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早报》2023年8月19日发文《温暖》
(2023-08-21 08:09:10)温暖
田秀明
翻阅微信朋友圈,里面有一篇文章吸引了我,文章是我读高中时的校友写的,这个校友我不认识,从内容来看可能要低我几届。文章的开篇这样写的,“手的温度,取决于牵着你手的人,哪怕他的手比你高一度,就是温暖。”
我的这个校友,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干起了泥瓦匠。后来遇见一个在村办中学当老师的邻居,惊讶地问他,“你还这么小,怎么就不上学了?”于是便跟着邻居又去了学校,考上了高中,又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也成了一名老师。就是这样听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把一个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的泥瓦匠,硬生生地又拉回了学校,从此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这就是温暖。
生活中这样的温暖无处不在,故人相见时,一句简单的问候;朋友相遇时,一个舒心的微笑;或者是黑夜里为路人亮起的一盏灯,风雨中为他人撑起的一把伞。正是这样无意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能为别人带去温暖,也许这样的温暖是弱小的,哪怕只有一度,但这份暖意一定是暖到了心里。
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小女孩,站在一所房子的门口,房子的大门紧闭着。女孩是附近学校的学生,应该是租住在这里的,可能陪读的家长临时有事外出,放了学的女孩找不到家人,又进不去家里,便有些不知所措。我正好路过,女孩怯怯地问道,能不能借用一下手机打个电话?我掏出手机递了过去,女孩拨通了电话,渐渐地脸上露出了笑容。当女孩把手机归还到我的手上,连声表示感谢的时候,我想女孩的心里一定是温暖的,其实那一刻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前些时候,退了休的妻子忙得眼睛一睁就不见了人影,晚上回来时我问妻子在忙什么,妻子告诉我说,我们所住的社区有一个叫“向日葵”的公益组织,这不是马上就要中考了,公益组织准备为每一个参加中考的学生送上一个礼包,包括两盒订制的云片糕,还有一些粽子等等,这两天就是在帮忙裹粽子的。我一听,忍不住心头一热,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温暖,相信收到礼包的学子也会有这样的感受,“高中”是爱心人士对他们的最好祝福。
善意从来不论大小,温暖也从来不分高低,即便只是一度的温暖,我传递给你,你传递给他,这个世界就充满了无限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