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日报》2023年会船节特刊发文《溱潼老街》
(2023-04-13 09:31:20)溱潼老街
古镇溱潼,从东到西只有一条街,溱潼人习惯称之为老街。在外地人的眼里,老街其实算不得是街,顶多就是一条巷子。但在古镇数也数不清的巷子里,老街就是一条街,而且是古镇唯一的一条街。老街就像是一根又窄又长的扁担,一头挑着姜溱河,一头挑着泰东河,齐刷刷地把古镇一分为二。岁月沧桑,光阴荏苒,扁担似的老街栉风沐雨横陈于古镇之中,亘远不变。
横贯东西的老街,除了街的东头和西头临水处有几棵垂杨柳,整条老街上都是临街而开的商户,看不到一棵行道树,印象里麻石铺陈的老街终年不见落叶纷飞的萧条,总是那么干净整洁。我从小的时候就在老街上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走在这条街上,又窄又长的老街,仿佛怎么走也走不完。
第一次到老街,还是很小的时候,记得是快要过年了,和父母一起去的。老街一眼望到头,到处都是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卖东西的,买东西的,还有凑热闹的,熙熙攘攘,嘈杂拥堵,我紧紧拽住母亲的衣襟,生怕一松手便会淹没在一波一波的人潮里。这么多人拥挤在一条窄窄的街上,在我幼小的记忆里,老街留给我的更多的是好奇、新鲜与激动。
后来,我到镇上的中学读书,便常有机会去老街上走一走。学校不在镇区,在镇子的最西面,从学校到老街要穿过一条长长的堤坝,堤坝两边一溜烟地栽满了杨柳,微风拂过,摇曳生姿。穿过堤坝,再转几个弯,便到了老街。老街的两侧,有饭店,百货公司,浴室,药房,照相馆,银行,邮局,电影院,新华书店,最东面是一所小学。那个时候,我常去的是老街上的新华书店,并不完全是为了买书,或许只是去转上一转,嗅一嗅那一摞摞新书散发出的油墨味道,心中便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再后来,大学毕业的我又回到了古镇,老街上一步一步印满了我生活的足迹,老街赋予了我无尽的乐趣。清晨,老街好像被生意人的叫卖声吵醒了,这个时候坐下来,喝上一碗爽滑的豆腐脑,再来两根酥脆的老油条,或是一只香喷喷的大炉烧饼,曼妙的感觉油然而生。傍晚,推开老浴室厚重的棉被门帘,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在热水池中泡一泡,洗一洗,一身的疲惫荡然无存。没事的时候,我还喜欢在老街上走一走,老街就像是一条低洼的小河,四通八达的小巷像是一条条支流,不断有人从巷口汇集到老街上,又不断从巷口渐渐散去。
青藤一样的老街,紧紧缠绕于我的心扉,又恰似一壶陈年老酿,老街写满了古镇和古镇人的故事,溢着浓浓的暗香。青砖黛瓦的斑驳,朱门粉墙的沧桑,老街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守护着古镇尘埃落定的宁静,也庇佑着古镇风雨春秋的繁华。
这几年,以旅游为契机的古镇发展势头迅猛,鹿鸣新街,明清街,溱湖商业街相继建成,老街也得到了重新打造。那条原汁原味的溱潼老街,似乎只能存留于我的记忆里,但是,老街的烟火气息,恍如老街的灵魂,在我的心头久远地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