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孔子的“绘事后素”

(2014-04-15 14:47:26)
标签:

杂谈

文化

    《论语》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与学生子夏的这番对话,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值得人们琢磨和演绎。

    子夏系孔子学生,有名卜商,孔子简称其为“商”,被后人称作“儒门十哲”或“七十二贤”之一。子、商师生对话为:子夏问道:“‘酒窝一笑多妩媚,秋水微波顾盼明,素白底子绘五彩。’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好比绘画,先有洁白的素绢,才能写出绚丽的画卷。”子夏说:“那么礼是后起的事吗?”孔子说:“卜商呀!你真是个能启发我的人啊,现在我可以跟你谈论《诗经》了。”

  孔子与学生的这番对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礼制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具体反映。两者具有统一性。文明礼貌的好差,决定于道德素质的修养。孔子在这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论语》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指内容,文指形式,野指粗野,史指虚浮,文质彬彬指配合得当。即谓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鄙;文采胜过质朴,又会显得虚浮。有文采,又质朴,才是一位君子。”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不应粗鄙,也不应虚浮,应是文、质相宜——文质彬彬。

对话中,孔子对卜商曰“始可与言《诗》已矣”。与卜商谈论《诗经》谈什么?孔子尚未言明。但可以推测出来。因为子夏所问的三句诗,一、二句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末句是另加上去的。“硕人”短诗描写一位少妇如花似玉的美貌和忠贞不渝的爱情。这首短诗体现了孔子对《诗经》评论。孔子编辑了《诗经》,自然最懂得《诗经》的内涵。《论语》2、2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点出《诗经》的灵魂——思无邪。可见孔子言《诗》,就是议论《诗经》文采与质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诗经》艺术形式生动活泼,但彰显的灵魂则是纯朴无邪。孔子追求作品“尽善尽美”,在《论语》3、25中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善也”。意思是《韶》乐曲音调美,内涵也美;而周武王时的《武》乐曲只有音调美,而意境欠佳。因为孔子不喜欢《武》曲称颂战争的内容。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孔子的“绘事后素”综合了绘画与素底、文采与质地、形式与内容统一相宜的关系,对现实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提倡人们的举止文明礼貌,但要知道“礼”是后起之事,需有道德素质为基础,有良好的素质才可能有文明礼貌的举止。所以人们的素质修养是第一位的。报纸上见某地规定官员“十不准”,大多是好的,但有的却细得不能再细了!说实话,如果不从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即便规定一千、一万个“不准”,也无济于事。所谓素质,自然包含道德和知识,两者皆不可缺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