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词教学思路谈

(2014-05-28 11:05:46)
分类: 教育教学

宋词教学思路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这里所提的“宋词”实际上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这一单元共选了四位宋代词家,八首词作。

如何教学呢?笔者认为,以史为线,以线串珠(指词人、词作)的整体教学思路,要比单个作家、单篇作品的教学理想些。

以史为线,以线串珠的整体教学思路可这样展开:

首先在教学起始阶段,教师要讲讲词的发展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以至辉煌。

宋初词为小令、中调,到柳永、苏轼手里全盛。

民间曲子词——文人抒情词

接下来便是分作家分篇进行教学。

这里同样要有个整体。一个作家就是一个整体,我们要由单篇作品来了解词作家的生平重要经历、整体风格、文学思想、创作个性以及对宋词的贡献。最终回到宋词发展这条线上来。

我们具体说说。

柳永:专力写词的词家。

所选作品:(1《望海潮》   投赠之作 

              内容: 钱塘:形胜、都会、繁华(惊叹、赞美、艳羡)

              手法: 铺叙 、点染

          2《雨霖铃》   

内容:别恨离愁

手法:融情于景、虚实相济

相同之处:都是长调(慢词)

   主要经历:多次应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靠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创作主题:“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精通音律。

创作影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创作贡献:1)雅俗兼擅,以俗为主,开创文人俚词一路。

          2)创制慢词,细腻动人

          3)和乐而歌,音律和谐

 

苏轼:旷世奇才,豪放词大家。

所选作品:(1《念奴娇·赤壁怀古》   怀古伤己之作 

              内容: 赤壁壮景、三国英雄、难酬之志、豁达之举

              手法: (状景绘人)夸张 、比喻、渲染——描写

          2《定风波》   

内容:途中遇雨、人生风雨

(莫听、何妨、任——无畏、轻松、从容)

手法:象征

相同之处:豪放

   主要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创作主题:江山、英雄、旷达。

创作影响:豪放词和外儒内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

创作贡献:1)“无事不可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2)词风疏朗、刚健、豪放

          3)词革新与解放的高手

 

辛弃疾:意志坚决的抗金主战派,豪放词大家。

所选作品:(1《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   怀古伤今之作 

              内容: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看拍会登、报国无门

              手法: 借景抒情,用典抒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内容:颂赞孙权、刘裕抗金业绩,批评南宋当政仓促北伐

      表达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不受重用的悲愤

手法:通篇用典

相同之处:豪放

   主要经历:聚众抗金,投南宋后只任过地方官,十多年不被重用。

创作主题: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创作影响:豪放词和善用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

创作贡献:1)壮词始终洋溢一腔爱国热情

          2)好用典,大量的连续的典故成了博喻

          3)借古人、古事抒情

 

李清照:婉约词大家。

所选作品:(1《醉花阴》  闺怨诩

              内容:人比黄花瘦,思夫而不得

              手法:渲染 比喻

          2《声声慢》   

内容:怎一个愁字了得

   主要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再婚离异

创作主题:愁(生离、暂时、个人——死别、永恒、家国)        

创作影响:婉约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

创作贡献:1)化俗为雅

          2)抒写真性情,词“别是一家”。

          3)擅长婉词

 

分作家分篇教学,方式不是整体划一的,除了注重诵读引导外,还可以根据词作特点采用如下方式:

1、从词的章法入手

1)抓开篇,统领全篇,奠定基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前三句,定下豪壮基调。

2)抓过片。如《永遇乐》“元嘉草草”三句子,又如《雨霖铃》上下片过渡处。

3)抓结尾。如《定风波》末句,概括了苏轼宠辱偕忘、超然旷达的人生境界。

2、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填被词意空白,把握意境。

3、知人论世,懂文懂人。

4、将柳、苏、辛、李之作对比欣赏。

4、阅读优秀赏析文章。如《宋词鉴赏词典》相关内容,掌握一些鉴赏方法和批评原则。

 

最后,回到整体,由读促写,化思为感。

可安排如下练习,进行巩固:

1、豪放与婉约——宋代词风

2、读宋词有感

(一)漫步于幽幽古香,陶醉于悠久文化。那典雅端凝的古典宋词,我生于其中,长于其中,梦于其中,亦醉于其中…一本《宋词》,一曲悲伤恋歌,一段宋史,一载繁华哀愁。梦醒,楼空;徒伤慨,尽悲凉。人去,心在;细思量,独彷徨。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天气里,我坐在熟悉的镂刻木椅上,捧着一本《宋词》,在弥漫开来的典雅清新的气息中,让自己慢慢融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一句有着磅礴气势的词句,作者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意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被人们千古传颂的绝句写出作者内心的美好愿望和那无边的思乡之情。宋词总是那么的豪情万千,又是那么的哀怨缠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不知道作者是在什么环境下又是在什么心情下写出如此忧愁的词的,词中唯美地意境已让我完完全全的融了进去,不是“算潮水知人最苦”而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念旧和内心悲切之情。作者有着说不尽的哀怨情愁,永远地,刻骨铭心地渗进了词里。

宋词总是有那么多凄美磅礴的意境,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每一首词都浸住了词人们的真情与对世间万物的感悟,“紫薇朱槿花残”是我犹爱的一句,晏殊此刻的“微寒”心情让我一览无余,多么唯美的词句,多么唯美的意境!《宋词》真是盛开在东方文明花园的一朵奇葩,它经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下美词无数。阅读这些富有灵魂的词句,让我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读过苏轼的词后,我感受到他“以词为诗”的创作方式,他改变了词原有的绮罗香泽之态,不受音律约束,声韵和谐婉转;语言清新自然,小序别出心裁,苏轼的词可谓是为宋词开拓出另一番天地。周邦彦这个名字也许鲜为人知,可是他的词却是一道不可磨灭的风景。周邦彦精通音律,五音六律,轻浊轻重,故音律谐婉,堪称格律词派之开山,长腔犹见其功力之深。他的词律严谨,追求华丽,流于雕啄,善于融铸前人词句;用典自如,又擅铺叙,词风富艳高雅,沉着而拗怒。

 我该如何评价《宋词》?仅仅是说它典雅唯美?当我真真切切读了《宋词》后,它的瑰丽,它的芬芳让我留连忘返。我是一个极怀旧的女子,我喜欢古典的东西。不是因为我生在这历史悠久的地方---南京,而是东方的艺术文化使我所折服。凭心而论,我爱《宋词》胜过爱《唐诗》,《宋词》中所包含的哀怨伤情是《唐诗》所没有的。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女子吧,在遇到这些词后,被里面所蕴含的古典美,那种缠绵地意境给吸引了,境中的女子长发及腰,松松的在脑后绾了一个“兰花髻”,斜插一支通体碧绿的玉簪,就是那样的美好,只是眉间多了一种叫作哀怨的情绪。这正是宋词使我联想到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是从什么时候,什么书上看到的了。我疑心这是极好的词句。我总是舍不得,舍不得私藏如此好的词句,所以让它曝光在这张无暇纸上,与你分享。

 我不爱《现代诗集》,不爱《外国诗选》,就独爱这倾国倾城,独一无二的《宋词》。“流光容易把书抛”可是就算我抛弃了所有的书,也要留一本《宋词》,长伴灯下。《宋词》啊!我“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我喜欢宋词,喜欢宋词分意境。在读宋词的时候,会不知不觉进入到词中的心境。

我承认我喜欢伤感凄凉的美,喜欢清照易安的善感,柳永的旖旎多情。

说到李清照,大部分的女子都会想到爱情。我迷恋她词中的细腻,委婉,还有说不出的伤感凄凉的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每次读这些,词中的凄凉会随着点点滴滴地涔入心底。能够写出如此空前绝后词的李清照,怎么不叫人怀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爱到浓时的离绪别愁,如何的难舍难分。有了离别就会有思念之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了思念之情才会有相思之苦:才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爱总是让人心动,情却永远让人捉摸不透,这不正是爱的魅力所在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过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