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单位凝聚力
2012.06.16
单位的凝聚力是衡量单位成员为实现单位目标而相互影响的程度。单位凝聚力的大小反映了单位成员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凝聚力越强,单位成员之间的关系越融洽,单位的整体目标和成员的个体目标越容易实现,这一点在我们新组建的文化体育旅游局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增强单位凝聚力,主要方法和途径如下:
一、加强单位成员之间的沟通
单位成员的沟通包括信息沟通与情感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促使信息在成员之间的流动,使成员之间加强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接纳,提高单位成员之间的相容性。成员之间沟通的方式很多,既可以通过公开的方式,如召开座谈会,也可以通过一些非公开的方式,如谈心等。
在目前形势下,单位成员之间尤其要加强沟通。这是因为,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更新,要想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单位就必须进行创新、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单位改革”,通过建立这种激励机制,增强单位的凝聚力。这样,势必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我们不注意搞好思想交流与沟通,这部分人就有可能对单位的凝聚力产生消蚀作用。应当指出的是,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很重要。方式得当,相互之间可以比较容易地建立起理解与信任,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但是,我们所说的沟通必须拒绝无原则和无中生有的沟通,杜绝恶语中伤、传播小道消息的沟通。
二、正确行使领导职能
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是一种借助他人完成目标的过程。领导者要在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恰当的授权方式,给单位成员和各级管理者以参与单位管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我们现在局班子成员的分工,每位工作人员的分工正是基于了解被领导者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以避其所短、扬其所长,从而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达到增强单位凝聚力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凝聚力工程”,就是建立党组织关心群众,凝聚群众的工作机制,使党组织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从关心群众入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进而推进党建工作,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必须始终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一项大事来抓,通过组织活动、“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理论和业务素质。我们的活动开展、业务培训等,要求党员干部都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人人上课,辛苦一人,大家受益,也使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样,领导干部本身的素质和精神状态,也对“凝聚力工程”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应成为“凝聚力工程”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实践者。古人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模范行为,可以使他们所进行的工作和人们内在的真、善、美的素质相融合,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反之,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不仅会伤害被教育者的思想感情,严重损害自己的形象,同时也会极大地削弱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降低“凝聚力工程”的效力。
在我们局要真正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干部为骨干,齐抓共管“凝聚力工程”的良好氛围。唯有如此,党建才能生机勃勃,卓有成效,党组织也才能真正地筑牢“堡垒”,夯实“基础”、架好“桥梁”,凝聚人心。
四、加强单位规范建设
健全完善的单位规范,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检查制度、财务制度等,是鼓励先进、约束落后,增强单位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如果先进的得不到鼓励,落后的受不到触动,就会人心涣散,使单位的凝聚力大打折扣。此外,加强单位规范建设,还有利于培养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倡导“比、学、赶、帮、超”的精神,使单位的工作尽快上水平、上台阶。
五、及时了解单位成员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
要增强单位凝聚力,单位要在增强成员的归属感上下功夫。建立单位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局面。对单位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无论是单位的还是家庭的,均应想方设法予以满足,以达到和谐相处、和睦相处的效果,让单位人员舒心地学习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