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水记
宋.欧阳修
世傳陸羽茶經其論水云 山水上 江水次 井水下 又云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瀑涌湍漱勿食 食久令人有頸疾
江水取去人遠者 井取汲多者 其説止於此 而未嘗品第天下之水味也
至張又新爲煎茶水記 始云 劉伯芻謂水之宜茶者 有七等 又載羽爲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
今考二説 與陸羽茶經皆不合 羽謂 山水上 而乳泉石池又上 江水次 而井水下
伯芻以揚子江爲第一
惠山石泉爲第二
虎丘石井第三
丹陽寺井第四
揚州大明寺井第五
而松江第六
淮水第七
與羽説皆相反 季卿所説二十水
廬山康王谷水第一
無錫惠山石泉第二
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
峽州扇子峽蛤蟆口水第四
虎丘寺井水第五
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
揚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瀑布第八
桐柏淮源第九
廬山龍池山頂水第十
丹陽寺井第十一
揚州大明寺井第十二
漢江中零水第十三
歸州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關西水第十五
吳松江水第十六
天薹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圓泉第十八
嚴陵灘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如蛤蟆口水 西山瀑布 天薹千丈瀑布 皆羽戒人勿食 食之生疾 其餘江水 居山水上 井水居江水上皆與陸羽經相反疑羽不當二説以自異(使誠羽説
何足信也)
得非又新妄附益之邪 其述羽辨南零岸水 特怪誕甚妄也
水味有美惡而已 欲求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 忘説也 故其爲説前後不同如此
然此井爲水之美者也 羽之論水 惡渟浸而喜泉源 故井取多汲者 江雖長流 然衆水雜聚 故次山水 惟此説 近物理云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者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
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山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候,嘉佑二年,李候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予报之曰:李候可谓贤矣。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缓,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者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之通用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水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能,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候生长富贵,厌恶于耳目,又知山水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候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予以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候始也。
2014-02-25 00:20: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