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日报》2022年4月19日发文《读书,一场与心灵的对话》
(2022-04-19 10:40:28)读书,一场与心灵的对话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理想人物,实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穷不至于穷到付不起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完全可以不做工;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林先生说的“理想生活”,想必也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直想要的。现在实中的生活,虽然谈不上是锦衣玉食,起码也是衣食无忧。或者在这样的生活里,沏一壶茶,捧一卷书,一段安静的时光,与书独处,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惬意。走进文字里,心会豁然开朗,仿佛一下子走进了“诗与远方”的生活。
读书,其实是一场与心灵的对话。
“一帘秋雨,满城枫叶,孤枕难眠。”人在惆怅的时候,可以漫步于文字的旅途里。寻寻觅觅间,一段美文,几行诗词,读着读着,如春天里一缕轻柔的微风,如冬日里一抹和煦的暖阳,照在人身上,拂进人心里,柔柔的,暖暖的,散去了忧愁,也散去了惆怅,内心在这一刻便是安宁的,静谧的。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人在疲惫的时候,可以流连于文字的意境里。找一个地方,或坐或卧,怎么舒服怎么好,缓缓地翻阅一本书,让时光在指尖与书页的摩擦中静静流淌。文字里,便有了激情澎湃的力量,便有了热血昂扬的斗志,身体上再劳累,再疲惫,内心也是轻松的,舒缓的。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人在喜悦的时候,可以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总是能把简单的生活过得诗情画意一般,再平常的日子,从来都不缺少给自己一个微笑的理由。文字里的快意与喜悦,或者只有读书人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那份快意与喜悦,因为文字,仿佛给人的内心插上了一双翅膀,在蓝天上高飞,翱翔。
烟火人间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之人,沾染着世俗的气息,挟裹着红尘的苟且,慵懒地终其一生。而读书之人不是这样的,《孔子家语》有云,“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读书人是一株清新脱俗,高贵淡雅的兰,不与群芳争艳,也不惧霜寒雪重,以特立独群的姿态绽放着无尽的魅力。
喜欢读书的人,内心始终是淡定的,名与利,得与失,只不过是过眼烟云。阳光下的灿烂,风雨后的彩虹,是文字里的风景。和文字邂逅,与心灵对话,是读书人寻常日子里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