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彭城晚报》2023年3月15日发文《秧草不是草》

(2023-03-15 07:38:50)

秧草不是草

田秀明

作家叶灵凤在散文集《灵魂的归来·家乡的野菜》里写道,“一种更普通的野菜是金花菜,一名三叶菜,古称苜蓿,原本是马吃的。”叶先生说的“野菜”就是秧草。我的老家在里下河水乡,家乡人赋予秧草一个更诗意更雅致的名字“秧花儿”,大概是秧草摇曳着的三片叶子,实在像极了一朵朵盛开的花儿。

春天来了,春风柔柔地吹着,春雨轻轻地淋着,老家的田间地头上,油油的,绿绿的,长满了野菜。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青嫩嫩地,或东一棵西一棵,或簇拥成一片。秧草最被容易发现,都是成片成片的长在一起,根伸到哪里,秧草就长到哪里。

家乡人喜欢吃秧草,每到春天,不去田野间采上三五回,吃上三五回,好像就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在我们老家,去田野间采秧草,不是挖,也不是铲,而是掐,两个手指头捏住秧草的嫩头,指甲轻轻一合,一小撮青嫩的秧草就采下来了。掐秧草伤及不到秧草的根茎,过不了几天,又会长出新的嫩芽。

新鲜的秧草,只需要最简单的烹调,便能让人大快朵颐。采回来的秧草,洗净沥干,改刀或不改刀都可以,入油锅爆炒,装盘后,绿如翡翠,纳一筷入口,仿佛春天的气息在舌尖上氤氲。秧草一茬茬地掐,一茬茬地长,多了的时候,母亲会腌制后装入坛中,待新鲜的蚕豆上市时,捞上一把,与新蚕豆一起,熬上一碗秧草蚕豆,也是一道美味的时鲜菜。

秧草入菜,当数扬中人最是擅于巧作,秧草菜粥、秧草烧河蚌、秧草烧鳜鱼,尤以秧草烧河豚久负盛名,秧草虽只算是配菜,其味之鲜,总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阳春三月,“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是江鲜,秧草是野鲜,一盆上桌,河豚下面衬着翠绿的秧草,乳白的汤汁,黄黑的鱼皮,红褐的鱼肝,一荤一素,色味俱佳,特别是青翠欲滴的秧草,经热油焙过,其味之鲜之美绝不在河豚肉之下。

秧草原本只是草,“原本是马吃的”,后来“渐渐的成为‘园蔬’了。”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里曾经这样说过,“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秧草是普通的,普通得长在犄角旮旯里,长在田埂地头边,平平淡淡,其貌不扬,一旦捧上了餐桌,一缕缕泥土的芬芳,一缕缕田园的气息,咀嚼间春意盈颊。

香港跨媒体创作人欧阳应霁在其著作《味道城市》中写道:“城市的味道,某种意义上,正是食物的味道。用吃喝理解一个城市,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秧草,在我的心里,从来都不是草,而是一种味道。这种味道,来自于故乡,萦萦不绝地在心里流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