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报2023年8月14日发文《乡下的麻雀》
(2023-08-15 08:15:16)乡下的麻雀
田秀明
前些时候回了一趟老家,老家的屋后面长着一棵柳树,粗得一人都抱不过来,柳枝垂垂,柳叶茵茵。太阳刚刚落去,不知从哪儿飞来了一大群麻雀,乌泱乌泱地栖息在树上,叽叽喳喳,像是在唱着一台无休止的大戏。我很惊讶,父亲告诉我说,现在的生态环境好了,乡下的麻雀也越来越多了。
麻雀,在乡下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鸟类,或者麻雀天生注定就是属于乡下的。城里钢筋水泥的高楼没有麻雀的安身之所,即便是路边的行道树,车来车往的噪音,也让麻雀惊慌失措,偶尔有几只飞到城里觅食的麻雀,飞着飞着又飞回了乡下。乡下的房子多是平房,盖着平瓦,屋檐下留着缝隙,麻雀身子一缩就钻了进去。乡下的树也多,麻雀总是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起起落落,无拘无束。
麻雀,是乡下的麻雀;乡下,是麻雀的乡下。麻雀一直都生活在乡下,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从来不被人待见的麻雀,身份一跃成了乡下人家的“座上宾”,要知道在多少年之前,麻雀可是作为“四害”之一欲除之而后快的。那时的麻雀,飞到哪儿都是胆战心惊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笼中物、盘中餐。
小时候特别顽皮,常常要抓几只麻雀来玩。邻居有个小伙伴,抓麻雀是一把好手,卸一扇门板搭在屋檐下,爬上去把手伸进平瓦下的麻雀窝里,一抓一个准,我小时候玩的麻雀多半是小伙伴抓的。老家人有句俗语,“细小伙儿养麻雀——有命没毛”,抓回来的麻雀都是羽毛还没长全的雏鸟,嘴角黄黄的,放在纸盒里,两只小眼睛惊恐地张望着,尽管小心侍候着喂饭喂水,可是养不了几天,小麻雀就没了精神,跟着就耷拉下脑袋一命呜呼了。
父亲对于养麻雀好像倒有些经验,说养麻雀不是这样养的,麻雀的气性大,长了羽毛的麻雀怎么喂都养不活。养麻雀要挑刚出壳的小麻雀,小麻雀习惯了人体的气味后,更容易成活。父亲小时候也养过一只麻雀,父亲说那只麻雀精灵得很,从来都不关在笼子里,小纸盒就是它的窝,有时候早上飞出去,一直到晚上还能飞回来。父亲养的那只麻雀后来去哪儿了,父亲没有说,我也没有问。
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天井里,倏忽有两只麻雀也飞过来落在地上,憨憨地歪着小脑袋,叽叽着好像在说“开饭了,怎么也不叫上我们?”我挑了一小筷头米饭,甩到了地上,麻雀跳到米饭前,小脑袋一点一点地啄食着,不时地抬起头来张望着。有一只竟然跳着跳着跳到了我的脚下,原来是刚才一不小心,有饭粒散落在了我的脚旁。麻雀飞上了屋檐,叽叽着,像是在致谢,旋即展翅而去。
在乡下,麻雀是幸运的,能与人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或者这才是大自然该有的模样,也才是这个世上最美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