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堰日报》2024年5月24日发文《“溱潼八景”之禅房修竹》

(2024-05-24 08:11:41)

“溱潼八景”之禅房修竹

田秀明

 

“曲径当途树竹篁,一竿挺拔入禅房。

等闲争说风光好,毕竟虚心赋性凉。”

“禅房修竹”中的禅房,指的是北禅院的幽静所在。嘉庆《东台县志》记载,“北禅院、绿树院,并在溱潼镇,院内有古槐一株,长枝委地,数百年旧植也,为溱潼八景之一。”北禅院位于溱潼镇北的一个独垛上,与朱家巷隔水相望,北临运盐河,为朱氏家庙,供有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

孙乔年是乾隆四十六年的进士,嘉庆年间退隐回乡重游溱潼,其时正处于“北村莲社”之后,北禅院已初具规模。孙进士咏诗“北村莲社”是以向往的口气,说的是陈年往事,其中“芳塘遗迹尽糊涂”里的“遗迹”即是指莲社。

文人与竹,向来有着不解之缘。从西晋的“竹林七贤”,到唐朝的“竹溪六逸”,哪一个不是在这幽幽竹林里纵酒酣歌?又有哪一个不是在这竹影婆娑里吟诗唱文?宋朝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文里更是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文人于竹的钟爱之情可见一斑。

“禅房修竹”实为“北村莲社”其中的一部分,也是溱潼八景中唯一的“景中之景”。“北村莲社”本来就是“雅士群居诗酒娱”之场所,一群文人雅士,以诗会友,以酒助兴,怎么能少了一竿竿随风摇曳的修竹呢?

北禅院西侧内,有一片竹园,足足有数十亩,修竹参天,婀娜摇曳,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清风徐来,沁人肺腑。与竹园相毗邻的禅房,抬眼处便见万竿修竹,竹叶婆娑,黄莺婉啼,彩蝶飞舞,幽静中不失为参禅悟道的好去处。可以想象得出,在这一抹翠绿里,长衫袂袂的文人们,或饮酒高歌,或唱文抒怀,这样的场景,是何等的快活,又是何等的惬意。

清道光十五年间,久旱无雨,河道干涸,泰州盐运判朱沆准备疏浚北运盐河,聘请精于治水的冯道立担当重任。运盐河的中段在溱潼,朱沆和冯道立多次来往于溱潼的水道上考察。冯道立的姐夫是莲社中结社吟诗的组织者之一朱泮,朱沆几次来溱潼,都是由冯道立陪伴,住宿在北禅院。朱沆书画功底深厚,工于水墨人物以及山水画,尤其善画墨竹,在北禅院时常常挥毫落笔,幽篁丛筱,飒然清新,后来碑刻的“北禅院”三个大字就是出自朱沆的手笔。

孙乔年重游溱潼时,“北村莲社”已经散去,但北禅院还在,院子西侧的修竹也还在,都说文人爱竹,孙进士大概也是对满院的修竹青睐有加,提笔写下了“禅房修竹”诗。随着北禅院被夷为平地,院子里的修竹也被砍的砍了,烧的烧了,只留下“禅房修竹”的影子在古镇人的记忆里茵茵着,摇曳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