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堰日报》2022年5月31日发文《“溱潼八景”之北村莲社》

(2022-05-31 09:40:17)

“溱潼八景”之北村莲社

“十里荷花今已无,芳塘遗迹尽糊涂。

闲谈昔日社中景,雅士群居诗酒娱。”

嘉庆《东台县志》记载,“北禅院、绿树院,并在溱潼镇,院内有古槐一株,长枝委地,数百年旧植也,为溱潼八景之一。”旧志中记载了溱潼的两处八景,其中之一便在北禅院。北禅院位于溱潼镇北的一个独垛上,与朱家巷隔水相望,北临运盐河,为朱氏家庙,供有观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庙前的朱家池塘北通古运盐河,池水澄碧如洗,塘中遍植荷花。由于往来不便,便筑堤代渡,形成了东、西两个汪塘,终因水流不畅,逐年淤积,到清乾隆年间已是“芳塘遗迹尽糊涂”了。

清朝年间,东淘(现东台市安丰镇)诗人吴嘉纪久闻溱潼的十里荷塘,曾经慕名而来,在北村连社留下诗句,“溱潼水雾中,屋上栖野鸭,藕花莲叶遍里巷,野鸭飞下争唼喋。”在诗人眼里,古镇小桥流水,街巷纵横。在诗人笔下,小镇深巷中莲花朵朵,荷叶亭亭,颇有一番诗情画意。道光21年(1841),清代金石书画家朱沆任两淮盐运泰州分司时,曾几度来北禅院小憩,“北禅院”三个大字,就出自朱沆的手笔。

朱氏乃溱潼望族,实力不菲,乾隆年间,朱氏后人朱廷深重修北禅院,在垛上大兴土木,建造“赞化楼”以作“雅士群居诗酒娱”之举。赞化楼的最后一进是两层四开面的大楼,楼上建有月榭,可以赏月,又称“拜月楼”,时人谓之“阁”。拜月楼与南寺的水云楼遥遥相对,一南一北,有“南楼北阁”之誉。因赞化楼位于溱潼镇的最北面,泛称为“北楼”。 后来地方信佛者集资在垛上建了一座寺庙,名为“北禅寺”,寺庙规模较大,前后3进,配东西厢房,里面供奉佛像。

1943116日,伪军独立20旅旅长徐容进驻溱潼,赶走了北禅院里的僧人,强行拆除寺庙四周的民宅,建成一个能容纳千人的大操场。因这里驻扎的是伪军独立20旅第三营,故而称为“三营操场”。建国后,三营操场成了小镇集会、运动的场所,更名为“体育场”。“北楼西山”先是用名“燎原巷”,后更名为“体育场后巷”;“北楼东山”先是用名“星火巷”,后更名为“俱乐部后巷”。

溱潼朱氏为书香门第,明清期间,朱氏后人中豪取功名者甚众,与当时社会上的名流儒士交往也颇多。朱廷深建造赞化楼后,经常邀请海陵、东台以及溱潼周边乡镇的文人墨客相聚楼上,饮酒高歌,结社吟诗,对月抒怀,咏莲言志。据《古镇溱潼志》记载,曾经邀请过进士孙乔年、魏茂林,举人葛肇基、姚典、朱棠,贡生冯道立、姜耕、孙吉牧、田国翰等名流,以诗会友,以酒助兴,其况盛极一时。只可惜,“北村莲社”这一景点,在乾隆46年(1781)孙乔年写下八景诗时,已经湮没了,后人只能从其“忆昔鹅湖盛”的诗句里,依稀读到昔日诗社的兴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