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教学奥数参考目录

(2015-06-09 19:27:54)
标签:

教育

文化

历史

时评

收藏

分类: 学习资料(奥数类)

四年级知识精华


(一) 数与计算

一、 简单的数的规律

12周寻找规律(一)(二)

根据已知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算,可以找出规律得到应该填入的数。

910周变化规律(一)(二)  

和的变化规律: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和就增加或减少几;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差的变化规律: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或减少几,差就减少或增加几;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几,差就增加或减少几;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几,差不变。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A0除外),积就乘或除以A;一个乘数乘或除以A,另一个乘数除以或乘A,积不变。

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A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A;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A,商就乘或除以A;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A,商不变。

二、 数与计算

56周算式之谜(一)(二)  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四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分析数据直接突破口,逐步试验,找到确定算式中的未知数字和运算符号。

第8、16周巧妙求和(一)(二)  对于等差数列求和,我们一定要掌握三个公式:

第几项的值=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2

11周错中求解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恰当运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

202133周速算与巧算(一)(二)(三)

简便运算主要根据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改变它的运算顺序,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从而使计算简便。

23周定义运算  对两个数或几个数之间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在解题时,我们要找准对应法则,不同的法则代表不同的运算。

36周二进制题  二进制只有01两个数字,“满二进一”。

(二) 图形与规律

15周图形问题  细心观察,把握图形特点,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运用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两个公式。

1718周数数图形(一)(二)  要准确的数出复杂几何图形中含有多少个基本图形,必须仔细观察,弄清被数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按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8周周期问题  解题关键是找规律,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结果为下一个周期里的第n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循环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三)简单推理、列举和逻辑推理

一、 简单推理

3周简单推理  从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推理应有条理地进行,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将其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二、 简单列举  

12周简单列举  列举时要注意有条理的列举,不能杂乱无章的列举,列举时按范围和各种情况分类考虑(1)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一一列举,然后用这种情况的数量×几种相同的情况=总的数量,(2)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况,缩小列举范围。

三、 逻辑推理  

32周逻辑推理  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如果得到的结论与条件不符,则假设不成立,有时我们可以借助图标进行推理。

(四)解决实际问题

一、解决一般的实际问题

419周解决问题(一)(二)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手段,利用线段图或表格等方法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22周平均解题   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解决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以及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有时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或找一个基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差的和÷份数=平均数。

二、特殊实际问题

13周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倍数+1=小数  

-小数=大数或小数×倍数=大数

24周差倍问题   差倍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差÷(倍数-1=小数  

+小数=大数或小数×倍数=大数


25周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1)(和-差)÷2=小数  

-小数=大数或小数+=大数

2)(和+差)÷2=大数

-大数=小数或大数-=小数

27周和差倍题  将复杂的问题通过转化成和倍、差倍、和差问题,利用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解决。

2934周行程问题(一)(二)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解决行程问题时要理清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紧扣基本数量关系:相遇问题:速度和×时间=路程和,追及问题: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三、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3738周解决问题(三)(四)  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需要通过适当的转化,使数量关系明朗,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趣题名题

7周最优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要树立统筹思想,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如果遇到“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问题可以从极端情况去探讨它的最大(小)值。

14周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关键弄清总距离、间距和物体个数的关系。分两种情况:

1封闭图形:物体个数×间距=总距离

2不封闭图形   两头栽    (物体个数+1)×间距=总距离

两头都不栽  (物体个数-1)×间距=总距离

一头栽一头不栽  物体个数×间距=总距离

26周巧算年龄   解决年龄问题要灵活运用三条规律:

1无论什么时候,两人的年龄差永远不变。

2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人的年龄总是在减少或增加相等的数量。

3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0周假设解题   运用假设法解题的关键是将两个未知量假设成同一种量,然后根据所作的假设,注意数量关系发生的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调整。

31周还原问题   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运算。简单的还原问题可直接列式一步步倒着推算;对于变化较复杂的,可借助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

35周容斥问题  


http://f.namibox.com/content/000100/d000361.png?ts=1423039507


事物的个数=A+B-nn为既属于A也属于B的个数)

39周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输入量关系:

1、(盈+亏)÷两次分配的差=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的差=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的差=份数

2、每次分的数量×份数+=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总数量)  

40周开放数学   解答开放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以问题为指向,对现有条件进行筛选、补充和组合,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