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准确适当的称谓很重要,这是礼貌问题,不能小视。但是在传统文化中,称谓比较复杂,要彻底搞清楚还真不容易。
就拿“世讲”这一称谓来说吧,能够说清楚含义和出典的人还真不多。我开始遇到的时候就是含含糊糊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常去贵州著名书法家张星槎老先生家,向他学习书法。时间一长,我们成了忘年交。因他当时已80多岁,我才40多岁,完全是两辈人。虽然常去看他写字,向他讨教书法问题,但我们并未明确师徒关系,未正式拜师。他以侄辈待我。
张先生曾赠过我好几幅墨宝,在落款处他都是写:“继礽贤世讲雅正”。虽然是上过大学的,而且是中文系,但毕竟对传统文化知之有限,对“世讲”这一称谓只大略知是晚辈,至于详细含义和出典并不知道,也没细问张先生。过后,专业的习惯促使我想弄清楚。于是查到了这一称谓的含义和出处。
宋代吕本中《官箴》:“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世亦世讲之。前辈专以此为务,今之人知之者盖少矣。此谓两姓子孙世世有共同讲学之情谊。后称朋友的后辈为世讲。”
明王琼《汉溪杂记》:“户部尚书孙交,湖广人。与李东阳为同乡相厚,又与杨廷和同辛丑科进士,有世讲之约”。
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不佞忝年家世讲,敬序一言,以附不朽。”
张星槎老先生是把我作为朋友的后辈称呼的。他说你是老师,我就以侄称呼你吧。他虽然是著名书法家,却非常谦逊,不好为人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