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女诗人薛涛及其诗歌艺术初探

(2011-07-26 18:32:25)
标签:

薛涛

成都

诗歌艺术

学术研究

文化

分类: 学术论文

http://pic13.nipic.com/20110415/6979273_184307428000_2.jpg

唐代女诗人薛涛及其诗歌艺术初探

 鲍源远

 

 

 薛涛是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并称“女冠三杰”。

本文试从史料梳理分析角度,对薛涛零碎史料和诗集版本、身世及分期、诗歌思想内容、诗歌艺术特色等方面做出分析和归纳,以勾勒出这位中唐女诗人的大体生活与诗歌艺术风貌,为女冠文学研究作一点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 唐代  薛涛  诗歌艺术  女冠诗人 

 

唐代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历来被研究者很少眷顾,但却为唐代气势恢弘的诗歌创作和后世的诗歌艺术研究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因此,研究薛涛对了解唐代诗歌艺术和女冠诗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对薛涛有限史料的初步梳理

薛涛身世史书记述零碎简略,大致可得以下简单结论:薛涛,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字洪度(又作宏度),长安(今西安)人,和李冶、鱼玄机为女冠三杰。

薛涛的生卒年,学界多有争议,多数看法是,其生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卒于大和六年(832),享年63[1]p1。史载:薛涛姿容美艳,生性敏慧,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幼时随父亲薛郧定居成都。父殁后,飘零动荡,十六岁入乐籍为歌妓,脱籍后终身未嫁。作为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善歌舞,工诗词,曾创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2](p81)

薛涛诗集,史传为《锦江集》,五卷,收诗五百余首,惜未流传。后世所本《薛涛诗》一卷,是以《万首唐人绝句》等选本拼凑而成,舛误甚多,难为可信研究依据。今人张逢舟《薛涛诗笺》以《全唐诗》所录89首为底本集成[2](p1);一华以施铁民(David Steelman)输入的《全唐诗》为底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张篷舟《薛涛诗笺》为校本。删张本误植薛能《牡丹》1首,补入《四友赞》、《浣花亭》、《朱槿花》3首,共91首,形成《电子版薛涛诗全集》[1](p13)。这些是现今较为完整的研究版本,也是我论文依据的主要本子。

二、对薛涛身世分期的初步探讨

薛涛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年生活时期、入籍生活时期和脱籍生活时期。

(一)早年生活时期(公元770——785年)

薛涛早年生活时期,我认为应该从其出生年份算起,推延到16岁入籍沦为歌妓时止。

唐代宗(李豫)大历五年(770),薛涛生于长安,父亲薛郧乃宫廷乐官。安史之乱后,随父入蜀避乱,定居成都。史传,薛涛自幼聪敏过人,八九岁“知声律,续父《井梧吟》”,为一时奇才[2]p110。父殁后,随母亲流寓蜀中。贞元元年(785),16岁时不幸落入乐籍为歌妓。

薛涛早期生活时期,单纯、天真、快乐,并伴着一定的艰难和辛酸,从大历五年出生到落入乐籍的贞元元年,一共16年光景。薛涛此时的作品,现存集子里,恐怕只有那首一度传为绝唱的《井梧吟》。

(二)入籍生活时期(公元785——789年)

薛涛第二个生活时期,我认为当从德宗(李适)贞元元年入籍始至贞元五年脱籍止,共5年时间,薛涛1620岁。

关于薛涛的入籍,史家说法不一,典型的说法是: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薛涛被迫入乐籍。后,袁滋、刘闢、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薛涛均以歌伎兼清客身份出入幕府。关于薛涛入籍时间,我取较为可信的韦皋到任的贞元元年(785)。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时人有“女校书”之称[2](p80)。我以为,薛涛“女校书”一职当为武元衡职内所为。此当下节叙述,恕不赘言。

唐代妓女分为宫妓、官妓、家妓、民妓四种[3](p39),薛涛当属于官妓。唐代官妓的诗作与宫人、民妓和家妓之作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薛涛的诗作,最大的区别是情感内容丰富。花间尊前卖笑生涯,使她比家妓等接触到更多的人事,这自然扩大了诗作的表现内容。但卖笑生涯,终不能摆脱俯仰随人的无奈[3](p41)。这是薛涛诗歌多种复杂情感并生的原因所在,这种情感贯穿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之中。

在薛涛现存作品中,我们无法将其入籍时期作品分离出来,但那种身世卑微和语调低微的残留还是可寻的。薛涛的许多作品里都始终弥漫着旧日生活的悲凉。

薛涛第二个生活阶段,在她63年人生岁月里仅是短暂的5年,但这5年的苦难却给她一生留下了灾难性的印记,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以至影响到她后来有些扭曲的男性化性格变异和终生未嫁。

(三)脱籍生活时期(公元789——832年)

关于薛涛脱籍生活时期,我认为:当从德宗贞元五年(789)脱籍始至文宗(李昂)大和六年(832)辞世止。这是薛涛一生中最长最为重要的时期,女冠(女道士)生涯由此开始。这个时期,一共长达约43年。

贞元五年脱籍后,薛涛退隐成都浣花溪,诗书相伴,时有唱和,开始相对惬意闲适生活。

这段时期生活相对稳定,交游和创作最为活跃。薛涛结识了众多诗人名流,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宪宗(李纯)元和三年(808),薛涛与牧临成都的武元衡相处甚恰,得其举荐,虽未得校书郎之职,但已成才名代词。薛涛结识的高官显宦、文人骚客和社会名流中,著名的有权贵武元衡、韦皋、袁滋和诗人元稹等人,并留下大量酬唱作品。一华《电子版薛涛诗全集》收录薛涛7091首诗歌[1](p13),除极少部分外,应多属于此时期作品。

脱籍生活时期是薛涛诗歌创作最为丰富和成熟的阶段。现存薛涛诗歌,我认为,大多属于这个时期。在那些作品里,更多渗透着人生的历练与情感的苍凉,没有经历过人生痛苦磨难和情感历练的人,写不出这样人生练达和情感丰富的诗句!

三、薛涛诗歌思想内容的大致分类

薛涛现存诗歌作品7091首,这是目前可以依据的研究资料。薛涛诗歌和一般女冠诗人作品的相同处:囿于生活圈和活动范围所限,题材较狭窄,多是生活圈内情感流露和目光所及的感触,且酬唱、写意、抒情较多,多为抒一时之慨、叙朋友情意、写人间百色、记一己私情等,体现了唐代“女冠诗”相对一致的艺术特点。

(一)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薛涛身世不幸,导致终身未婚。这在个人情感上是一大缺憾,薛涛虽徜徉于达官贵人和文人骚客中,酬唱应和不断,但那份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常常会流露出来,这就成了她诗歌里叹息的声音。此类作品,在薛涛诗歌里占有相当分量和比例。它采取借助自然物事婉转表达手法来结诗成篇,如《春望词(四首)》[4]p1968——(其一)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其二)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其三)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其四)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诗人感叹花开花落,以风花将老、佳期渺茫等一系列生活景象描写,一唱三叹地表达了凄苦委婉的心声,希望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明赵世杰读此诗感慨不已,直呼“离恨绵绵”、“绮丽”哀绝[5](p43)。清黄星周则称《春望词》(一)、(三)“皆以浅近而入情,妙哉!”[6](p32)象这样婉转借助自然物事表达对幸福生活强烈憧憬与渴望的作品,薛涛集子很多,如《池上双凫》、《鸳鸯草》、《柳絮咏》等。

(二)倾诉对飘零生活的悲哀和身不由己的苦痛

身世飘零,寄人篱下,身心倍受摧残。这样,薛涛诗歌中就多了对飘零生活和身不由己境遇的哀叹。如《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其一)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其二)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诗中以一连串战事景象的表述,表达出对飘零生活和身不由己境遇的哀叹。言此意彼,微妙传达心声。明人钟惺评道:“二诗如边城画角,别是一番哀怨”[7](p53);明人杨慎赞道:“有讽喻而不露,得诗入之妙,使李白见之,亦当叩首,元白流纷纷停笔,不亦宜乎!” [8] (p573)郭炜说的更妙:“讽刺语须如此若隐若跃,使入深味,乃为妙手”[9](p27)。倾诉对飘零生活的悲哀和身不由己的苦痛,在薛涛诗歌集里仍有不少,如《蝉》、《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江边》、《海棠溪》等,都较为集中地表达了薛涛这种悲哀而又痛苦的情感流程。

(三)应酬唱和之作

  脱籍后的“女校书”薛涛应酬繁多,交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极多,故应酬唱和极其频仍,这类作品数目在薛涛现存91首诗歌作品里竟占了40多首。

这类作品较著名的有《酬人雨后玩竹》、《和郭员外题万里桥》、《酬辛员外折花见遗》、《送姚员外》、《寄旧诗与元微之》等,如《送友人》[4](p1969)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此诗评家向来赞誉不断,明人钟惺赞道:“浅浅语,幻入深意,此不独意态淡宕也。徐用吾更是拍案叫绝曰:‘情景亦自穠艳,却绝无脂粉气。虽不能律以初盛门迳,然亦妓中翘楚也。’”[7] (p56)清人纪昀道:“涛《送友人》及《题竹郎庙》诗,为向来传诵。”[10](p2606)应酬唱和之作数量之多,是今天研究薛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四)托讽寄意咏物诗

托讽寄意咏物诗在薛涛作品里占有相当比例。薛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十分巧妙而得体地将自己那颗敏感的心所感触到的一切以诗歌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使得“一切景语皆情语”[11](p225),发挥了诗歌以言代志的艺术妙用。

此类代表作主要有《井梧吟》、《月》、《咏柳絮》、《朱槿花》、《秋泉》等,约30余首。唐代女冠的身份很独特,表面带发修行,其实“迹同娼妓”[3](p42),身份地位十分低下。这在薛涛心上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这种缺憾在诗人心底堆积成淤最后化作婉转的托物寄寓之讽和对世事的冷眼。如《筹边楼》[4](p1971)——: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诗人放眼西川四十州,托物讽喻,寄情语外之意,辛辣地讥刺了“诸将”的劣行,把一腔忧愤和不平婉转宣泄出来。明人钟惺读后赞道“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7](p59) 清人纪昀誉为“其托意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 非寻常群屐所及,宜其名重一时。”[10](p2606)可见薛涛此类诗歌艺术成就之高。

  四、薛涛诗歌艺术特色初探

唐代女冠诗甚少道家清虚淡雅的情韵,处处流露出对情爱的企盼与追求。作为诗艺出众的女冠诗人,薛涛的创作代表了唐妓女冠诗作最高水平。薛涛平素与文士相交,不避礼俗。在诗歌内容上,以“寄赠酬唱”最多,其次山水咏物杂诗等,且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      薛涛诗歌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以下主要几点——

(一)以绝句为主的诗歌创作手法,是现存薛涛诗歌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薛涛的诗作以绝句为多。粗略统计,7091首作品中,绝句达84首,其中:五绝913首、七绝5471首,其他77首。可见薛涛是多么喜用这一诗歌创作艺术形式了。

初盛唐绝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蕴藉取胜,中晚唐绝句则极重巧思。薛涛才情卓越,学力颇可称道,大有盛唐绝句浑融蕴藉风神。如《江边》: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清江。

诗句刻画萧瑟秋意中的思念之情, 用笔飘渺,不泥行迹,足见作者出众才情和对绝句的娴熟。故钟惺赞曰:“‘人世’句之妙,真有烟波万里,苍茫一碧,忽想身形,陡然一惊,不知其语之何从生也” [7](p61)。此外,《风》、《月》、《酬杜舍人》、《西岩》等都将绝句这一艺术形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二)喜以“情随景生”、“寓情于景”手法结诗,是薛涛诗歌另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古人结诗喜用“情随景生”和“寓情于景”法,薛涛亦善此道,且常会在平常物事叙述中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精彩。如《酬杜舍人》:双鱼底事到侬家,扑手新诗片片霞。唱到白萍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杜舍人即中书舍人杜元颖,曾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与薛涛有过诗文唱和。此诗是杜离开西川后寄书薛涛,薛涛为酬谢而作的。诗的后两句,用南朝诗人柳挥《江南曲》诗意“汀洲采白萍,日暮江南春”、“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入诗——蜀江上的荷花就要凋谢,我思念远方的故人,不知他何时能归来。诗中点化前人的诗句,写得十分含蓄。“情随景生”、“寓情于景”,结诗谋篇极为巧妙。薛涛的“情”随眼前之景色油然而生,同时又将自己对故人的一腔“情意”糅合进了景色描写中。

“情随景生”和“寓情于景”结诗谋篇的例子,薛涛集里数目可观。如《酬人雨后玩竹》、《西岩》、《四友赞》、《柳絮咏》、《金灯花》等都是以此类手法结诗的优秀诗篇。

(三)善用秀丽旖旎的语言和典故书写情致,诗歌语言极具个性色彩

薛涛的某些作品极善于以秀丽旖旎的语言和典故书写情致,诗歌语言表现出极强的个性色彩。如《海棠花和李太尉》即是运用秀丽旖旎语言而使诗歌呈现出强烈个性色彩的诗篇。诗曰——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薛涛在诗中使用了“浅深红绿压繁枝”,使得这首诗显现出不一般的个性色彩来,写梨花极为生色传神,诗歌由此而出彩了许多。

《酬 文使君》则是一篇极善用典的佳作,体现了薛涛的才学修养,该诗因巧妙用典而个性飞扬——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骤九陌尘。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典故运用十分贴切,显现出薛涛的才学和格调,这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典雅的风格,这也许正是她之所以深受士大夫欣赏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薛涛的诗歌创作艺术水准很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但美中不足的是应酬气太多:一是酬赠之作太多,而自抒怀抱的作品太少。二是善于体贴酬赠对象的情感,缺少自我情感世界的展露。这种俯仰随人的应酬气或多或少地使得诗歌的境界显得凄凉狭小了一些。

五、结  

  唐代女冠诗歌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女性文学史的空白。这是我们研读时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以客观科学地给女冠诗人和女冠文学一个合理说法和应有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1]一华.电子版薛涛诗全集M〕百度:进月诗学会吧,2005.

[2]张蓬舟.薛涛诗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 郑志敏.细说唐妓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4] (清)曹寅、彭定球.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明)赵世杰.古今女史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1.

[6](清)黄星周.唐诗快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1.

 [7](明)钟惺.名媛诗归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8] 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M济南:齐鲁书社,2005.

[9](明)郭炜.古今女诗选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1.

[10](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9](清)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作者简介:鲍源远,男,198512月生,安徽六安人,国内某高校古典文献学毕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ang Dynasty poet Xue Tao and  Her  poetry art

BAO Yuan-yuan

 

Abstract: Xue Tao is the famous Tang Dynasty poet,and togerther with Li Ye,Yu Xuanji,they are called the "Three outstanding female poet crown." The artile tries to use the viewpoint of sorting out historical documents, analyze Xue Tao's fragmented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versions, her background and staging,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poetry,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art to make analysis and get summary judgment.Therefore,a more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poet and her life with the general art style is outlined,for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female poet crown literature.

Key words:  Tang Dynasty;Xue Tao;poetry art;female poet crown

 

注:该文已发表于《皖西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25卷第1期总第106期),并被百度文库全文收录,国内

    多家网站以不同形式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