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文之韵】探寻铜官之水----漆水河

(2018-04-28 11:27:01)
分类: 寻根探源

2013-05-18 22:23


探寻铜官之水----漆水河

 

    流经铜川老城区的河流,历来被铜川人爱之为“母亲河”。这是因为这条河原名铜官水,铜水之川即为铜川市,城市因河而得名。然而,这条河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她与穿越我的老家宝鸡市麟游县城的河流同名同字,都叫漆水河。长期在麟游漆水河边生活,就有一种探访铜川漆水河的强烈愿望。

    五月初夏,一个艳阳高照、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在桃曲坡水库管理局朋友的陪同下,踏上了探访铜川漆水河之路。听说我要探访铜川河流,桃曲坡水库管理局的朋友专门给我绘制了流域水系图,从图上看,在耀州区城东南的岔口,自北而来的漆水河与沮水河在此交汇后,称为石川河,然后东南流进入渭河平原,在渭南市交口附近注入渭河。也就是说,漆水、沮水是石川河的两个源头,因沮水河道长度、流域面积略大一些,因而为石川河正源。桃曲坡水库管理局在岔口修建了引水枢纽,引水至东、西干渠,灌溉季节浇灌沿途农田,其余时节引水入下游红星、尚书两座小型水库,为桃曲坡水库的补充水源。

    我们从岔口开始,沿着210国道溯源而行。漆水河穿越铜川老城区,两岸大多为住宅楼、商铺、街道、学校、机关、铁路等,不宽的河谷地带,显得十分拥挤。今年天特别干旱,河道水很小,也不是很清澈,一些河段杂乱地生长着荒草。看来,河谷实在是太拥挤了,不能满足不断长大的城市。于是,铜川市迁到了耀县塬上新区去了,把河谷留给了王益、印台两区了。车过金锁关拐入西北方向,沿山涧沟道前行十多公里,来到山脊之上,豁然开朗,只见四山怀抱之中,似乎有一个盆地,多了不少田地、村庄、人家,偏南行三五里,来到崾岘梁。据陕西省水利志记载,这里当是漆水河源头。梁上是上崾岘自然村,从村旁简易公路盘旋下山,寻找河流源头。遇一妇人正在锄玉米,问及漆水河,答不知。再问沟底是否有水,答有。三问河叫什么河,复答不知。四问是漆水河源头否?摇头说不知。山中妇人寡言。但这里树木茂密,满眼翠绿,从山势环境判断,沟底应有流水。下到沟底,果然见到一小股水流淌,我们沿沟道匍匐前行,不断有一些水潭、跌水、沟汊,水流微弱,时有时无,许多沟汊都是干枯的。随行向导告诉我,只要下雨,这里的沟沟汊汊就会流水,汇聚成洪流。在茂密的树林之中,远远就听到牛铃叮铛声,循声而去,只见几头硕键黄牛在林间悠闲地吃草,不远处有梁老汉,应当是放牧者。当我问及这里是否漆水河源头时,他们点头肯定地说是。我又问具体方位,他们说崾岘梁是多条河的源头和分水岭,向东是漆水河,向北是玉华河、西河,流到了北洛河,继续向西便是沮水。漆水河源头就是这一片,今年天旱,多数沟道没有水。如果风调雨顺,每一个沟汊都会流水,无所谓哪一个沟汊是真正源头。是啊,河流源头原本就是一个区域,像黄河、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源头不都是一个源头区麽。

    漆水河东南流,与宜君县哭泉梁的塔尼河汇合后入金锁关,再南流并接纳其它支流之水,于耀县南与沮水相汇。漆水河几乎全在铜川境内,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814.7平方公里。志书记载漆水河因源头多漆树而得名,但我们在源头林区并未发现漆水。又一说法,可能是铜川多煤,且煤层埋深浅,洪水暴发,易把河水染黑,故称漆水河。然孰对孰错,无从考究。

    漆水河流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耀县城东1.5公里处,有一座山,原名五台山,由五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如五指,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故而称为药王山。孙思邈是耀县孙家塬人,早年体弱多病,家境贫寒,少年时开始钻研医道药理,读经史百字之说,青年时已造诣深厚,学成后曾辞朝廷征召,长期隐居家中行医济世。晚年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手抄本广为流传,直到宋代才出版了两书的摘缩本,并传入朝鲜和日本。为纪念医药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药王山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远远眺望,绿树丛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颇为壮观。

    在耀县还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他是在药王孙思邈死后96年,出生在辽宁抚顺的。孙思邈一生活了101岁,要算年龄,柳公权比孙思邈要小197岁。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他生性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擅长楷书,受颜真卿影响较大,书法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称为“柳体”。他仕途历经中晚唐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穆宗年间,一次,穆宗问公权笔何尽善。柳公权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由此及彼,巧妙地笔谏。从此“心正笔正”说流传后世。

    在漆水河畔,有一个耀州窑博物馆,是一座集遗址保护展示、文物标本收藏陈列、模拟古陶瓷工艺演示、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耀州瓷兴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窑系,以北方青瓷为代表。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水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坊”。历史沧桑,古窑场均已停烧,唯有陈炉古镇延续至今。如今,耀州窑仍可烧制青瓷等六大系列陶瓷,成为铜川支柱产业。还有南宋为阻金兵而设置的金锁关,曾被誉为“金锁天堑,鹰鹞难飞”的雄道隘关。铜川也是我国煤炭能源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了不朽功绩。

    铜川漆水河与麟游漆水河相比,麟游的漆水河河长151公里,比铜川的长一倍多;流域面积3824平方公里,是铜川的4.69倍;麟游漆水河是渭河一级支流,铜川漆水河是渭河二级支流,差了一辈;麟游曾是隋唐避暑离宫九成宫所在地,铜川虽有唐玉华宫和药王山,但其年代要晚一些,规模也要小得多。但不管怎么讲,铜川漆水河也算得上一条古老河流,千百年来滋养了两岸生生不息的生灵,孕育了铜川灿烂悠久的文化和文明。

 

                                     2013年5月18日晚10时于耕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