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些图片,想起曾经的岁月。高中的三年寒窗,每两周回家一次,就是带一大兜咸菜返校。因为咸菜不容易坏,经久耐吃。
更多的同学是初中就开始了,我还好,初中离家近,没住校,每天可以回家吃饭,虽然家里也没什么菜,起码不用每餐就咸菜,有各种青菜吃。都是自家园地种的。那个时候没有绿色食品之说,下个馆子是不敢想的事。
印象中,还是初三毕业前的保送考试,老师带去县城,请我和另一个同学下了次馆子,那次吃的是苦笋煲鸡汤,那个味儿永远都记得。
记得那时每每周日下午就要返校,老爸就会拿出家里腌制的酸菜或萝卜干,切的细细的,将瘦肉也切细后用油翻炒,再将切好的咸菜放进去不停的翻炒,直到炒的干干的,可以放一周都不会坏。
那个时候,宿舍的同学都喜欢我带的咸菜,特别羡慕我,因为我爸炒的特别香而好吃。她们带的油放的不多,炒的不够干,而且要么没肉要么就是大块的肥肉。
每餐去食堂买二两饭,就着咸菜,就是一餐了。有时奢侈一些,再花五毛钱买个青菜。又简单又美味。
奇怪吃了三年一点不腻,到现在还是喜欢吃咸菜。哥哥不让吃,说腌制品对身体不好。他不知道,那三年,就是靠着这咸菜把日子撑下来。
梅菜扣肉是客家的一名菜,很多外地人都喜欢吃,而这其实也是我们的咸菜。不过是,肉多咸菜少。
永远记得高三时有一天,上课的时候突然老师说我爸妈来了。当时那个激动啊!跑出教室看到爸妈扶着单车在外面一脸笑意的等着,就开心到不行了。
原来爸妈突发奇想,踩单车来看我,还给我带了一大袋米和一大兜咸菜。我把米拿去换了好大一叠饭票和菜票,心里美滋滋的。还可以将饭票卖给家里没种田的同学,换一些零花钱。感觉成了一个小富翁。
那时候吃饭的饭盒就是图片上这样的,现在家里还留有这样的饭盒,到夏天老爸就会煮一些绿豆糖水或是银耳莲子羹,用这些饭盒一盒一盒装好,码在冰箱里,冻的冰凉冰凉,炎热的夏日拿出来,一口下去,那个透心凉啊!从喉咙到胃,都是说不出的舒爽!
那时候虽然穷,却没有觉得苦,每天都很快乐,和同学换着吃家里带的咸菜,爸妈做的小吃,一起去洗澡房排队,一起边洗衣服边说笑,一起去上晚自习,下课了一起在校园林荫道散步。又青春又张扬。
再也回不去了,就连咸菜,也没有了那时候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