朵里,梅渚的老板嗤之以鼻,殷桥的老板却动了恻悯之心,连忙带了事物、配了疮药,赶到桥上搭救叫化子。叫化子一见人来,就拉住他的手喊:“你舔我肚,你舔我肚!”

    老板说:“老人家!肚子不用舔了,让我背你到荫凉处去敷药吧!”说着双手抱了叫化子,可是说也奇怪,叫化子不见了!老板正在惊愕之时,只听得空中传来话音:“我是八仙之中铁拐李,化身前来考察人心,本想渡你上天去,可惜你不舔我肚。但好人总有好报,用你自己的双手去致富吧!”

    从此以后,梅渚那爿药店生意越做越冷落,而殷桥药店生意却越做越兴旺了。


五、 民俗庙会

     历史上社渚有很多寺庙,如石屋山白云寺、周城圆通寺、嵩里村普济寺、蒋塘村万福庵、大田村师爷庙、河口村祠山庙、乘马圩冻煞观音庙、社渚东岳庙、傅笪村东岳岱庙以及清朝年间修缮的河心普隆寺等。 
    每逢菩萨生辰,庙会(也叫出菩萨)现象较为普遍。例如,祠山庙会、大王庙会、东岳庙会、关帝庙会等等。庙会期间,跳幡神、跳五猖、舞龙、舞狮、荡湖船、打莲湘、挑花担、彩旗队、拜香队、锣鼓队、舞蹈队等各具风采,流传已久,受到广大群众喜爱。

    庙会是民间敬神求福自一种祭祀方式和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群众文娱活动,也是一项适应习时方便群众的集市贸易活动社渚境内有诸多集镇,比较大的有社渚、周城、殷桥、河心、河口每年的赶集都非常热闹,吸引众多周边百姓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