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绎曾《诗谱》

(2014-11-24 00:03:17)
标签:

诗谱

诗法家数

诗学禁脔

分类: 诗词话律

       诗谱[元] 陈绎曾  

  ○古体

  《周南》,不离日用间,有福天下万世意。

  《召南》,至诚谆恪,秋毫不犯。

  《邶风》,君子处变,渊静自守。

  《齐风》,翩翩有侠气。

  《唐风》,忧思深远。

  《秦风》,秋声朝气。

  《豳风》,深知民情而真体之。

  《小雅》,忠厚。

  宣王《小雅》,振刷精神。

  《大雅》,深远。

  宣王《大雅》,铺张事业。

  《周颂》,天心布声。

  《鲁颂》,谨守礼法。

  《商颂》,天威大声。

  凡读《三百篇》,要会其情不足性有馀首。情不足,故寓之景;性有馀,故见乎情。

  凡读《骚》,要见情有馀处。

  凡读汉诗,先真实,後文华。

  凡读建安诗,於文华中取真实。

  三国六朝乐府,犹有真意,胜於当时文人之诗。

  凡读《文选》诗,分三节,东都以上主情,建安以下主意,三谢以下主辞。齐梁诸家,五言未成律体,七言乃多古制,韵度独出盛唐人上一等,但理不胜情,气不胜辞耳。

  ○律体

  沈约吴均何逊王筠任昉

  阴铿徐陵薛道衡江总

  右诸家,律诗之源,而尤近古者,视唐律虽宽,而风度远矣。

  ○绝句体

  古乐府,浑然有大篇气象。

  六朝诸人,语绝意不绝。

  ○杂体

  晋傅咸作《七经》诗,其《毛诗》一篇略曰:“聿修厥德,令终有淑。勉尔遁思,我言维服。盗言孔甘,其何能淑。谗人罔极,有靦面目。”此乃集句诗之始。或谓集句起於王安石,非也。

  ○张衡

  寄兴高远,遣辞自妙。

  ○唐山夫人

  《安世歌》,质古文雅。

  ○蔡琰

  真情极切,自然成文。

  ○汉郊祀歌

  锻意刻酷,炼字神奇。

  ○汉乐府

  真情自然,但不能中节尔。累度乃是好景。

  ○古诗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

  ○陈思王

  斫削精洁,自然沈建。

  ○王粲刘桢

  真实有馀,澄滤不足。

  思健功圆。

  ○嵇康

  人品胸次高,自然流出。

  ○阮籍

  天识清虚,礼法疏短。

  ○张华

  气清虚,思颇率。

  ○傅玄

  思切清古,失之太工。

  ○潘岳

  安仁质胜於文,有古意,但澄汰未精耳。

  ○陆机

  士衡才思有馀,但胸中书太多,所拟能痛割舍乃佳耳。

  ○束皙

  全篇锻炼,首尾有法。

  ○张协

  逐句锻炼,辞工制率。

  ○郭璞

  构思险怪而造语精圆,三谢皆出於此。杜李精奇处皆取此。本出自淮南小山。

  ○刘琨卢谌

  忠义之气,自然形见,非有意於诗也。杜子美以此为根本。

  ○陶渊明

  心存忠义,心处闲逸,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几於《十九首》矣,但气差缓耳。至其工夫精密,天然无斧凿痕迹,又有出於《十九首》之表者。盛唐诸家风韵皆出此。

  ○谢瞻

  景至清虚,甚有古文。

  ○谢灵运

  以险为主,以自然为工。李杜取深处多取此。

  ○谢惠连

  酌取险怪自然之中,而句句为之。

  ○鲍照

  六朝文气衰缓,唯刘越石鲍明远有西汉气骨。李杜筋取此。

  ○谢朓

  藏险怪於意外,发自然於句中。齐梁以下造语皆出此。

  ○沈约

  佳处斫削,清瘦可爱,自拘声病,气骨薾然。唐诸家声律皆出此。

  ○江淹

  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其自作乃不能尔。故君子贵自立,不可随流俗也。

   

 陈绎曾(约公元一三二九年前后在世)字伯敷,一作伯孚,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官至国子助叙。元至正三年(1343),任国史院编修,分撰《辽史》。著有《书法本象翰林要诀》、《文筌谱论》、《古今文式》、《科举文阶》等。

 

    诗法家数[元] 杨载

  夫诗之为法也,有其说焉。赋、比、兴者,皆诗制作之法也。然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有主意在上一句,下则贴承一句,而后方发出其意者;有双起两句,而分作两股以发其意者;有一意作出者;有前六句俱若散缓,而收拾在后两句者。诗之为体有六:曰雄浑,曰悲壮,曰平淡,曰苍古,曰沉着痛快,曰优游不迫。诗之忌有四:曰俗意,曰俗字,曰俗语,曰俗韵。诗之戒有十:曰不可硬碍人口,曰陈烂不新,曰差错不贯串,曰直置不宛转,曰妄诞事不实,曰绮靡不典重,曰蹈袭不识使,曰秽浊不清新,曰砌合不纯粹,曰俳徊而劣弱。诗之为难有十:曰造理,曰精神,曰高古,曰风流,曰典丽,曰质干,曰体裁,曰劲健,曰耿介,曰凄切。大抵诗之作法有八:曰起句要高远;曰结句要不着迹;曰承句要稳健;曰下字要有金石声;曰上下相生;曰首尾相应;曰转折要不着力;曰占地步,盖首两句先须阔占地步,然后六句若有本之泉,源源而来矣。地步一狭,譬犹无根之潦,可立而竭也。今之学者,倘有志乎诗,须先将汉、魏、盛唐诸诗,日夕沉潜讽咏,熟其词,究其旨,则又访诸善诗之士,以讲明之。若今人之治经,日就月将,而自然有得,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茍为不然,我见其能诗者鲜矣!是犹孩提之童,未能行者而欲行,鲜不仆也。余于诗之一事,用工凡二十余年,乃能会诸法,而得其一二,然于盛唐大家数,抑亦未敢望其有所似焉。

△诗学正源

风雅颂赋比兴

  诗之六义,而实则三体。风、雅、颂者,诗之体;赋、比、兴者,诗之法。故赋、比、兴者,又所以制作乎风、雅、颂者也。凡诗中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然《风》之中有赋、比、兴,《雅》、《颂》之中亦有赋、比、兴,此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凡有所作,而能备尽其义,则古人不难到矣。若直赋其事,而无优游不迫之趣,沉着痛快之功,首尾率直而已,夫何取焉?

△作诗准绳

立意

  要高古浑厚,有气概,要沉着。忌卑弱浅陋。

炼句

  要雄伟清健,有金石声。

琢对

  要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忌俗野。

写景

  景中含意,事中瞰景,要细密清淡。忌庸腐雕巧。

写意

  要意中带景,议论发明。

书事

  大而国事,小而家事,身事,心事。

用事

  陈古讽今,因彼证此,不可着迹,只使影子可也。虽死事亦当活用。

押韵

  押韵稳健,则一句有精神,如柱磉欲其坚牢也。

下字

  或在腰,或在膝,在足,最要精思,宜的当。

△律诗要法

起承转合

破题

  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颔联

  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颈联

  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结句

  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七言

  声响,雄浑,铿锵,伟健,高远。

五言

  沉静,深远,细嫩。

  五言七言,语句虽殊,法律则一。起句尤难,起句先须阔占地步,要高远,不可苟且。中间两联,句法或四字截,或两字截,须要血脉贯通,音韵相应,对偶相停,上下匀称。有两句共一意者,有各意者。若上联已共意,则下联须各意,前联既咏状,后联须说人事。两联最忌同律。颈联转意要变化,须多下实字。字实则自然响亮,而句法健。其尾联要能开一步,别运生意结之,然亦有合起意者,亦妙。

  诗句中有字眼,两眼者妙,三眼者非,且二联用连绵字,不可一般。中腰虚活字,亦须回避。五言字眼多在第三,或第二字,或第四字,或第五字。

字眼在第三字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字眼在第二字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坐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字眼在第五字

  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字眼在第二、五字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

  杜诗法多在首联两句,上句为颔联之主,下句为颈联之主。

  七言律难于五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嫩。七言若可截作五言,便不成诗,须字字去不得方是。所以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联珠不断,方妙。

古诗要法

  凡作古诗,体格、句法俱要苍古,且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则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

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起,或赋起。须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或感古怀今,或怀人伤己,或潇洒闲适。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遗意方是。观魏、汉古诗,蔼然有感动人处,如《古诗十九首》,皆当熟读玩味,自见其趣。

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要铺叙,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备此法者,惟李、杜也。

绝句

  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荣遇

  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要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诸公〈早期〉之作,气格雄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讽谏

  讽谏之诗,要感事陈辞,忠厚恳恻。讽谕甚切,而不失情性之正,触物感伤,而无怨怼之词。虽美实刺,此方为有益之言也。古人凡欲讽谏,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但观魏、汉古诗及前辈所作,可见未尝有无为而作者。

登临

  登临之诗,不过感今怀古,写景叹时,思国怀乡,潇洒游适,或讥刺归美,有一定之法律也。中间宜写四面所见山川之景,庶几移不动。第一联指所题之处,宜叙说起。第二联合用景物实说。第三联合说人事,或感叹古今,或议论,却不可用硬事。或前联先说事感叹,则此联写景亦可,但不可两联相同。第四联就题生意发感叹,缴前二句,或说何时再来。

征行

  征行之诗,要发出凄怆之意,哀而不伤,怨而不乱。要发兴以感其事,而不失情性之正。或悲时感事,触物寓情方可。若伤亡悼屈,一切哀怨,吾无取焉。

赠别

  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其荐拔,如杜公唯待吹嘘送上天之说是也。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第一联叙题意起。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前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要次第。末句要有规警,意味渊永为佳。

咏物

  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要二句咏状写生,忌极雕巧。第一联须合直说题目,明白物之出处方是。第二联合咏物之体。第三联合说物之用,或说意,或议论,或说人事,或用事,或将外物体证。第四联就题外生意,或就本意结之。

赞美

  赞美之诗,多以庆喜颂祷期望为意,贵乎典雅浑厚,用事宜的当亲切。第一联要平直,或随事命意叙起。第二联意相承,或用事,必须实说本题之事。第三联转说要变化,或前联不曾用事,此正宜用引证,盖有事料则诗不空疏。结句则多期望之意。大抵颂德贵乎实,若褒之大过,则近乎谀,赞美不及,则不合人情,而有浅陋之失矣。

赓和

  赓和之诗,当观元诗之意如何。以其意和之,则更新奇。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白。若又随元诗脚下走,则无光彩,不足观。其结句当归着其人方得体。有就中联归著者,亦可。

哭挽

  哭挽之诗,要情真事实。于其人情义深厚则哭之,无甚情分,则挽之而已矣。当随人行实作,要切题,使人开口读之,便见是哭挽某人方好。中间要隐然有伤感之意。

总论

  诗体《三百篇》,流为《楚辞》,为乐府,为《古诗十九首》,为苏、李五言,为建安、黄初,此诗之祖也;《文选》刘琨、阮籍、潘、陆、左、郭、鲍、谢诸诗,渊明全集,此诗之宗也;老杜全集,诗之大成也。

  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或感古怀今,或伤今思古,或因事说景,或因物寄意,一篇之中,先立大意,起承转结,三致意焉,则工致矣。结体、命意、炼句、用字,此作者之四事也。体者,如作一题,须自斟酌,或骚,或选,或唐,或江西。骚不可杂以选,选不可杂以唐,唐不可杂以江西,须要首尾浑全,不可一句似骚,一句似选。

  诗要铺叙正,波澜阔,用意深,琢句雅,使字当,下字响。观诗之法,亦当如此求之。

  凡作诗,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阔,血脉欲其贯串,风度欲其飘逸,音韵欲其铿锵,若琱刻伤气,敷演露骨,此涵养之未至也,当益以学。

  诗要首尾相应,多见人中间一联,尽有奇特,全篇凑合,如出二手,便不成家数。此一句一字,必须着意联合也,大概要「沉着痛快」、「优游不迫」而已。

  长律妙在铺叙,时将一联挑转,又平平说去,如此转换数匝,却将数语收拾,妙矣!

  语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如〈清庙〉之瑟,一倡三叹,而有遗音者也。

  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妙。

  诗结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诗中用事,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易,说意要圆活,说景要微妙。讥人不可露,使人不觉。

  人所多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则自不俗。

  诗有三多,读多,记多,作多。

  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

  作诗要正大雄壮,纯为国事。夸富耀贵伤亡悼屈一身者,诗人下品。

  诗要苦思,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以为?古人苦心终身,日炼月锻,不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则曰「一生精力尽于诗」。今人未尝学诗,往往便称能诗,诗岂不学而能哉?

  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如老杜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檐虚。」炼中间一字。「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炼末后一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非炼归入字,则是儿童诗。又曰「暝色赴春愁」,又曰「无因觉往来」。非炼赴觉字便是俗诗。如刘沧诗云:「香消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是炼消入字。「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是炼空浩二字,最是妙处。
 

杨载(1271—1323)字仲宏。县南琉田村(今大窑)人,后徙蒲城,晚年定居杭州。杨载先祖杨建为浦城人,父杨潜,南宋诸生。杨载生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幼年丧父,徙居杭州,博涉群书,赵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管领系官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仁宗延祐二年(1315)复科举,登进士第,受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儒林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1323)卒,年五十三岁。著有《杨仲弘诗》8卷,文已散失。

杨载与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

2014-01-15 17:05:20 

 

诗学禁脔[元] 范德机

颂中有讽格 美中有刺格 先问后答格 感今怀古格 一句造意格 两句立意格 物外寄意格 雅意咏物格 一字贯篇格 起联应照格 一意格 雄伟不常格 想象高唐格 抚景寓叹格 专叙己情格

颂中有讽格〈中秋禁直〉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天衬楼台归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长卿只解〈长门赋〉,未识君臣济会难。

  第一联上句言宫中之景,下句自叙玉堂夜直作诏,此时方毕。第二联言宫中之景,以应第二句。第三联序己之荣遇密迩,以应第二句。第四联言陈后废处长门宫,闻相如善赋,以千金与相如为赋,以讽天子,武帝悟,后得还位。起联归宿在此,以见今日之荣遇。长卿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兼有讽意。

美中有刺格〈上裴晋公〉

  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上句赋,下句比。天上玉书传诏夜,阵前金甲受降时。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飞鸟迟。

  第二联上句叙尊任之隆,下句叙元勋之建,皆应第一联二句。第三联上句亦是应第一句。第四联是刺朝廷不用老臣,下句见唐衰气象。

先问后答格〈三月三日泛舟〉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可过。处处执兰春浦绿,萋萋芳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初联上句言江南之烟景,是一篇之主意。「复何如」问之之词,「闻道」乃答之之词。次联应第一句烟景之态。三联应第二句。末联结上。欢乐无穷,烟景已晚,有俯仰兴怀之寓。

感今怀古格〈忆游天台寄道流〉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边生。云龙出水风声急,海鹤鸣皋日色清。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涧拂衣轻。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初联上句是起下五句之意。下句及次联、三联形容天台之景。结尾上句是忆之意,下句指道流而言。

一句造意格〈子初郊墅〉

  看山酌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腊雪已添桥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阴移松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亦拟城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初联上句以兴下句,而下句乃第一句之主意。第二联、三联,皆言郊墅之景。末联结句羡郊墅之美,亦欲卜邻于其间,有悠然源泉之意。此乃诗家最妙之机也。

两句立意格〈写意〉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人间路止潼关险,天上山惟玉垒深。日向花间留远照,云从城上结层阴。三年已制相思泪,更入新愁却不禁。

  初联上句起第二句,第二句起颈联。盖颔联是应第一句,颈联是应第二句,结尾是总结上六句。思之切,虑之深,得乎性情之正也。

物外寄意格〈感事〉

  长年方忆少年非,人道新诗胜旧诗。十亩野塘留客钓,一轩风雨共僧棋。花间醉任黄鹂语,池上吟从白鹭窥。大造不将垆冶去,有心重立太平基。

  初联首言是非之悟,以诗为言,则他事可知,此唐人一种玄解。次联言气象闹杂,行乐无人相似,不与上联相接,似若散缓,然诗之进退正在里许。颈联言闹中自得,与物忘机,宰相之量也。结尾言进退在君,自任者不可不重。八句之意,皆出言外。

雅意咏物格〈答群公属和〉

  草《玄》门户少尘埃,丞相并州寄马来。初自塞垣衔苜蓿,忽行幽境破莓台。寻花缓辔威迟去,带酒垂鞭躞蹀回。不与王侯与词客,知轻富贵重清才。

  初联上句是自叙,下句入题。次联二句皆承第二句。颈联形容马之驯服。末联上句应草《玄》,下句半应丞相,半应草《玄》。起结二句,皆美丞相好士也。

一字贯篇格〈思夫〉

  自从车马出门朝,便入空房守寂寥。玉枕夜寒鱼信杳,金钿秋尽雁书遥。脸边楚雨临风落,头上秦云向日消。芳草又衰还不至,碧天霜冷转无聊。

  初联「守」字贯篇。次联、颈联思夫之切,守寂寥之气象,泪之落,发之消,守之切而情之至。落联抚时已迈,望车音之不至,与君臣会合之难,而臣之望其君之恩光,为何如也。

起联应照格〈洛水〉

  一道潺湲溅短蓑,年年惆怅是春过。莫言行路听如此,流入深宫恨更多。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去绿生波。从愁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

  初联目洛水之溅短蓑,遂起惆怅之情。次联承惆怅。颈联承初句。落联目洛水起休官之兴。因溅短蓑起把渔竿之怀,此可见起联应照之妙也。

一意格〈江陵道中〉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绝胜春。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必为神。

  起联以古今言之,有感慨奋厉之意。次联以景物而言。颈联见胜概之无穷。落联言神庙见古之名臣,随世立功而庙食,叹今人何如哉!一句生一句,而全篇旨趣,如行云流水,篇终激厉。

雄伟不常格〈送源中丞赴新罗国〉

  赤墀赐对使殊方,恩重乌台紫绶光。玉节在船清海怪,金函开诏拜夷王。云晴渐觉山川异,风便宁知道路长。谁得似君将雨露,海东万里洒扶桑。

  初句以殊方指新罗也,只起句说尽题目。第二句明其以中丞奉使,无复遗缺,此是妙手。颔联应第一句。颈联言殊方之景。落联「雨露」者天子之泽也,「洒」之一字,又见恩泽之被于殊方也。气象宏丽,节奏高古,实雄伟不常也。

想象高唐格〈楚宫〉

  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初联言曾逢,又言重帘,盖彷佛音尘之意也。二联、三联是才情。落联述王昌故事,其意深矣。

抚景寓叹格〈惜春〉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浦,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得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初联痛惜韶华,以酒自遣。颔联有「归」、「入」二字响,乃句中之眼,详味有无穷之意。颈联上句言芳时往矣,不可再得,下句言古人一去,不可再见。作诗必如此,方为警策,方为妙手。末联上句托物起兴,以鸟之如此,犹且有厚意而复至,何人情炎凉,势去则散,翟公书门之意也。承上句古人不见,乃感古怀今之意。

专叙己情格〈仲春写怀〉

  省从骑竹学讴吟,便滞光阴役此心。寓目不能闲一日,闭门长胜得千金。窗悬夜雨残灯在,庭掩春风落絮深。惟有故人同此兴,近来何事懒相寻。

  初联上句言好诗之早,下句言好诗之苦。颔联上句承上句,下句又言嗜吟之苦。颈联形容苦吟之景,以己苦吟比沉彬之苦吟亦如此。
 

范梈(pēng)(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有《范德机诗集》。 

2014-05-04 18:27: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