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2023年2月8日发文《绣郎张雪:在针尖上走“绣”》
(2023-02-08 12:53:08)绣郎张雪:在针尖上走“绣”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白居易笔下的太湖静谧而深远。濒临太湖的苏州小镇镇湖,是传统工艺苏绣的主要发源地,镇中心的绣品街,店铺扎堆,大师林立,8000多名绣娘中坐着一位头发微黄,肤色白净的小伙子,彩色的丝线随着手上银针的穿引渐渐浓密丰满,一层层颜色在白色的丝绸上铺展晕染开来,渐渐形成一副生动灵气的画。这个乐呵呵的小伙子就是张雪。
张雪就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对苏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九岁的时候,有一次母亲外出,好奇的小张雪第一次拿起了绣针,依样“画”起树枝。小小个头的他,用小小手紧握着绣针,带着丝线穿过紧绷的绸布,随即迅速地几乎从老地方冒出,丝丝缕缕间倒是有了几分树枝的走势。母亲回来一眼就发现绣品被动过,正欲生气,不过当她得知是儿子在捣鬼时,却很开心,因为丝路和走势都不错,或许儿子真的有刺绣天赋。
张雪的绣针拿了起来,就再也没有放下过。张雪的第一幅作品《哺育》就惊艳了不少人。因为有着美术功底,张雪先临摹了一幅画,然后做成刺绣品。画幅的左边是一个母亲的乳房轮廓,画幅的右边是一个正在吃奶的外国小孩,将一个婴孩尽情吮吸母乳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针脚细腻入画。因为是第一次做,张雪格外小心翼翼,花了很大的心思。第一次完完整整做出来的一幅作品,做完当时并不觉得有多好,只是觉得很充实,没想到很多人看了之后说喜欢。
张雪的刺绣技艺越来越出色。有一天,张雪收到了大学期间一个同学的结婚请帖,张雪决定亲手为新人绣一幅作品当做特殊的礼物。可时间只有一个月,传统的满绣方式根本完不成,怎么办?当时正在学习素描的张雪灵光一闪,大胆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勾一幅“素描刺绣”。张雪根据精挑细选出的一张新人结婚照画了素描,以此为底稿刺绣,这件礼物轰动了婚礼现场。张雪的作品一直悬挂在同学卧室的床头,亲戚朋友看到无人不夸,这让张雪很开心。
苏绣的美,其实背后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艰辛,要忍受住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才有可能创作出精致雅洁、精妙绝伦的作品。
“画笔之于绣针,颜料之于丝线,宣纸之于绸布,画家的笔触和绣娘的针尖,似也不似,同亦不同,要用绣法把画惟妙惟肖表现出来,绝非一日之功。这就是我的惶恐和压力。”张雪在文章里这样写道。张雪将自己的“现代思维”带进了传统刺绣,不仅擅长绣色彩单一的素描作品,题材也新颖、有趣,新近着手刺绣的一幅作品是网上很火的脸萌图像。张雪也大胆地将PS和素描运用到刺绣中去,运用自己的美术知识和摄影知识,在绸布上纵情挥墨。
精华在“针”端,咫尺匠心难。张雪赋予了每一幅作品以生命的温度、人生的厚度、时代的高度,在针尖的T台上,张雪“绣”出了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