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2011-07-26 22:21:07)
标签:

小数点

移动

变化

说课稿

杂谈

分类: 说课评课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说教材地位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三第一课时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

说教学目标

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并能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利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了“激------------放”的原则。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三、确定主体说学法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四、合理安排说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龟的蛋,令我们大开眼界,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鸟的世界,去看看鸟蛋宝宝的情况吧。请看大屏幕。(播放情境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龟蛋的基础上,对即将看到的鸟蛋充满好奇,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欣赏图片,搜集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谈话:谁能交流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搜集数学信息,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

 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我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各有多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解决问题,提供素材

谈话:刚才有同学提出想知道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的重量,你能找到相关的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吗?

谈话:请你列出算式,可以先不写得数。

交流学生列的算式,我及时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信息,培养找相关信息的能力。

谈话:我们没有学过这种除法怎么办?对,利用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并交流计算结果,我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规律探索中的便利性,整理出算式,研究规律便有了载体。

2.观察素材,发现规律

谈话: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小组交流。在交流时我深入小组当中,引导学生一个算式一个算式的观察,逐渐发现小数点像左移动的规律。

最后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适时表扬鼓励。

 学生可能回答:

46.5除以10,就是把它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

46.5除以100,就是把它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位.

4)适时梳理,总结规律

我适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  ,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两位,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三位,

[设计意图]规律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而是以学生解决的问题为载体,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索发现,全班交流使思维产生碰撞,从而获得知识。

(二)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孙悟空呢?这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有 80米,你能将它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1/1000吗?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

谈话:你现在将金箍棒缩小了你能再将它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吗?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然后

学生交流并展示算式,我相机板书: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谈话:观察算式你能不能总结出一个规律。

师生交流总结:

 小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小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索小数变化规律。

   第三环节:运用规律,深化认识

 1.完成63页的绿点问题

40.59缩小到他的1/101/1001/1000。做在练习本上,并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试做,再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

谈话:40.59缩小到它的1/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整数位数不够,该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说出如果整数位数不够,要在数的左边用零补足。

交流时我注意强调“补零”问题,提高计算的准确律。

2.完成64页自主练习第1

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注意让学生说说每组题目运用的是什么规律。

3.  完成64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在组内交流说自己的想法。

第四环节: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畅谈收获,让学生互相补充,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感受成功的快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6.5÷ 10=4.65                     0.08×10=0.8

46.5÷ 100=0.465                    0.08×100=8

46.5÷ 1000=0.0465                  0.08×1000=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