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长篇小说的人物视角

(2011-09-13 21:31:52)
标签:

诗彤

清风街

长篇小说

爱倾城三部曲

视角

文化

分类: 编读之间

http://s10/middle/870f9975gacd2c00ea339&690
 

     浅谈长篇小说的人物视角  

 

原创:心中的太阳(方煜斐)

 

初写长篇小说,一般考虑不到人物的视角问题,当然也体不会到作者自己其实也仅仅只是作品中的一个视角。或者说,是整部小说的一个总视角。而小说中所有涉及的人物,原来都可以作为作品的一个视角。也就是说,长篇小说,其实有多个视角,而这些视角无论大小,无论主次,都是为了服务于作者的这个总视角。总视角很重要,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但是有时会也会参与叙述、抒情、议论、描写等,但又不宜过多,冗长。繁索的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容易让读着生厌,甚至感到罗嗦。最好的方法是,叙述恰到好处,描写简明扼要,抒情一笔带过,议论轻描淡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滔尽英雄……”《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可以说是作者的总视角,这个总视角概括和总结了历史风云的变幻,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历史英雄们,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兴叹。而《红楼梦》中贾雨村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则是人物的一个视角。《冷子兴演说宁国府》一节,其实是借人物的视角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虽然是冷子兴说,但却是言作者所欲言,讲作者所欲讲的开篇。也可以说是一个总视角,但这种借人物叙述的手法,远比作者自己平铺直叙要有看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段自述和慨叹,既是作者的直白,同时又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产生共鸣,同时更加接近于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有助于读者了解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也用伏笔拉开了小说的悲剧序幕。

曾经与朋友闲谈散文和诗歌的区别,我说:文字是点,诗歌是线,散文是面,短篇小说则是一面镜子,而长篇小说才是一个立体的画面。它让我们触摸的,往往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而是更多的人物所组成的世界。所以长篇是文字最完整的组合,也是人类精神世界最富有的一页。说到这儿,诗人有些不服气,散文作者当然也有些不明白。然而,当我们拿起笔来去完整地叙写一个长篇故事时,才会发现,原来我们曾经写过的和构思过的短文,真的只是那样纤小和单一。

在长篇小说中,作者是导演,同时也是演员。无论哪个角色登台,作者都要细心揣磨人物,给人物赋予灵性和个性。人物虽小,但世界却大。小人物眼中的世界,常常需要通过心理反应来加以界定。写人物,一半是自己,一半是他人。说是自己,指的是作者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人生价值,道德理念的升华,所以作者自身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个人品味,都是提升作品价值和品位的前提。小人物的心理无论如何变化都走不出作者的视线,无法改变作者褒义和贬义的讽喻。之所以另一半是他人,指的是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的塑造,离不开作者对于人物思想理念的把握,这种存在一方面需要作者的主观臆想,另一方面则必须符合客观现实。一篇好的小说能够叫板,离不开人物性格的鲜明生动,也离不开人物视角的语言风格和真实感。

视角就象一架摄像机,透过传统的心灵眼睛看世界,写出的情节和人物理念大多都很正统,而透过市井百态的眼睛透视世界,则是千差万别,各各不同。贾平凹的《秦腔》开篇则用了“疯子”的心理独白:“喜欢白雪的男人在清风街很多,都是些狼,眼珠子发绿……”这段描述很独特,一方面在揭示疯子那种不合常人的心态,同时也交待出“白雪”这个女人,在“疯子”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引领读者怀着好奇心读下去……

初写长篇小说的作者,一般总是着眼于一个视角点,当然这个视角点,大多数都是书中的主角。正是这个视角的限制,往往影响作者无法宕开笔墨,尤其是在开头部分的起笔,制约了作者对小说的整体布局拓宽视野。所以很多长篇小说开头之所以不够精彩,往往跟作者无法打开思路有关。当长篇小说写到了1/3或者56万字的时候,作者往往会幡然醒悟,原来,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够,而是作品中的视角转换没有打开。这是写小说的关键问题所在。也就是说,长篇小说的视角是多元化的,是可以随着情节的推进而进行变换和重新撷取的。视角不唯只有主角一人,而是任选一个小人物都可以作为小说叙述的突破口。这种切换是一种变化,亦是写作手法的娴熟驾驭。明白了这点,我们才会明白,原来散文和长篇小说的不同就在于,散文仅是作者一个人的自叙。不论散文写得如何精譬,如何惊天动地,原来都是作者自己在信口开河地编著“说文者说”。而长篇小说则不同,虽然是作者在写,但不同的人物要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人物要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不同的人物还会发生不同的行为。如果作者不能正确把握,那么小说肯定是很失败的。

正是因为角色原因,所以作者的换位思考必须由此及彼。因为写长篇小说,常常让我们悟出很多的道理。正象辩论比赛中有正方和反方一样,即使你的观点是站在正方的,但是如果你抽到了反方的签,那你就必须要学会自己反驳自己。这个过程不仅是辩论的学习过程,也是辩手们自我反刍的过程,正是因为你学到了反方的经验,体会到了反方谬误的出发点,你才能更清楚如何从逻辑理论上,去揭穿和推翻对方的手段和阴谋。

而长篇小说也是一样。

在一部长篇小说中,总是少不得好人和坏人,少不得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好人的心理你要写,坏人的心理你也不能忽视。坏人之所以做坏事,出于什么样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又促使他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中间肯定要有一个因果关系。我最近的长篇小说《爱倾城三部曲》中写到一个人物乔诗彤,因为爱情纠葛,本来她一直在帮助男主人公蒋锐锋,可是由于蒋锋锐的第二次婚姻没有选择她,失恋的她被爱恨情仇的坏情绪占据了心理,于是心情大变。“此时的她忽然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她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在内心深处的嘶鸣:肖雪灵,辛月如怎么经历的,我也要让你好好尝上一回,让你跟她一样,早晚给我从蒋经理身边走开!走开!诗彤这样想着,她忽然决定下来!本打算辞职离去,可是有了这个想法,反而使她有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她知道,早晚,那个位置,还是要被她取代……”所以后来她便暗地里使用手段和阴谋,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报复和喧泻妒意。然而她的手段很隐秘,很少有人发现。尤其是在适合男主人公心理的情况下,反而赢得了他的信任。这一点不是她是错,而是成功人士的一种虚荣感和浮飘所致,这类人总是希望在别人的肯定中获取自我价值。这种心理一方面表现出他的不自信,同时也体现出他刚愎自用的错误心理。当诗彤给了他这种价值感,他反过来以为她是他的人生知己……所以诗彤的这一改变反而称了他的心意,但他却想不到这是在怂恿他犯错误。其实一个人的成败往往把握在他自己手里,别人只是一个辅助作用。诗彤正是把握住了男人的这种心态,才使得自己阴谋得逞。人物巨变往往与事件有着紧密的关系,倘若不是因为矛盾,又哪来生活中的千变万化呢?所以小说无论怎么动笔,永远都不可能平面性地写个人和自己,尤其不能无原则地臆想。

长篇小说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历练,亦是一种思想空间的升华。作者笔下驾驭的人物,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喜怒哀乐,皆藏于笔下,甚至人物的语言,有时直接就是作者的思想。有时候,作者对于某些人物极其得厌憎!然而,无论怎么厌憎,写这类人物时,你依然要冷静处理,要用宽容的胸怀先去包容他。然后再仔细分析他做坏事产生的根源。首先将他看作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一员。或者为了生存,或者是好逸恶劳的习惯,或者是出于某一种伤害,给他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总而言之,给他找到做坏事的理由,深刻提示出他心理巨变的缺口。这样就给小说一个合理的解释,给你的读者一个合乎情理的交待。长篇小说虚虚实实,真实的要写得逼真,而虚抑的也要符合客观事实,哪怕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写,借助于别人的叙述去写。所以说,好的长篇小说,多半都是作者的半生经验。

长篇小说是作者的眼睛,也是社会的眼睛。这双眼睛的视野越阔大,作品越精彩。作者在写角色的时候,自己其实就是这个角色的扮演者,说哭即哭,说笑就即笑。心理感受随着人物的跳跃而跳跃。写《爱倾城三部曲》时,突然为蒋锐锋和辛月如的离婚而感伤,忍不住心情抑随起来了。为了调整情绪,不得不开写一部以喜剧开头的长篇小说《风雨大平原》。当写到新娘被抢而后戴上红盖头,强与新郎拜堂成亲后,婆婆一番话说得她忍不住跪地求饶时,内心深处也忍不住喜形于色,于是心情的那朵阴云走开了……

小角色反映大问题,这在长篇小说中已不鲜见。甚至我们还可以借助于小角色的旁白表达思想,表达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一些场景的描写,景物的刻画,一般都不是作者的独白,而是靠人物的视角去表达。这种写法,写活了人物,也容易打动读者。“诗彤离开公司没有回家,而是独自一人骑车到了公园的僻静处,狠狠地大哭了一场。时值初春,天气尚寒。迎春花刚刚打了点骨朵,荒草的根部,开始有新芽萌发。只是因为草帘太厚,遮得严实,才微微露出一点萧瑟的绿意。抬眼看云,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虬枝。天空低矮得有些窒息,云层重重地向下压来。直压得房顶和树梢都有些疲惫,连同诗彤的心都膨胀得快要裂开了。诗彤独自漫步在春寒料峭的季节里,一路洒播着滚滚泪珠,一颗芳心欲殒。她不停地走,又不停地流泪,仿佛寂日如雪,化焚了活着的身心。失恋,是一种极度的苦,失恋,是一场无涯的梦。没有人帮你抚平内心的伤痕,只有独自一人把心揉碎,而后,又独自一人将破碎的心,狠狠地捧进腹内,便开始咽泪装欢地接下来继续生活……”《爱倾城三部曲》的这段景物描写,直接通过诗彤的眼睛透视出来。环境的黯淡烘托出感伤的人物心情,对于失恋的呐喊,既有一种抒情,又坦露出人物心理的凝重。所以长篇小说一般不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人物的视角去感叹。

长篇小说直接抒情一般用于开篇的作者交待,或者偶然的旁白等。这些作者主观的东西,尽量减少,尽量做到少而精。所以角色的视角表达在长篇小说中占的比重很大,几乎每一次写作手法的变换,每一个故事场景的节换,都离不开人物的视角。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长篇小说要求作者跳出自我,不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去言说事理,而是站在更高、更广的社会角度,甚至是站在红尘之外言说俗世故事。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种个人思想的升华,也是一种自我的超越。为了使作品不带有个人倾向,作者所面对的,是更加庞大的社会生活体系。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你的作品才能让读者乐于接受。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看点,人物的鲜活是读者感兴趣的热点。所以写活人物很重要,把握好人物的视角,对于作者来说,还需要深刻的思辨能力和写作功底。

       http://s1/middle/870f9975gacd2c2880a70&690

     欢迎点击查看,起点网《爱倾城三部曲》作者:方煜斐   

      http://www.qdwenxue.com/Book/2105316.aspx

http://s13/middle/870f9975gec170bed7db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