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双螺旋式”叙事:对《传奇故事》叙事特色的探析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双螺旋式”叙事:对《传奇故事》叙事特色的探析作者:abcd
[摘要] 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自开播伊始就创造了收视率的传奇,而在故事类节目充满荧屏的今天,这档节目的收视率依然遥遥领先,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 ,目前全国每天有200多万人在同时收看《传奇故事》。在第二届全国故事类节目研讨会上,各电视台故事类节目的制片人纷纷表示:现在的电视人要会讲故事,不会讲故事就不是好的电视人。而《传奇故事》的成功正是在于“会讲故事”,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本文试着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 《传奇故事》的叙事特色,并将这种叙事方式概括为“双螺旋式”叙事。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自办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这档节目仅仅在开播三个月后,就跻身尼尔森全国卫视晚间收视前50,十一个月后,进入前十名。而现在的《传奇故事》收视率在全国35城市排名稳居前三位,创造了同类电视节目的收视传奇。①这个栏目的素材并非原创,主播金飞也不是抢眼的帅哥靓男,播出平台江西卫视也并非全国影响巨大的媒体,探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独具特色 的叙事方式是其制胜的法宝。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这不是一个故事的时代,而是一个讲述与表达的时代。世界上80%的故事都已经被拍摄过了,现在就看你如何用新的方法去拍摄老的题材。”在故事类节目层出不穷、竞争激烈的今天,在这样一个信息 发达、故事泛滥的时代,是否能够讲好一个故事,成为故事类节目成败的关键。
所以,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传奇故事》的叙事方式,探析其叙事特色。
一、“双螺旋式”叙事方式
米克?巴尔在其《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这样描述叙述学:“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 产品理论。”②可见叙述学研究的范围较广,本文中只探讨栏目的讲述故事的方式,也即叙事方式,属于语式叙事学,侧重研究叙述的结构和层次安排。
1、何谓“双螺旋式”叙事
“双螺旋”这个概念借鉴了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中的“螺旋”概念。“双螺旋式”叙事包括两个部分:“正螺旋式”设谜和“逆螺旋式”揭秘。
2、“正螺旋式”设谜
在设谜的过程中,整个的叙事以悬念为架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对整个故事的疑问由表入里,疑团越来越重,直至故事的高潮,我们将其概括为“正螺旋式”设谜。
3、“逆螺旋式”揭秘
揭秘的过程,是对节目前半部分形成的疑团进行层层的剥离,剥笋式揭开罩在真相之表的外衣,直到露出事情的本来面目或是事情的真正成因。这一过程从谜团的最高潮逐步回落到事物的本真,观众被揪起的心也渐次放松,我们将其概括为“逆螺旋式”揭秘。
“双螺旋式”叙事可图示如下:
二、《传奇故事》的“双螺旋式”叙事
讲故事本质上属于故事讲述者依托于实际发生的故事,对故事及其相关人物、环境、情节、情感 、态度等要素重新整合解构传播的过程。③《传奇故事》的素材主要来自全国各地传媒所采编的优秀节目,栏目组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将别的频道播过东西拿过来重新解构编辑,重新撰稿将故事讲精彩。④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 “比较强调内在的悬念,这个悬念不是问号,悬念是通过情节而产生的”,“教你看,引诱你往下看,而且提供一种情绪”。⑤
《传奇故事》每期30分钟,总体结构包括两个部分:“设谜”和“揭秘”。“设谜”部分大概20分钟,占到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二,“揭秘”部分10分钟左右,占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两个部分之间界限十分清晰,用一段承上启下的解说来衔接。“承上”的部分是对“设谜”部分关键情节的概括,“启下”的部分则是用一组疑问句来预示“揭秘”部分要揭示的答案。“设谜”的过程是疑团越来越重的,步步深入、悬念迭起,类似螺旋的累积。“揭秘”的过程是层层剥茧,逐步明朗的,好比螺旋的反向。这是我们将其叙事方式概括为“双螺旋式”的原因。
下面我们在江西卫视的官方网站随机选取了《揭开孩子 诡异行为之谜》(2007年5月2日播出)作为分析对象,分别解释这种“双螺旋式”叙事中的“正螺旋式”设谜和“逆螺旋式”揭秘叙事方式。以期更好的理解这种叙事方式。
(一)“正螺旋式”设谜
节目的开始,主播用通常我们熟悉的恐怖电影来引入要讲述的故事,这段阐述时长一分钟。谈到“僵尸”电影的时候,金飞这样说:“这毕竟只是电影,都是导演导出来的,编剧编出来的,在现实社会当中,我们的科学 家已经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什么‘僵尸’的。”但是,金飞的话语一转,用这样一句话引出第一个悬念:“既然不存在,我们为什么要谈到这个东西呢?说起来您别害怕,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就跟‘它’有关。”
在接下来时长将近二十分钟的“设谜”中,共分了四个小段落进行讲述。
第一个小段落中,金飞用一句“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上,几乎就在一夜之间,突然就笼罩在一阵恐怖的气氛当中。”制造了第一个兴奋点,同时电视屏幕 上呈现的是一幅幅深蓝基调的类似恐怖片的画面,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有舒翱发病时的画面,对舒翱姑姑和叔叔进行采访的同期声,村民“头皮阵阵发麻”的反应,还有舒翱醒来之后的全然不知。这一切看起来玄乎其玄,但是此时的观众也许未必相信“僵尸附体”一说,而节目也考虑到了观众的这种心态,把舒翱爸爸的观点抬了出来:“孩子也许只是一时的抽风。”
第一个小段落中,观众的悬念停留在舒翱到底怎么了,此时的主播把我们引向第二个小段落。
在此段落中,舒翱的班主任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舒翱原来就是个活泼顽皮的学生,会不会这些举动都是他表演出来的呢?此时的故事看上去似乎有点眉目了,但是主播立即否定了这种猜想,因为“一个八岁的孩子,难有这么高超的演技,还有满口的‘之乎者也’,前朝往事。”同时,这个段落中还出现了一个小高潮,那就是班主任亲眼目睹了舒翱发病的这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舒翱舔舐鸡血,喜欢血腥味的现象,此时的班主任老师开始觉得事情并不像先前想象的那样简单。
舒翱的表现越来越接近所谓的“僵尸”和“吸血鬼”,加上受过教育的老师的费解,使刚刚有点明朗化的故事,再次陷进更深的迷雾中。此时的悬念已经升级,观众对“僵尸”由开始的怀疑变成了现在的将信将疑:“难道真的有僵尸附体?”
接下来的第三个段落中,更是加重了故事的神秘性,主播的叙述是这样的:“如果说白天的这个只是一场闹剧的话,那么当天晚上,舒翱接下来的表现,完全就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他竟然做出一些无比怪异的动作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让人感到震惊的动作,把他自己和家人彻底推到了悬崖边上。”姑姑的同期声介绍:“他是像那个僵尸一样,跳三步,双脚并拢,直直的往前跳。”
使这个故事的神秘性达到最高潮的是第四个小段落,那就是《重庆时报》的记者亲身经历了舒翱病情的发作,他们没有像料想的那样去证实这个事件是个传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被舒翱的病情发作吓出一身冷汗。如果说经历的前面的种种叙述,观众仍然没有掉进“僵尸附体”的谜团,那是因为人们认为村子里的人知识有限,仍有迷信思想,那么此时记者的介入和同样的难以理解无疑是将观众推进了谜的最深处,故事也到达了“螺旋”的最顶端。
我们可以用一个图示来更清楚的表现这种叙述方式:
每个小段落的设悬语句:
“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上,几乎就在一夜之间,突然就笼罩在一阵恐怖的气氛当中”
“那么这个舒翱究竟是怎么了呢,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是一种“僵尸附体”的神秘事件?还是只是某种奇怪的病呢?又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什么原因?”(行为怪异 传言四起)
“舒翱的班主任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做出了一种很特别的猜想,他认为舒翱原来就是一个即聪明又顽皮的学生,那么会不会这些举动是他故意表演出来的呢?”(老师猜想试图解释)
“但是在不久之后,他还有幸亲眼目睹了一次,当时舒翱的表现真是匪夷所思。”
“如果说白天的这个只是一场闹剧的话,那么当天晚上,舒翱接下来的表现,完全就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他竟然做出一些无比怪异的动作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让人感到震惊的动作,把他自己和家人彻底推到了悬崖边上。”(行为加剧否定猜想)
“那么后来呢,李增勇(《重庆时报》的记者)并没有料到,就在他们前往重庆的途中,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那位摄影记者坐着坐着突然就感觉到有一双冰冷的手狠狠地就掐住了他的脖子。”(记者亲历 迷雾更重)
(二)“逆螺旋式”揭秘
揭秘的过程时长十分钟左右,分三个小段落来叙述。
第一个小段落中,舒翱通过现代仪器的检查身体一切正常,至此派出了身体器官病变的可能。此时的神经内科的王教授提出,舒翱可能得了一种叫“癔病”的疾病。
对于对舒翱进行性格分析,主播这样讲述:“王教授就说了,这个我可帮不了你,不过有个人或许可以,她是一位高级心理咨询师 。”由此引出第二个小段落。在这个段落中,心理咨询师逐步得出了得病的原因:一是成长环境的刺激——奶奶家中的棺材;二是从小父母在外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同时父亲对其期望过高。最后通过“房树人”的心理测试,彻底了解孩子 的心理状态。
在解释了孩子发病的成因后,节目还不忘解开另一个在前半部分留下的谜团,那就是为什么孩子能够说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话来。对此,心理咨询师的解释是:孩子所看过的影视剧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在此部分中,采取的是层层剥笋,逐步揭示真相的叙事方式。正好与设谜时的螺旋方向相反。
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如下:
(三)在《传奇故事》的“双螺旋式”叙事中,还涉及到其他节目元素的运作
第一,主播。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语气、语调、表情和手势的变化都比较好的配合了故事的节奏。另外,金飞的外表和阅历跟这个节目的风格比较契合,如果让一个年纪轻轻的美女 帅哥来讲述这些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故事,就没有了讲故事的感觉,而像是在背稿。
第二,字幕。屏幕上主持人的背景中有一个小视窗,位于主持人的右上方,视窗中的画面用来切换主持人和现场短片。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词语会以鲜红的颜色出现在视窗正下方。关键词以大字号、亮颜色的方式出现,加深了节目在观众头脑中的印象。
第三,音乐。随着主播讲述的故事情节的变化,会适时地加入音乐元素。音乐的表现,或震惊或疑惑或恐怖,使主播的语言更具表现力。
三、“双螺旋式”叙事的合理性思考
哈维尔在《故事与集权主义》中总结认为,故事的魅力 在于“已知与未知之间、规则和变化之间、不可避免和难以预测之间”,“我们无法预知在这种对抗之中将会产生什么,什么因素将加入进来,结果会怎样,也不清楚在一个主人公身上,什么样的潜在素质将会被唤醒,通过他的对手的行动,他将被导向怎样的行为。”⑥而电视故事类节目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观众一个新闻事件,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虚构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故事类节目要实现故事的魅力,必然要讲究叙事方式。《传奇故事》的素材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采编的节目,二度创作主要集中在叙事方式上。《传奇故事》所采用的“双螺旋式”叙事式的故事悬念迭出,更具命运感和戏剧性,事实证明,这种叙事方式取得了成功,2007年3月《传奇故事》在全国35城市排名第一位,市场份额近三个百分点。⑦
电视业界常常强调,一般电视节目在5分钟之内,一定要设置一个兴奋点。⑧一期故事类节目通常在30分钟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期故事类节目要设置六个左右的兴奋点。尽管故事类节目所选择的故事并非普通人的平淡生活 ,更多的是大喜大悲的跌宕,但是不讲究叙事的平铺直叙肯定不能满足电视节目对兴奋点的要求。而《传奇故事》所采用的“双螺旋式”叙事方式,将故事分为“设谜”和“揭秘”两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以螺旋的方式推进,步步设疑、层层揭秘,兴奋点何止六七个!
同时,有学者指出,电视节目“大的高潮出现之前要有一定的积累和铺垫,而这种积累就是通过前面的小兴奋点来完成的。”⑨“高潮的出现一定要错落有致、层层铺垫”。⑩“双螺旋式”叙事在谜团的设置和谜底的揭开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小兴奋点”对“高潮”的积累与铺垫。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自办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这档节目仅仅在开播三个月后,就跻身尼尔森全国卫视晚间收视前50,十一个月后,进入前十名。而现在的《传奇故事》收视率在全国35城市排名稳居前三位,创造了同类电视节目的收视传奇。①这个栏目的素材并非原创,主播金飞也不是抢眼的帅哥靓男,播出平台江西卫视也并非全国影响巨大的媒体,探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独具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这不是一个故事的时代,而是一个讲述与表达的时代。世界上80%的故事都已经被拍摄过了,现在就看你如何用新的方法去拍摄老的题材。”
所以,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传奇故事》的叙事方式,探析其叙事特色。
一、“双螺旋式”叙事方式
米克?巴尔在其《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这样描述叙述学:“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
1、何谓“双螺旋式”叙事
“双螺旋”这个概念借鉴了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中的“螺旋”概念。“双螺旋式”叙事包括两个部分:“正螺旋式”设谜和“逆螺旋式”揭秘。
2、“正螺旋式”设谜
在设谜的过程中,整个的叙事以悬念为架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对整个故事的疑问由表入里,疑团越来越重,直至故事的高潮,我们将其概括为“正螺旋式”设谜。
3、“逆螺旋式”揭秘
揭秘的过程,是对节目前半部分形成的疑团进行层层的剥离,剥笋式揭开罩在真相之表的外衣,直到露出事情的本来面目或是事情的真正成因。这一过程从谜团的最高潮逐步回落到事物的本真,观众被揪起的心也渐次放松,我们将其概括为
“双螺旋式”叙事可图示如下:
|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711/16/P200711161033482735923858.jpg |
二、《传奇故事》的“双螺旋式”叙事
讲故事本质上属于故事讲述者依托于实际发生的故事,对故事
《传奇故事》每期30分钟,总体结构包括两个部分:“设谜”和“揭秘”。“设谜”部分大概20分钟,占到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二,“揭秘”部分10分钟左右,占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两个部分之间界限十分清晰,用一段承上启下的解说来衔接。“承上”的部分是对“设谜”部分关键情节的概括,“启下”的部分则是用一组疑问句来预示“揭秘”部分要揭示的答案。“设谜”的过程是疑团越来越重的,步步深入、悬念迭起,类似螺旋的累积。“揭秘”的过程是层层剥茧,逐步明朗的,好比螺旋的反向。这是我们将其叙事方式概括为“双螺旋式”的原因。
下面我们在江西卫视的官方网站随机选取了《揭开
(一)“正螺旋式”设谜
节目的开始,主播用通常我们熟悉的恐怖电影来引入要讲述的故事,这段阐述时长一分钟。谈到“僵尸”电影的时候,金飞这样说:“这毕竟只是电影,都是导演导出来的,编剧编出来的,在现实社会当中,我们的
在接下来时长将近二十分钟的“设谜”中,共分了四个小段落进行讲述。
第一个小段落中,金飞用一句“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上,几乎就在一夜之间,突然就笼罩在一阵恐怖的气氛当中。”制造了第一个兴奋点,同时电视
第一个小段落中,观众的悬念停留在舒翱到底怎么了,此时的主播把我们引向第二个小段落。
在此段落中,舒翱的班主任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舒翱原来就是个活泼顽皮的学生,会不会这些举动都是他表演出来的呢?
舒翱的表现越来越接近所谓的“僵尸”和“吸血鬼”,加上受过教育的老师的费解,使刚刚有点明朗化的故事,再次陷进更深的迷雾中。此时的悬念已经升级,观众对“僵尸”由开始的怀疑变成了现在的将信将疑:“难道真的有僵尸附体?”
接下来的第三个段落中,更是加重了故事的神秘性,主播的叙述是这样的:“如果说白天的这个只是一场闹剧的话,那么当天晚上,舒翱接下来的表现,完全就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他竟然做出一些无比怪异的动作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让人感到震惊的动作,把他自己和家人彻底推到了悬崖边上。”姑姑的同期声介绍:“他是像那个僵尸一样,跳三步,双脚并拢,直直的往前跳。”
使这个故事的神秘性达到最高潮的是第四个小段落,那就是《重庆时报》的记者亲身经历了舒翱病情的发作,他们没有像料想的那样去证实这个事件是个传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被舒翱的病情发作吓出一身冷汗。如果说经历的前面的种种叙述,观众仍然没有掉进“僵尸附体”的谜团,那是因为人们认为村子里的人知识有限,仍有迷信思想,那么此时记者的介入和同样的难以理解无疑是将观众推进了谜的最深处,故事也到达了“螺旋”的最顶端。
我们可以用一个图示来更清楚的表现这种叙述方式:
|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711/16/P200711161035073109275642.jpg |
每个小段落的设悬语句:
“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上,几乎就在一夜之间,突然就笼罩在一阵恐怖的气氛当中”
“那么这个舒翱究竟是怎么了呢,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是一种“僵尸附体”的神秘事件?还是只是某种奇怪的病呢?又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什么原因?”(行为怪异 传言四起)
“舒翱的班主任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做出了一种很特别的猜想,他认为舒翱原来就是一个即聪明又顽皮的学生,那么会不会这些举动是他故意表演出来的呢?”(老师猜想
“但是在不久之后,他还有幸亲眼目睹了一次,当时舒翱的表现真是匪夷所思。”
“如果说白天的这个只是一场闹剧的话,那么当天晚上,舒翱接下来的表现,完全就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他竟然做出一些无比怪异的动作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让人感到震惊的动作,把他自己和家人彻底推到了悬崖边上。”(行为加剧
“那么后来呢,李增勇(《重庆时报》的记者)并没有料到,就在他们前往重庆的途中,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那位摄影记者坐着坐着突然就感觉到有一双冰冷的手狠狠地就掐住了他的脖子。”
(二)“逆螺旋式”揭秘
揭秘的过程时长十分钟左右,分三个小段落来叙述。
第一个小段落中,舒翱通过现代仪器的检查身体一切正常,至此派出了身体器官病变的可能。此时的神经内科的王教授提出,舒翱可能得了一种叫“癔病”的疾病。
对于对舒翱进行性格分析,主播这样讲述:“王教授就说了,这个我可帮不了你,不过有个人或许可以,她是一位高级心理
在解释了孩子发病的成因后,节目还不忘解开另一个在前半部分留下的谜团,那就是为什么孩子能够说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话来。对此,心理咨询师的解释是:孩子所看过的影视剧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在此部分中,采取的是层层剥笋,逐步揭示真相的叙事方式。正好与设谜时的螺旋方向相反。
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如下:
|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711/16/P200711161036086453504171.jpg |
(三)在《传奇故事》的“双螺旋式”叙事中,还涉及到其他节目元素的运作
第一,主播。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语气、语调、表情和手势的变化都比较好的配合了故事的节奏。另外,金飞的外表和阅历跟这个节目的风格比较契合,如果让一个年纪轻轻的
第二,字幕。屏幕上主持人的背景中有一个小视窗,位于主持人的右上方,视窗中的画面用来切换主持人和现场短片。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词语会以鲜红的颜色出现在视窗正下方。关键词以大字号、亮颜色的方式出现,加深了节目在观众头脑中的印象。
第三,音乐。随着主播讲述的故事情节的变化,会适时地加入音乐元素。音乐的表现,或震惊或疑惑或恐怖,使主播的语言更具表现力。
三、“双螺旋式”叙事的合理性思考
哈维尔在《故事与集权主义》中总结认为,故事的
电视业界常常强调,一般电视节目在5分钟之内,一定要设置一个兴奋点。⑧一期故事类节目通常在30分钟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期故事类节目要设置六个左右的兴奋点。尽管故事类节目所选择的故事并非普通人的平淡
同时,有学者指出,电视节目“大的高潮出现之前要有一定的积累和铺垫,而这种积累就是通过前面的小兴奋点来完成的。”⑨“高潮的出现一定要错落有致、层层铺垫”。⑩“双螺旋式”叙事在谜团的设置和谜底的揭开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小兴奋点”对“高潮”的积累与铺垫。
前一篇:[转载]投稿赚稿费的八大招数
后一篇:[转载]《人间》的叙事策略分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