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快报》2024年11月20日发文《清隽荸荠》

(2024-11-20 08:28:21)

清隽荸荠

田秀明

立冬过后,里下河水乡的小镇上,随处都可以看见挑着箩筐、挎着篮子叫卖荸荠的农家人,边吆喝边抓上两个,递给围过来的人品尝品尝,一个个溜滑滑、水嫩嫩的荸荠,不要说尝一口,就是看也看得人心里生出了无限的欢喜。

水乡人家,荸荠不叫荸荠,叫菩荠,就像在叫自家孩子的乳名一样,喊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荸荠长在水里,与同生于水里的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菇、莼菜、菱角并誉为“水八仙”。荸荠肉质细腻,甘甜脆爽,素有“水梨”之称,荸荠上市的时候,喜爱的人争相购买,一尝为快,此等场景甚至要说成是“抢头鲜”。

关于荸荠,我最喜欢“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花果小品》里写荸荠的那段话,“荸荠介于果蔬之间,啖之味清而隽,如读韦苏州之诗。”先生看来,荸荠味之清,清在出于淤泥而不染;荸荠味之隽,隽如诵读韦应物的田园诗。一个“清”字,一个“隽”字,荸荠瞬间便在我的眼前可爱起来,灵动起来。

水乡的孩子,吃荸荠不是稀奇事,荸荠买回来的时候,抓上一把,啃去紫黑色的表皮,露出雪白的果肉,咬一口,脆脆的,甜甜的,一丝甘汁在唇齿间流淌。荸荠煮熟了也美味,只是少了一份脆爽,多了一份糯香,我们小时候常常用竹签串起来,像极了一串一串的糖葫芦。好多年之后,有一回,我在卖糖葫芦的摊点上,还真的看见了用荸荠做的糖葫芦,不过是削了皮的荸荠,雪白雪白的。

荸荠也可以用来做菜,不过水乡人家不常做,削皮是个精细活,费时间,寻常人家没有那么多工夫,闲下来的时候才会做上一回。荸荠多是做炒菜,切成片,可以荤炒,炒虾仁,炒肉丁;也可以素炒,炒木耳,炒香菇。荸荠入菜,总是能吃出清甜的味道,水乡人家的日子也像荸荠一样,甜甜蜜蜜的,回味绵长。

荸荠不仅可口,而且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荸荠性平味甘,无毒,具有清热止渴、利湿化痰、止血痢等功效。明朝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记载,荸荠“主血痢,下血,血崩。”西汉刘向所撰的《别录》亦记载,荸荠可“治消渴、痹热。”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里说,荸荠“清热,消食,析酲,疗膈,杀疳,化铜,辟蛊,除黄,泄胀,治痢,调崩”,作用甚多。

水乡的荸荠,长在水田里,荸荠的叶茎,“犹如一支支碧玉簪儿。透着秀丽、娴静。婉转。”花也小,白白的,碎碎的。荸荠如水乡走来的女子,素面朝天,清欢若水。守在水乡的荸荠,就像是守在水乡的女子一样,不离不弃,把一缕清香,一缕甘甜,留在水乡,留在水乡的土地上。

清隽荸荠,在水乡清冷的冬日里,轻咬一口,清甜的是深深的乡情,隽永的是浓浓的乡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