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不能错过的风景——巴黎之魂蒙马特

(2012-03-29 13:52:22)
标签:

巴黎

蒙马特

旅游

分类: 晨小牛旅游

【法国】不能错过的风景——巴黎之魂蒙马特

【法国】不能错过的风景——巴黎之魂蒙马特
    去年给北京《旅游摄影》还有贵州的《大市场》两个杂志写了稿子,其实这也是挺有意思的经验,并且发现旅游杂志的编辑们都很无敌,在此谢谢他们把我的烂文章能编辑的如此美丽。

 

不能错过的风情

——巴黎之魂蒙马特

 

/_晨小牛 编辑_徐灵烟             

 

夕阳下的塞纳河散发着浪漫气息,弥漫整个巴黎。顺着河岸漫步,只一会就能到西岱岛。抬眼望去,只见塞纳河形成环流后又朝着来的方向回去了,挡住它去路的地方正是巴黎之魂——蒙马特高地,那里有着巴黎不容错过的最有味的风情。

 

情迷蒙马特

蒙马特本来是一片葡萄园和布满风车磨坊的小村落,19世纪,拿破仑三世与奥斯曼男爵为了将巴黎打造成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用市中心的土地换来了很多投资者,这样一来,原本住在市中心的人们就迁移到巴黎边缘地带的蒙马特区,从那以后就有了蒙特。是故,蒙马特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巴黎最年轻的一个区。

从蒙马特地铁站延着极富特色的彩绘墙上来是一条铺满古老方砖的商业街,抬眼看去,路的尽头便是素有巴黎‘小白宫’之称的圣心教堂。缓步走在商业街上,欣赏着眼前这座雄伟的建筑。洁白的大圆顶具有罗马与拜占庭式相结合的别致风格,四角分别四个小圆顶,五个圆顶搭配在一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东方神韵,就是这样一座神奇的教堂屹立在蒙马特高地之颠,到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称赞它为“天堂”。

沿着商业街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一个小广场,四周传来悦耳的音乐,这声音来自一个旋转木马。如果看过《天使艾米丽》这部电影的人,一定不会对这个旋转木马感到陌生,这里就是影片中尼诺接到艾米丽电话的地方。天堂下真实的我与童话般的场景如同老朋友重逢在一起,旋转木马灯影闪烁,起伏不定,一圈又一圈的旋转着带着我的思绪回到那个不可复制的童年。

穿过小广场想一揽圣心教堂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沿阶拾级而上,一是搭乘电车。我偷懒地选择上山时搭电车,下山自己走。其实电车也是蒙马特一景,它外观有些像观光电梯,能欣赏到车外的美景,行程虽然很短但也是双向车道,很有意思。

步出车厢向右走不了几步便豁然开朗了起来,那是圣心教堂的大平台。在平台上俯视巴黎带来的震撼会让人久久回不神来,这绝对与在蒙帕纳斯大厦和埃菲尔铁塔上俯视巴黎是两种感觉,各有各的妙趣。在登临圣心教堂的台阶上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他们大多数啃着法棒喝着啤酒欣赏着巴黎的日落,别有风情和韵味。

 

上帝护佑的“圣心教堂”

正当我提步向圣心教堂前行的时候,旁边传来了迈克·杰克逊的歌声和喝彩声,我回头望去,原来是一个年轻的黑人站在高处,随音乐的节奏表演球技,他忘情投入地演绎着,让整个巴黎成为自己的舞台,让所有的人都为他喝彩,而他却悠然自得,超脱其间。

欣赏了“足球哥”的表演,拾级而上,细细品读起蒙马特高地的标志性建筑——圣心教堂来。圣心教堂的存在源于巴黎公社起义,在这场血腥起义过后,两个资本家亚历山大·勒让蒂(Alexandre Legentil)(有趣的是亚历山大的姓“勒让蒂”的意思居然是“善人”)和他的妹夫于伯赫·豪奥(Hubert Rohaut)建议修建一座纪念堂用以向公社保卫战中牺牲的同胞们献上崇高的敬礼。这一举动带有宗教性质,他们希望能因此举得到耶稣基督圣心的宽恕,以求他能原谅他们所犯的错误。1873年,巴黎的大主教,红衣主教吉百赫(cardinal Guibert)接受了他们的请求,随后国家众议会声明该建筑是公共建筑,归巴黎市政府所有,而不归教会。圣心教堂最后选址在巴黎西北方蒙马特高地上的马赫蒂赫陵(Mont des martyres)修建,为的是让全巴黎都能看到它,让全城人民都能够得到来自上帝的护佑。

由于天色已晚,我没能得以进去参观,景仰,这不能不说巴黎之行的遗憾,不过也给下一次的重游找到了一个好的借口。

 

艺术家的天堂“小丘广场”

此时的蒙马特华灯初上,古老的方砖路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我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行走着,感受着巴黎别样的美,拐了两个弯儿后,便闯进了小丘广场。

小丘广场是人们欢聚消遣的集会场所,除了诱人的美食和香浓的咖啡以外,还是艺术家的天堂。十九世界末的著名画家如:毕加索、卢梭、雷诺瓦等都曾在此为生计作画。现如今的艺术家不仅会在此出售自己的作品,也会现场为来往的游客画像,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几百个摊位竟然是座无虚席。一张画板、一支画笔,在平淡无奇的白纸上挥洒着世界各地观光客的期盼。在这里,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入画的观光客,他们的神情都很投入,两者之间相互的信任汇聚在笔尖上,留下独一无二的华丽作品。也许有人认为,这些艺术家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创作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作品,而不是在这里画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艺术家而言,信心满满地拿起画笔挥洒心情的时候,幸福就在他们身边流溢,是任何金钱、权势也无法比拟的。我想,可能会有很多原因造成一些艺术家始终只能徘徊于艺术圣殿的门外,无法进入上流画家的行列,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却让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正是这份热爱与追求,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感,让他们不愿意离开巴黎,不愿离开这片艺术之都。于是小丘广场成为了他们欢聚的场所,而他们又让蒙马特成为了巴黎知名的、重要的艺术区。

 

爱情墙里书写的爱情

到蒙马特总会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寻找“爱情墙”。 爱情墙座落在高地半山腰上的一个街头小公园。公园是巴黎街头随处可见的公众休憩场所,墙也是一面不是特别高大厚重的普通石墙,但是墙上却有用三百多种文字写成的“我爱你”。爱墙约有40平方米,由511块规格为21x 29.7厘米的深蓝色的长方形瓷砖贴成,瓷砖上用311种语言和方言的手写笔迹体写满了同一句话“我爱你”。

爱墙的发起者弗雷德里克·巴隆(Frédéric Baron)是法国一位以写爱情歌曲见长的音乐家。也许是受法国充斥于整个国度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1992年他开始收集和记录下了1000多条用 300多种语言写就的“我爱你”的手写体,并于1998年就此撰写了一本书,成功发行5万册。巴隆早期的爱情歌曲都是在他居住在蒙马特高地时写下的,因此他选择这里作为爱情墙的归宿。

爱墙的建立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涵义。巴隆说,在暴力强权存在和个人主义至上的世界里,墙把人们分隔开来,然而送去一声简单而真情的“我爱你”,却时常能解除误解和拆除分歧的樊篱。爱墙不仅是为相爱的有情人而建,它还是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所建。巴隆邀请研习中国书法和东方绘画艺术的法国女艺术家克莱赫·吉托(Claire KITO)为这堵墙作了艺术设计。在爱墙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散布着不同形状的红色色块,据说这些色块喻义破碎的心,作者期冀用纯洁和美好的爱来重新弥合这颗散落在爱中的破碎的心。在 2001年情人节举行的爱墙落成仪式上,有100只白鸽展翅飞向蓝天,所要表达的就是人们对和平与爱的渴望。

蒙马特就像传说那样到处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像蒙马特这样将生活和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生活即是艺术,艺术即是生活。这里流淌着缠绵的恩怨,翻滚着开怀的笑声,还夹杂着一些迷醇的酒香让人永远无法忘怀。

 

蒙马特高地游览攻略: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寻找高地上的景点儿,再用整个傍晚坐在圣心教堂前的石阶上边发呆边看夕阳。当肚子饿了就去小丘广场找一家热闹的餐厅大吃一顿。

爬山的电车单程1.3欧,上下双程2.6欧元。

    蒙马特高地景点有:旋转木马、圣心教堂、小丘广场、画家村、爱情墙、红磨坊、狡兔酒吧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