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师,到阴差阳错步入金融业的大门;从一名最基层的银行统计员、储蓄员,到管辖一方的河南银监局局长,支德勤四十年的金融生涯,犹如一部厚重感十足的人生教科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当代金融家的成长轨迹。
与金融结缘,支德勤几乎经历了中国金融业从中原到边疆、从地方到中央的重要岗位,但四十年的官场历练,并没有改变他农民出身的朴实本色,也始终不改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勤奋精神。
今年5月底的一天,支德勤在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长达三个小时的独家专访,他向记者坦露了自己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和感悟,阐释了他对金融家的真知灼见与河南金融业的深厚感情。
他是幸运的
人的一生总会充满一些偶然,但偶然中也必然蕴含着某种必然。
四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一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子弟,竟然在18岁当上小学校长,后来又“阴差阳错”踏入了金融业的大门,并成为一省的银行监管者。
出生于湖北襄樊的支德勤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孩子,从小家境比较清苦,正因如此,朴实的他内心深处始终渴望着能走出农村,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1968年年底的一天,支德勤所在村的大队队长找到他家,希望他能去村上小学教书。虽然当时的他只有小学文化,但由于年少气盛和对未来信念的坚持,他没有推辞,反而有些兴奋。
“
第一份工作来之不易,我那时非常刻苦,晚上一般要学习到一两点,一是查字典,二是练字。”回忆多年前的第一份工作,支德勤至今仍记忆犹新,而那段经历也是他初入社会最简单和最单纯的一段时光。
或许正是他这种对一份陌生工作的认真与执着,造就了他在日后职场制胜的成功基因。机会来了!在一次乡里举办的书法比赛中,支德勤的三幅作品入选。看到自己培养的一位新人脱颖而出,当时的校长又惊又喜:“小支书法还不错,但不知道教书怎么样。”为此,好奇的校长还专门到支德勤的班上旁听,他被支德勤的认真劲儿打动了。第二年,支德勤就被任命为这所小学的校长,而这一年他刚刚18岁。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71年12月,年轻的支德勤被推荐到襄阳(现襄樊市)地区师范学校,但遗憾的是,学历太低,没有通过审核。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此时,随县(现随州市)财政局面向全县教育战线招人,该局政工部长在查阅支德勤档案时发现虽然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是小学负责人,然后又看了他的简历和文章,发现字写的还不错,“这个人可以考虑。”
由于当时县财政局和人民银行同属一个单位,支德勤被分配至人民银行工作。就这样,时年尚不足20岁的支德勤歪打误着地开始了自己的金融生涯。
从教育行业迈入很多人羡慕的金融行业,支德勤备感老天的眷顾,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拿出了当初刚当民办教师的勤奋,付出了比其他人多少倍的努力,每天晚上十二点睡觉,充实金融知识。至今,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受益最深的一本书,是人民银行一位领导撰写的《银行的故事》。
金融三部曲
岁月如歌,有时起浮、转折与高潮,有时荡气回肠,但更多时是平淡无奇。
在回顾自己四十年的金融生涯时,支德勤认为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打基础阶段、创立阶段和混合阶段。尽管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令人欣慰的成就和畅怀的往事,但在他平淡轻松的叙述中,记者仍能体会到在其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执着为下一阶段事业的精彩埋下了伏笔。
从1972年进入随县财政局到1984年调至枣阳,在这最初的12年间,支德勤从事过很多岗位:统计员、政工员、会计、储蓄员、副行长。这一阶段被他视为“打基础阶段”。不仅是业务的基础,在政治和思想觉悟上,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是,1973年5月到8月,支德勤获得到湖北省银行学校统计班学习的机会。时隔不久,他又被推荐到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前身是湖北大学,现为中南财经大学)脱产学习了两年。这几年的学习和充电,不仅弥补了支德勤学历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他更深入地认识到了什么是银行,如何做银行,为他今后踏入领导岗位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1984年3月,支德勤调任枣阳县人民银行行长。当年10月1日,他又再次被提拔为襄樊市人民银行副行长。
1994年9月,他又被选为首批援藏干部,赴西藏考察学习。这几年的经历被他视为人生的“创业阶段”。
“成为金融系统的管理人员,都是在襄樊实现的,我对襄樊非常有感情。”支德勤回忆。在这十年中,他从正科提为正处,第一次走上统管一方金融的领导岗位,很多让他受益匪浅的金融管理理念都是在襄樊任职期间逐渐领悟到的。期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支德勤得到襄樊市委、市政府的认可,也得到省行的认可,被评为高级经济师和高级政工师。而援藏的两年不仅使支德勤在业务上,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历练。
1996年9月,支德勤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会计司副司长,虽然仅在总行工作了一年,但由于身处皇城脚下,他的金融视野更加开阔了,对于宏观政策的把握和全局的统筹也更为得心应手。一年后,他再次回到久别的故乡湖北武汉,先后历任湖北省人民银行行长、大区行副行长、湖北银监局副局长。2008年3月,调任中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银监局局长。
可以想象,从地方到中央经受不同环境的考验,从人民银行到银监局不同岗位的工作历练,从基层员工到银行管理层角色的转变,支得勤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复杂而有挑战,但这个被他称之为为“混合阶段”的经历却也成就了支德勤今天的金融事业。
当我们以一名旁观者身份去体会支德勤走过的人生历程时,心中难免为他四十年人生沉浮变迁而感动,也为他能很好地抓住每一次机遇而振奋。但我们无从体会四十年前,当他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年轻气盛和年少轻狂,被数载的官场“岁月磨平了性格”时,他朴实的本色和勤奋敬业的精神却丝毫未改。
河南两年间
对于一位生于湖北,事业起步发展都在湖北的金融家,支德勤对湖北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几年前,当支德勤从中国银监会调至湖北时,他想可能将在自己的家乡结束自己的金融生涯。但就在两年前的一纸调令,让他来到了与湖北毗邻的河南省银监局。
2008年3月,按照银监会党委的安排,支德勤调到河南银监局工作。上任伊始,面对新情况、新环境,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角色,支德勤深入实际,同时组织机关各处室开展调研,摸清四情。一是摸清全省经济情况,做到对河南经济有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二是摸清银行业风险和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摸清全辖监管工作情况,把握监管重点;四是摸清全局干部队伍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在基本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支德勤提出了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在监管工作上重点抓住“三个三”。从宏观出发提出了三个坚定不移:即加大力度抓发展、加大力度抓监管、加大力度抓服务;三个高度关注:即高度关注宏观经济的调控形势、银行运行的发展趋势和银行资产的风险走势;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正确处理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防范风险与改进金融服务的关系、经济与金融发展速度相匹配的关系。力求做到审慎监管、依法监管、科学监管。
自支德勤来到河南后,他一直非常重视河南省的农村金融工作,并一直鼓励倡导河南银行业支持为当地的三农发展服务。在他看来,河南银行业支持农业发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五年创新高、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用不足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超过10%的粮食,养活了8%的人口,每年净调出粮食及加工制成品300亿斤,被称为“国家的粮仓”、“国人的厨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河南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经济正处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这一变化使得农村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越来越旺盛的态势,尤其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全面启动,资金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将为银行业开展金融创新、拓宽信贷途径、改善信贷结构创造有利条件。银行业积极发展农业信贷市场,既可以分享河南农业发展的成果,增强盈利能力;还可以吸收大量的存款,为信贷业务扩张提供有力支撑。
2008年以来,河南银监局出台了《河南银监局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河南省农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河南银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指导银行业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与现代农业发展产生的金融需求相比,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其次,努力提升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再次,科学把握支持农业发展的着力点。最后,要为银行业支持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数据显示,经过这些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河南省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为主的多层次、多渠道农村金融体系,截至2008年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三类主要涉农机构贷款余额为3840.96亿元,较年初增加463.77亿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2009年,是迎战金融危机的一年,也是支德勤上任后的关键一年。在他的领导下,河南银监局党委立足河南实际,引导银行业加大支持经济增长力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全面强化信访维稳,较好完成了银监会部署的各项任务,在金融危机和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推动全辖银行业保持了平稳健康运行态势。
谈到河南银行业发展面临哪些机会与挑战。支德勤告诉记者,目前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业将重新洗牌机会,对于河南金融业乃至中国金融业而言,也同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
“在信贷投放大幅增长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督促银行业防控各类风险,推动银行业资产质量不断提升,银行业不良贷款实现两个突破。”谈到河南银监局去年的工作,支德勤脸上露出了笑容。
数据为证,截至2009年末,河南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999.54亿元,首次降至千亿元以下,比年初减少158.26亿元;不良贷款率7.39%,比年初下降3.72个百分点,不良率于2009年3月末首次降为一位数,成为河南银行业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2010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内经济从企稳回升到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河南这个大省的银行业监管工作,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谈及今年的工作,支德勤表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银监会的规定要求,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注重监管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升银行业支持经济力度,注重监管方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银行业风险防控能力,注重改革发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升银行业稳健经营水平,注重法人银行的地方性和特色性,提升法人银行治理水平,注重经营管理的务实性和创新性,提升银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省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河南银行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实力越来越强,经营质量越来越优,对外形象越来越好,服务水平越来越高,辐射范围越来越大,目前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谈及来河南两年的工作以及未来河南金融业的未来,支德勤充满信心。
朴实金融家
对于支德勤朴实的印象,并不是记者因为一次专访而匆忙断定,而是两年来多次接触并通过多个侧面而了解到的。
一件暗灰色的夹克,一件白色的衬衫,这是记者印象中他常年的打扮。而他略带湖北家乡话的口音,则会让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我们每一次来到河南,他都是亲自迎接,并能记住每个记者的名字,丝毫没有做作和官派。饭桌上,时而他也会和我们开开玩笑,与年轻人交流没有距离感。
采访完的当天中午,正赶上午餐。支德勤说:“我们就不去外面吃了吧,在我们的员工餐厅吃怎么样?”于是,他亲自带我们到办公楼的一楼食堂,拿起自助餐具,一起排队,一起乘菜饭,排队间,常见他与前来就餐的员工亲切地寒暄。
支德勤的朴实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他也十分谦和,低调做人。如果从1971年进入随县人民银行开始算起,他在金融系统已工作近四十年。当记者问他对“金融家”三个字的理解时,支德勤笑称自己算不上什么金融家,顶多算是一个金融工作者。
不过他对金融家的理解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在他看来,金融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管家,要管好钱,用好钱,散好钱和要好钱。“
老百姓的钱要管好,用好。”作为一名信贷员出身的金融家,支德勤深知老百姓的钱来之不易,也自然对这个“金融管家”的责任有更多体会。他还认为,中国的金融家一定要讲政治,而且要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银行管理者,除了做好日常的监管工作之外,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团队,让真正有能力,有激情的员工进入适合他们的岗位,也是支德勤任期间的重要职责。说到竞聘原则,支德勤说要在遵循公平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基础上,统筹兼顾,既要兼顾年龄,还要兼顾不同的岗位,让更多优秀的年轻干部能展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