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台日报》2022年9月5日发文《秋声起处是故乡》

(2022-09-06 07:14:40)

秋声起处是故乡

田秀明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昔时读欧阳公的《秋声赋》,秋声甫起,众响交至,萦萦在耳,趣味盎然。自然界总是这样的神奇,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声音,如丝竹之声,如琴弦之音,风风韵韵,嘈嘈切切,在岁月的长河里缓缓流淌。

自然界的声音数不胜数,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我最喜欢的还是秋之声,萦萦着如天籁一般。秋声起处是故乡,故乡的秋声,是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是父亲怒吼的窑工调,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温暖。有故乡在,这样的秋声一直都在,足以让我聆听至今。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法国人法布尔说,蝉是“不知疲倦的歌手”,蝉算得上是炎炎夏日里的主角,蝉的歌声从一个枝头唱到了另一个枝头,从夏天一直唱到了秋天,此起彼伏,绵绵不绝。秋蝉的歌吟丝毫都不逊色,只是少了一份炎夏里的噪聒,声声蝉鸣里,如水一般的清亮,如水一般的清凉。这样的鸣唱,是对生命的坚守,也是对秋天的讴歌。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如果说蝉鸣是一首声嘶力竭的摇滚乐,那么蟋蟀的唧唧之音就是一曲抑扬顿挫的民族风,在帘卷西风的秋日里浅吟低唱。蟋蟀躲藏在墙缝瓦砾间,夜幕降临,“唧唧,唧唧……”的蟋蟀鸣叫声,清脆而响亮,从黑暗中传来。小时候我们顾不上蚊叮虫咬,拿着手电筒,趴在墙根处,循着鸣叫声,寻找蟋蟀藏匿的踪影。抓回来的蟋蟀,装进瓶瓶罐罐里,宝贝似的置放在床下面,蟋蟀也不认生,照样欢快地鸣叫着。这样的鸣叫声,悠悠长长的,响彻在我童年遥远的梦乡里。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初秋的一场雨,泼喇喇地下了一整天,门前池塘里的水陡涨了许多。鱼儿在水面上欢快地游动着,鸭子在池塘里欢快地觅食,鹅要优雅得多,慢条斯理地梳弄着洁白的羽毛。欢快的还有青蛙,在月夜里蛙声如鼓,响成一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这样说过,“一听到雨蛙的鸣声,我心田里,忽地装满了月夜的景色。”故乡的夜晚,寂寞而冷清,如歌如吟的蛙鸣,装点了这月夜的美丽。

故乡之秋声,何止于此。扁豆架上的纺织娘,黄豆地里的蝈蝈,丝瓜藤间的金铃子,声从中来,或清脆,或粗浊,或尖锐,或嘹亮,不疾不徐,如丝如缕。每一声撩人的歌吟,每一个弱小的生灵,都能让童年的我们,不顾烈日的暴晒,不顾藤蔓的刺挠,去寻找,去追逐。秋声若水,凉月似霜,虫儿们的大合唱美丽了故乡的秋声,也美丽了我们幼小的童心。

秋声起处是故乡。秋天到了,有万千种声音在我的心头萦萦着,我始终知道,这声音是从故乡传来的,是故乡的秋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