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是否还有希望?
(2011-11-22 06:06:43)
标签:
财经 |
欧债危机越演越烈。上周五,西班牙10年国债收益率不但一度超过意大利,而且还超过生死线 - 7%。在投资者不愿涉足欧债的情况下,根据<<金融时报>>,欧洲中央银行三天中已出资70亿欧元在二级市场来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政府希望欧洲中央银行采取进一步行动,持续购买政府债券。但以德国为主导的欧洲中央银行却多次表示根据欧洲央行宪章,它不能扩大规模。相反,它催促各欧元国家必须采取更为果断的行动实施消减财政赤字的计划,以解决主权债务问题。
欧洲各国就欧洲央行的职责和权限继续争执。显而易见,德国与其它立场分歧的国家都明白,欧洲央行的行动对解决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起到关键作用。但德国认为其它成员国应该首先有具体的消减财政赤字的计划,不能仅靠欧洲央行;而其它国家则认为德国和德国所掌控的欧洲央行没有提供足够援助。
目前的欧债危机并不是资金问题。即便没有其它国家的资金支援,欧元国家也有能力解决主权债务问题。短期来说,问题的核心还是资金的分布问题。德国是否愿意打开它的钱包是关键。长期来说,问题的核心是欧元联盟的结构问题。如果欧元区国家在没有能力时,依然大手大脚的消费,如果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监管,那么这个欧元联盟不可能继续。在这短期与长期问题上达成共识是解决欧债危机的基础。欧元债务问题自希腊开始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如果欧元国家早有共识,问题可能早已解决,根本不会有如今的混乱,成本也不会如此之高。然而,欧元各国心中都有着各自的算盘和利益,没有有效的协调。如果各国在解决问题上还存在共同性的话,那就是拖延时间。所以,欧债的问题根本还是政治问题。各国如何能在政治上妥协,正确认识即将来临的灾难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政治家缺乏共识时,市场用行动表达着焦虑。欧元是否能够生存下去?花旗银行交易员认为债券市场显示了25%的可能性欧元将最终破裂。事实上,由于对欧元区前途的担心,投资者早已经开始撤离。上周,日本财政部显示其手中的德国债券净资产在今年已经减少了1。5万亿日元。欧元对美元的外汇基础互换(basis swap)也已经达到了雷曼兄弟破产后的最高点。如果希腊还算小的话,意大利,作为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日本)大债券市场,欧洲第一大市场,一旦失去控制,对其它国家,包括德国、美国也是影响深远。在市场上广泛运用的巴克莱欧元区债券基准指数中,意大利有22%的权重。不仅如此,有此引发的危机将波及欧元区整个经济层面。在此前,大家所谈论的欧元核心国家也不会不被影响。法国和其它欧元区AAA国家被相继下调等级也是必然。市场认为美国因此有可能再一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其它国家,包括巴西,澳大利亚也会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当市场不再依据基本面;投资者变得焦虑和担心时,欧洲央行不得不采取拯救信心的行动。但此时的行动已经太晚、规模太小,市场并不会为此而发生根本改变,对欧元国家的抛弃还将继续。从德国此前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其犹豫不定的态度对市场走到今天也是有责任的。在目前无政治解决措施时,势态还会继续恶化,德国最终将不得不面对现实,虽然它憎恶高通货膨胀,也不满欧元区其它国家在消减财策字上的缓慢作为,在短期,它必须允许欧洲央行进行量化宽松(或通过对国际货币组织)购买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券。同时,各国也将意识到进行财政缩减的必须性。在长期,欧元区进行结构调整是必然。
欧元的前途并不明了。但解决的途径只有这一条,没有政治上的妥协,欧元将不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