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日报》2025年1月3日发文《鸟儿会记得一棵树》
(2025-01-03 13:15:43)鸟儿会记得一棵树
田秀明
上班下班的途中,有一片小树林,其实也算不上是小树林,五、六棵香樟树稀稀疏疏的,不过树还算高大,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在我的印象里,香樟树一年四季都是常青常绿的,树高叶盛的香樟树成了鸟儿们的天堂。
晚上下班路过小树林的时候,还没等到靠近,就已经听到鸟儿的鸣叫声,不是一只鸟儿,是一群鸟儿,叽叽喳喳,嘈嘈切切,鸟鸣之脆亮,声震云天。我忍不住好奇,停下车子,走到香樟树下,探头望去,层层叠叠的枝丫间,挤满了乌泱乌泱的乌鸫鸟,一个个像铆足了劲似的,伸头翘尾,引颈高歌。
第二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又一次路过小树林,我特意放慢了骑车的速度,香樟树上静悄悄的,不要说一群鸟儿,就连一只鸟儿也看不到。我的心里疑惑着,这群鸟儿大概就是在树上歇歇脚,天亮之后就各奔东西了。晚上回来的时候,我又听到了熟悉的鸟鸣声,还是那么清脆,那么响亮,如骤雨般从枝叶间倾泻而下。
难道鸟儿会记得一棵树?一连几天,一连几个月,晚上路过小树林的时候,我都能听得到鸟儿们快活的鸣唱,看得到鸟儿们灵巧的身影。一路之上,树木林立,这群鸟儿偏偏就选择了这几棵香樟树,经年累月,不离不弃,我不得不相信,鸟儿真的会记住一棵树。
一群鸟儿,一棵树,一份坚持,一份守护,让我感动,也让我思索。人有的时候和鸟儿是一样的,故乡就是长在心里的一棵树,根深蒂固,坚不可摧。一个人无论飞得有多高,也无论飞得有多远,他的内心始终都是强大的,因为他知道,在他的身后,有故乡这棵参天大树,一直都会为他遮风挡雨。
我有一个朋友,在上海出生,在上海长大。父亲在临终前告诉过他,年轻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从苏北的一个小村庄,挑着担子去上海谋生的,究竟是哪里的村庄,叫个什么名字,已经记不大清楚了。朋友退休后,心里始终都放不下,感觉自己就是一只飞鸟,飞得太远了,也飞得太久了,好想找到心里的那棵树,停下来歇一歇脚。
朋友是个有耐心的人,每年都会来一趟苏北,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一遍遍问询,一遍遍打听,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次次都是满怀希望而来,次次又是带着失望而去。去年四月份的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说,“找着了,终于找着了。”听得出来,这一刻,朋友的内心是欣喜的,好像一只晚归的飞鸟,雀跃在枝头上纵声歌唱。
第二年春天,朋友邀我一同去往他找了多年的老家。残垣断壁的老屋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了,院子旁的一棵苦楝树也尽显老态,根粗枝繁,铁干虬枝,在春天柔柔的风中,一片一片的嫩绿在枝头上悄然绽开。恍惚间,一只鸟儿从远方飞来,落在苦楝树上,声音水灵灵的,脆嫩嫩的,又向远方飞去。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故乡就是一棵树,根扎在人的内心深处,走得再远也好,走得再久也好,每个人都会记住自己的故乡,就像鸟儿会记住一棵树一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