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五|跋陀婆罗分享灭掉触尘而入圆通的方法(12)
(2023-07-08 10:35:24)分类: 楞严经 |
摘自:经典悦读
菩萨当年洗个澡,就能从洗澡上悟得圆通。可见条条大路通罗马,佛法不离世间觉。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贤首菩萨和他的同伴十六开士,当即从座而起,顶礼佛足而对佛陀说:“我等先前在威音王佛前闻法出家。在浴僧日随惯例入室沐浴时,忽然悟得水因,既不洗尘垢,也不洗身体,由此在离合触尘中间安然了下来,证得了无所有。我的宿日习气并没有忘记,乃至今时随着佛陀出家,令我证得了无学果位。佛陀为我取名跋陀婆罗,妙触宣明而成佛子住。佛陀问圆通法门,譬如我所证得的,以触因为上。”
跋陀婆罗意译为贤守、贤护、贤首等。“贤守”即贤德自守,为自利功德。“贤护”即以贤德普护众生,为利他功德。“贤首”即为众贤之首。
开士是菩萨的异称,意思是,自己已经开悟,也能帮助众生开悟的大士。
贤首菩萨是在威音王佛时出家开悟的。他在一次沐浴时,因水的离、合二相而领悟到触尘的本质是空,一切触尘本无所有,但是往日习气依然存在。
这种情形就好比是,刚倒空的酒瓶,虽然里面一滴酒也没有了,但瓶口还是闻得到酒气。这个酒气就是“宿习”。刚开悟的菩萨,依然有往昔凡夫时的宿习,若以世间相来看,根本看不出其已经开悟。因此,不要用习气来判断一个人开悟与否。
在这一世,贤首菩萨继续在释迦牟尼佛前修行,并且证得了无学果位。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彻底觉悟了触尘的空相,灭除触尘从而妙触宣明,明白一切触尘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贤首菩萨当年洗个澡,就能领悟到这不过是身体与水的离合相,由此而从触尘中得到开悟。可见,佛法不离世间觉。正是: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洗手、洗脸、沐浴等等,是否有一天,也能如贤首菩萨一样,从触尘中得到开悟呢?
(当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