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狄马克TD序列指数

(2014-08-10 06:34:08)
标签:

指标公式

分类: 改版指标

  通达信主图改编为飞狐          2014-08-09 14:09 稿

  发表于2014-8-10 6:00:58  http://cpdy.blog.163.com/blog/static/2366371572014792920355/

 

http://bbs.macd.cn/data/attachment/forum/201408/09/135252hb32jjppnbpb2cp9.jpg

{狄马克TD序列指数}
DRAWGBK(CLOSE > 0,COLORRGB(10,10,30),COLORRGB(10,10,10),0);
STICKLINE(C>O ,H,L,0.1,0),COLORRED;
STICKLINE(C>O ,C,O,6.5,1),COLORRED;
STICKLINE(C<=O ,H,L,0.1,0),COLORCYAN;
STICKLINE(C<=O ,C,O,6.5,1),COLORCYAN;
  {TD准备=买入结构}
  TD准备:=IF(REF(C,1)>REF(C,4),1,0);
  TD0:=BARSLAST(TD准备);
D:=BARSLAST(BARSLAST(NOT(LAST(C0 AND BARSLAST(BARSLAST(NOT(LAST(C<=9;
A:=IF(D,1,0);
F:=IF(BARSLAST(C>=REF(C,4))>=9,1, A);
  G:=A+F;
TD11:=IF(1,TD0=1,0);
  TD21:=IF(1,G,0);
  A1:=TD11 AND TD21;
TD12:=IF(2,TD0=2,0);
  TD22:=IF(2,G,0);
  A2:=TD12 AND TD22;
  TD13:=IF(3,TD0=3,0);
  TD23:=IF(3,G,0);
  A3:=TD13 AND TD23;
  TD14:=IF(4,TD0=4,0);
  TD24:=IF(4,G,0);
  A4:=TD14 AND TD24;
  TD15:=IF(5,TD0=5,0);
  TD25:=IF(5,G,0);
  A5:=TD15 AND TD25;
  TD16:=IF(6,TD0=6,0);
  TD26:=IF(6,G,0);
  A6:=TD16 AND TD26;
  TD17:=IF(7,TD0=7,0);
  TD27:=IF(7,G,0);
  A7:=TD17 AND TD27;
  TD18:=IF(8,TD0=8,0);
  TD28:=IF(8,G,0);
  A8:=TD18 AND TD28;
  TD19:=IF(9,TD0=9,0);
  TD29:=IF(9,G,0);
  A9:=TD19 AND TD29;
  DRAWTEXT(A1,L-0.3,'1'),COLORYELLOW;
  DRAWTEXT(A2,L-0.3,'2'),COLORYELLOW;
  DRAWTEXT(A3,L-0.3,'3'),COLORYELLOW;
  DRAWTEXT(A4,L-0.3,'4'),COLORYELLOW;
  DRAWTEXT(A5,L-0.3,'5'),COLORYELLOW;
  DRAWTEXT(A6,L-0.3,'6'),COLORYELLOW;
  DRAWTEXT(A7,L-0.3,'7'),COLORYELLOW;
  DRAWTEXT(A8,L-0.3,'8'),COLORYELLOW;
  DRAWTEXT(A9,L-0.3,'9'),COLORYELLOW;
{TD13次倒数=买入计数}
TDP:=BARSLAST(A9);
  B:=IF(LAST(C
  TD11A:=IF(1,TDP=1,TDP);
  TD21A:=IF(1,LLV(C,1)
  D1:=TD11A AND TD21A;
  TD12A:=IF(2,TDP=2,TDP);
  TD22A:=IF(2,LLV(C,2)
  D2:=TD12A AND TD22A;
  TD13A:=IF(3,TDP=3,TDP);
  TD23A:=IF(3,LLV(C,3)
  D3:=TD13A AND TD23A;
  TD14A:=IF(4,TDP=4,TDP);
  TD24A:=IF(4,LLV(C,4)
  D4:=TD14A AND TD24A;
  TD15A:=IF(5,TDP=5,TDP);
  TD25A:=IF(5,LLV(C,5)
  D5:=TD15A AND TD25A;
  TD16A:=IF(6,TDP=6,TDP);
  TD26A:=IF(6,LLV(C,6)
  D6:=TD16A AND TD26A;
  TD17A:=IF(7,TDP=7,TDP);
  TD27A:=IF(7,LLV(C,7)
  D7:=TD17A AND TD27A;
  TD18A:=IF(8,TDP=8,TDP);
  TD28A:=IF(8,LLV(C,8)
  D8:=TD18A AND TD28A;
  TD19A:=IF(9,TDP=9,TDP);
  TD29A:=IF(9,LLV(C,9)
  D9:=TD19A AND TD29A;
  TD10A:=IF(10,TDP=10,TDP);
  TD20A:=IF(10,LLV(C,10)
  D10:=TD10A AND TD20A;
  TD110A:=IF(11,TDP=11,TDP);
  TD210A:=IF(11,LLV(C,11)
  D11:=TD110A AND TD210A;
  TD120A:=IF(12,TDP=12,TDP);
  TD220A:=IF(12,LLV(C,12)
  D12:=TD120A AND TD220A;
  TD130A:=IF(13,TDP=13,TDP);
  TD230A:=IF(13,LLV(C,13)
  D13:=TD130A AND TD230A;
  DRAWTEXT(D1,L-0.6,'1'),COLORRED;
  DRAWTEXT(D2,L-0.6,'2'),COLORRED;
  DRAWTEXT(D3,L-0.6,'3'),COLORRED;
  DRAWTEXT(D4,L-0.6,'4'),COLORRED;
  DRAWTEXT(D5,L-0.6,'5'),COLORRED;
  DRAWTEXT(D6,L-0.6,'6'),COLORRED;
  DRAWTEXT(D7,L-0.6,'7'),COLORRED;
  DRAWTEXT(D8,L-0.6,'8'),COLORRED;
  DRAWTEXT(D9,L-0.6,'9'),COLORRED;
  DRAWTEXT(D10,L-0.6,'10'),COLORRED;
  DRAWTEXT(D11,L-0.6,'11'),COLORRED;
  DRAWTEXT(D12,L-0.6,'12'),COLORRED;
  DRAWTEXT(D13,L-0.6,'13'),COLORRED;
{神奇数列时间循环周期}
  CURRBARSCOUNT:=DATACOUNT-BARPOS+1;
  DRAWTEXT(CURRBARSCOUNT=3,HIGH*1.02,'3'),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5,HIGH*1.02,'5'),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8,HIGH*1.02,'8'),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13,HIGH*1.02,'13'),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21,HIGH*1.02,'21'),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34,HIGH*1.02,'34'),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55,HIGH*1.02,'55'),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89,HIGH*1.02,'89'),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144,HIGH*1.02,'144'),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233,HIGH*1.02,'233'),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377,HIGH*1.02,'377'),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610,HIGH*1.02,'610'),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987,HIGH*1.02,'987'),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1597,HIGH*1.02,'1597'),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2584,HIGH*1.02,'2584'), COLORGREEN;
  DRAWTEXT(CURRBARSCOUNT=4181,HIGH*1.02,'4181'), COLORGREEN;
  {卢卡斯螺旋周期}
  DRAWTEXT(CURRBARSCOUNT=7,HIGH*1.025,'7'),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11,HIGH*1.025,'11'),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18,HIGH*1.025,'18'),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29,HIGH*1.025,'29'),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47,HIGH*1.025,'47'),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76,HIGH*1.025,'76'),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123,HIGH*1.025,'123'),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199,HIGH*1.025,'199'),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322,HIGH*1.025,'322'),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521,HIGH*1.025,'521'),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843,HIGH*1.025,'843'),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1364,HIGH*1.025,'1364'),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2207,HIGH*1.025,'2207'), COLORWHITE;
  DRAWTEXT(CURRBARSCOUNT=3571,HIGH*1.025,'3571'), COLORWHITE;
DRAWTEXTEX(1,1,1,10,'数字黄狄马克:买入结构,红:买入计数,白为卢卡斯螺旋周期,绿菲波纳契螺旋周期'),COLORCYAN;
{黄金分割}
  NB:=80;
  MB:=3;
  MA5X:=MA(C,5);
  MA13X:=MA(C,13);
  高:=REF(HHV(H,NB),MB);
  低:=REF(LLV(L,NB),MB);
  H19:=高-(高-低)*0.191;
  H38:=高-(高-低)*0.382;
  H中:=高-(高-低)*0.5;
  H61:=高-(高-低)*0.618;
  H80:=高-(高-低)*0.809;
一:REFX(高,DATE),POINTDOT,COLORWHITE;
二:REFX(H19,DATE),POINTDOT,COLORYELLOW;
三:REFX(H38,DATE),POINTDOT,COLORMAGENTA;
四:REFX(H中,DATE),POINTDOT,COLORRED;
五:REFX(H61,DATE),POINTDOT,COLORMAGENTA;
六:REFX(H80,DATE),POINTDOT,COLORYELLOW;
七:REFX(低,DATE),POINTDOT,COLORWHITE;
  DRAWTEXT(ISLASTBAR,一,' 高'),COLORWHITE;
  DRAWTEXT(ISLASTBAR,二,' 809'),COLORYELLOW;
  DRAWTEXT(ISLASTBAR,三,' 618'),COLORMAGENTA;
  DRAWTEXT(ISLASTBAR,四,' 中'),COLORRED;
  DRAWTEXT(ISLASTBAR,五,' 382'),COLORMAGENTA;
  DRAWTEXT(ISLASTBAR,六,' 191'),COLORYELLOW;
  DRAWTEXT(ISLASTBAR,七,' 低'),COLORWHITE;

(转载)

狄马克指标详解

(1)TD点的定义

TD高点:某日的高点高于前一日和后一日的所有价格 

TD低点:某日的低点低于前一日和后一日的所有价格

 (2)趋势线

 挑选最近的TD点和前一个最近的TD点,连接形成TD线。(自右向左,因为最近的数据最重要)

 (3)TD点的改进

 TD高点:符合(1)且高于前二日的收盘价;

 TD低点:符合(1)且低于前二日的收盘价;

 (4)TD点的有效性

 当最近的TD低点确定后,如果第二天的收盘价低于TD线的延伸线,则这个最近的TD点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TD价格投射器

 投射器共分三种,基本的原理差不多,当价格突破趋势线后,其价格随后的走势往往呈现对称现象,因此可以预期接下来的高(低)点大致位置。计算方式为:最低点与趋势线的垂直高度,然后由突破点向上衡量这段距离,通常是上涨的最低目标。

投射器1:取点为:TD线下的最低点

 投射器2:取点为:TD线下最低收盘价当日的最低价

 投射器3:取点为:TD线下的最低点的当日收盘价

投射器3最为保守,投射器1和2则各不相同。

Tomas

Demark的建议:在衡量高点与TD先上的突破点时,最好往保守的方向调整一档,以弥补四舍五入的影响,也可提高目标价格的完成几率。

TD序列是TD策略的精华所在。

TD序列采取的是“在市场恐惧中买入,在市场贪婪时卖出”的左侧交易理念,盈利的前提在于反转点的把握。在此,TD相信市场在将要反转的时候会发生声音,而我们要做的是仔细聆听。

 TD序列共分为三个部分:结构、交叉、计数。

而基于TD序列的策略还分为:入场、出场、停损三部分内容。

 (1)结构

 买入结构:连续9天及以上,每天的收盘价都低于先前第4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买入结构完成; 

卖出结构:连续9天及以上,每天的收盘价都高于先前第4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卖出结构完成; 

(如果有中断,则计数重新开始)

除非市场处于回光返照的飙涨阶段,或处于明确的下降趋势中,否则回档仅是短暂的信号。 

(2)交叉

 交叉要求在结构中的第8天或第9天的高价,必须高于或等于此前第3-7天的某一天低价。

它也可以发生在随后的任何一天,不论该天是不是结构的连续。

结构的两种被取消情况:第一种为再循环(下面详细讲到),第二种为在结构完成而交易讯号没有产生之前,如果某天的收盘价高于买进结构之中的最高价,则取消结构重新开始。

 (3)计数

 结构完成后,开始计数。由0开始,每当某天的收盘价低于先前第二个交易日的低价,计数增加1。当计数达到13,发出买入信号。计数阶段的天数无需连续。

 计数的两种取消情况:

1、结构完成而交易讯号没有产生前,如果发生反向结构,则原始结构无效;重新开始结构;

2、计数的再循环:结构完成后,如果发现同向结构,则取代原结构。

 下面讲策略,共分为进场、出场和止损。 

(一)进场策略

进场方法可以考虑三种。

 第一种在计数完成的收盘价进场,风险最高,但也是唯一可能在最低价买入的方法。风险在于结构可能再循环。

第二种是当计数完成后,随后第一个收盘价高于先前第四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买入。它可以通过价格的翻动,确保价格不会再循环。

第三种是当计数完成后,随后第一个收盘价高于先前2天内的最高价,买入。该方法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折衷。

(二)离场策略

 主动离场策略有2个。

 第一个是当最新的结构完成后,如果当时的价格没有穿越最近非现役结构的最极端价位,则结束头寸。

理由是:由于最近现役结构的终点没有穿越最近非现役结构的最极端水准,代表趋势可能反转,应该结束头寸。

 第二个方法也是比较两个结构。

在这个方法中,

只要最近的现役结构中的任何价格曾经穿越

最近非现役结构的最极端价位,就继续持有部位到反转讯号发生为止。

 (三)止损

 止损方法有2种。都考虑从结构到计数的整体区间的价格极值。 

方法1:取整体区间内极端低价当天的真实区间,计算当天真实高价(当天高价或前一天高价的高者)与当天低价之间的距离,然后由当天的低价向下衡量该距离,设定为止损点。 

方法2:同样取整体区间内极端低价当天的真实区间。计算极端低价当天最低价与收盘价的距离,然后由最低价向下衡量该距离为设定的止损点。

以上只是对买入讯号的停损而言,卖出信号的停损与之类似。 

这两个方法都采用同样的假设:极端价位当天代表高度的情绪化交易,如果随后的收盘价穿越了极端价位,价格走势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并因此而破坏先前的进场讯号。

在技术分析中,常见的指标有一类是趋势指标,还有一类是震荡指标。

趋势指标,常能够帮助我们追踪趋势发展,获取最大利润。

震荡指标,帮助我们发现震荡走势的高低点,从而获取低买高卖的差价。

当然,也肯定有两者兼而顾之的指标。

只是我不太熟悉技术分析,所以也就无法举例说明。不过,据说能够两者兼顾的好指标不多,那么,德马克指标体系里TD序列指标就正好算其中之一。

一、TD序列的构成

TD序列包括两部分,一是TD结构,一是TD计数。以下均以下跌买入为例,来说明这两部分,下跌时出现的

TD结构,称之为TD买入结构。

1. TD买入结构是这样形成的:

 (1)首先,要出现熊市价格反转,或称之为上涨转下跌。为了形成熊市价格反转,要求至少有六根K线,其中第五根K线的收盘价比第一根K线的收盘价高,第六根K线的收盘价,比第二根K线的收盘价低,那么就形成了熊市价格反转。这第六根K线,同时也是所谓的TD买入结构的第一根K线。 

(2)其次,当连续出现九根K线,并且这些K线的收盘价都比各自前面的第四根K线的收盘价低时,我们就说,形成了TD买入结构。请记住,必须是连续九根K线。如果出现中断,就必须重新开始构建。也就是重新寻找熊市价格反转,以及其后的TD买入结构。 

(3)TD买入结构并不限定只有九根K线,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可以一直延续。书中提到的TD买入结构最多有十八根K线。是否有更多的可能,书中并没有提到,我在上证指数运用该指标时,暂时没有发现超过18根的情况。 

(4)TD买入结构的第一根K线的最高价,也就是TD买入结构趋势阻力线,简称趋势阻力线。对应的,TD卖出结构的第一根K线的最低价,就是TD卖出结构趋势支撑线,简称趋势支撑线。

 2. TD买入计数

(1)当TD买入结构形成之后,就开始进行TD买入计数。

(2)当TD买入结构之后的K线(包括构成TD买入结构的第九根K线),满足收盘价小于等于它前面第二根

K线(注:并非TD买入计数里的第二根K线,而是当前K线向前数第二根K线)的最低价时,就将它的计数加1。

TD买入计数的最大值是13。 

(3)当TD买入计数达到12时,如果其后的K线满足计数条件,即收盘价小于等于它前面第二根K线的最低价,同时还要满足条件二,即它的最低价要小于等于计数8所对应K线的收盘价,此时这根K线计数为13。如果K线只满足计数条件,但是不满足条件二,那么这根K线就不能计数为13,在显示时只显示一个“+”。 

(4)TD买入计数可以是不连续的,也就是当某些K线不满足计数条件时,计数暂时中断。当再次遇到满足计数条件的K线时,继续前面的计数。

 (5)在TD计数过程中,如果出现TD卖出结构,则取消计数; 

(6)在TD计数过程中,如果出现K线的实际最低价,高于之前的TD买入结构趋势阻力线时,则取消计数。

注:实际最低价指当前K线的最低价与其前一根K线的收盘价两者之间较低的价格。 实际最高价指当前K线的最高价与其前一根K线的收盘价两者之间较高的价格。

 (7)如果出现连续的TD买入结构,即两个TD买入结构之间没有牛市价格反转,也没有TD卖出结构出现,则有可能形成两个TD买入计数嵌套的情况。其中,又有三种情况需要特殊处理: 

1)如果TD买入结构2的真实波幅大于等于TD买入结构1的真实波幅,但是又不超过1.618倍,则TD买入计数1取消,保留TD买入计数2。

2)如果TD买入结构2的收盘区间在TD买入结构1的真实区间(即真实波幅)之内,并且TD买入结构2的价格极值也在TD买入结构1的真实区间之内,那么TD买入计数2取消,保留TD买入计数1。

3)如果TD买入计数1尚未结束,又出现了TD买入结构2,并且它延伸到18根K线,那么TD买入计数1的计数13出现时,不显示计数13,而显示字符“R”,表示循环计数,同时说明下跌趋势非常强列。

注:连续两个TD买入结构,前一个称为TD买入结构1,相应的TD买入计数称为TD买入计数1;后一个称为TD

买入结构2。相应的TD买入计数称为TD买入计数2.

注:TD买入结构的真实波幅=TD买入结构的实际最高价-TD买入结构的实际最低价

 二、TD序列的使用

 1. TD买入结构的使用

 (1)买入条件

1)TD买入结构的第八根K线或者第九根K线,或者其随其后的某根K线的最低价,小于等于第六根K线和第七根K线的最低价。 

2)TD买入结构内的任何一根K线的收盘价,都要在之前的TD卖出结构趋势支撑线之上。 

3)TD买入结构的第九根K线,要非常靠近之前的TD卖出结构趋势支撑线

 (2)期望值 

1)TD买入结构的实际最高价

 注:TD买入结构的实际最高价,指TD买入结构中所有K线的实际最高价中的最大值。 

(3)止损价位

 1)找到TD买入结构的实际最低价所对应的K线;

 注:TD买入结构的实际最低价,指TD买入结构中所有K线的实际最低价中的最小值。 

2)将该K线的实际最低价减去其真实波幅,就得到止损价位。 

注:真实波幅=|最高价-最低价|与|最高价-昨收|以及|昨收-最低价|三者之间的最大值。 

(4)建议

 TD买入结构的第九根K线的收盘价,满足其与目标价为的价差,是其与止损位的价差的1.5倍以上时,才进行交易。

 2. TD买入计数的使用

 (1)买入

 1)在计数13这根K线的收盘价入场(积极策略),或者 

2)在计数

13之后,出现熊市价格反转时入场(保守策略),或者 

3)出现TD伪装买入信号时买入,或者

. 当前K线的收盘价小于前一根K线的收盘价

 . 当前K线的收盘价大于当前K线的开盘价 

. 当前K线的最低价小于之前第二根K线的最低价

4)出现TD马跳买入信号时买入,或者

 .当前K线的开盘价,必须小于前一根K线的开盘价和收盘价

 .随后的市场价格应该大于前一根K线的开盘价和收盘价

 5)出现TD马胜买入信号时买入,或者

 .当前K线必须包含于前一根K线之内,即它的开盘价与收盘价区间,在前一根K线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区间内 

.当前K线的收盘价必须大于前一根K线的收盘价 

6)出现TD开盘买入信号时买入,或者

 .当前K线的开盘价小于前一根K线的最低价

 .随后的市场价格应该大于前一根K线的最低价

7)出现TD陷阱买入信号时买入

 .当前K线的开盘价,在前一根K线的区间内(指开盘价与收盘价形成的区间)

 .随后的市场价格必须向上突破前一根K线的区间

 (2)止损价位

1)找到TD计数的实际最低价所对应的K线 

2)计算该K线的实际最高价与实际最低价之差 

3)从该K线的实际最低价中减去上述差值,即得到止损价位

 三、TD序列的有关问题

 1、如何确认TD买入计数的止损价位被触发?假设K线X跌破止损价位,那么如下四个条件满足,则止损价位被触发: 

(1)K线X的收盘价低于止损价位 

(2)K线X-1的收盘价大于K线X-2的收盘价 

(3)K线X+1的是低开

(4)K线X+1的最低价比开盘价低一个交易单位

这是德马克建议的止损触发,实际交易中,最好是跌破止损价位就离场,而不要坐等其他条件成立。

 2、TD序列适合中国股市吗?

 根据作者意见,TD序列适应于任何市场,任何时间周期。参考本文开头部分的链接,可以见到德马克是如何在

12月4日发出股市见底判断的。 

3、TD序列是如何发现的? 德马克没有解释,但是从TD序列的构成来看,它与一周交易五天,斐波纳契数字8,13都有关联,可能这也是原创者的出发点之一吧。虽然很重要的数字九并不在其列。

 注:TD序列的问题并不都来自书。 

五、TD-积极序列

 TD-积极序列与TD序列基本类似,只是在TD计数时更激进一些。具体来说,就是TD序列中的在判断TD计数条件时,比较的是当前K线X的收盘价,与K线X-2的最低价。而在TD积极序列中,只有当K线X的最低价小于K线X-2

的最低价时,才符合计数要求。因此,TD-积极序列总是先于TD序列产生买入信号或卖出信号。

 六、TD组合TD组合与TD序列非常类似,差别也只在于TD组合的计数条件与TD序列的计数条件不同。TD组合的计数条件,有宽松版本和严格版本两种。 

1、TD组合的严格计数条件 

(1)K线X的收盘价,要求小于K线X-2的最低价;

(2)K线X的最低价,要求小于K线X-1的最低价; 

(3)K线X的收盘价,要求小于K线X-1的收盘价;

(4)K线X的收盘价,要求小于前一个计数K线的收盘价。 

注:前一个计数K线,指符合计数条件的K线,而不是当前K线的前一根K线。

 2、TD组合的宽松条件

(1)计数1~10的K线,要求符合严格计数条件;

(2)计数11、12、13的K线,只需要满足收盘价一个比一个低即可。 

3、TD组合的买入操作 

(1)TD组合计数完成之后,

(2)等待出现TD价格反转时,就可以进行买入操作。这样就避开了TD组合循环的风险。

 注: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就是TD组合的卖出操作, 

4、TD组合的离场条件

 对于买入操作的离场设置是,将TD组合计数的实际最低价减去TD组合计数的真实波幅,就得到止损价位。

今年十二月上旬,很多媒体转载了一篇文章《技术分析大师DeMark:中国股市已见底,未来9个月将大涨48%

》。上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感觉该文有些观点和TD解释存在相悖之处,有许多错误,这或许是该文翻译者对TD的误解所致。

Tom Demark序列指标(TD)的两个重要买入条件: 

1、Buy-Setup:买入结构的条件是连续9T或以上的收盘价低于先前第4个T的收盘价,视为一个完整的买入结构。

(注:这里的限定条件是“连续”9T或以上,期间不能中断)

分析:沪指月K线在2008年1-10月连续完成了10个Setup,符合TD的第一个买入条件。

2、Buy-Countdown:每当某个收盘价低于先前第2个T的最低价时计数增加1,计数可以不连续,当计数增加到13个交易日意味着卖盘动能已经耗尽,往往是下跌趋势的反转点。

(注:这里的限定条件是累计13个T,不要求是“连续”的,期间可以中断)

分析:沪指月线从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已经完成了13个Countdown,符合TD的第二个买入条件。

根据TD如何进行操作:

1、激进的操作方法是,直接在第13个Countdown收盘位置进场。 

2、稳健的操作方法是,确认13个Countdown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为阳线时再进场。 

分析:结合当前的中国股市,激进的操作者可以在十一月份收盘位置进场(第一买点),稳健的操作者可以在十二月份收盘位置进场(第二买点)。 

综上所述,以沪指月K线为分析基础,中国股市当前的走势如此精确地吻合Tom Demark序列指标(TD)分析方法,这是否意味着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11月长达61个月的股市调整行情已经宣告结束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4-08-26 08: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