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上好初中英语复习课

(2011-12-25 23:59:50)
标签:

英语

复习课

任务型

阅读

写作

分类: 教育专栏

    在平时的英语教研活动交流课中,我们观摩过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写作课等“授新”类型的课例,而作为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课型——复习课却鲜有研讨的课例。期末将至,又到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收官”之时,老师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复习,巩固学习成果呢?

一堂好的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和巩固,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甚至总结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因此,复习课的重要性毫不亚于授新课,老师们此时万不可无视教学内容的轻重和脉络,随性而行,否则一个学期辛勤耕耘的成果可能因此而打折。

    在授新课中,老师们很自然会想到如何轻松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循序铺垫,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扫障碍;如何适时互动,让课堂充满生机。而每到复习课,却经常会出现以下的情况,一是“一套习题一堂课”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贪图“省力”,把试卷、习题一套接一套地印发给学生,以做题、讲题代替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更糟糕的是,因为卷上的题量大、知识点多,在习题讲评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要点散乱、随意拓展和拖泥带水等现象,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二是学生因“炒冷饭”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期末复习时好像掉进浩瀚的“题海”,疲于应付各学科“海量”的作业,根本无法仔细审题、做题,而同类的题型反复练、反复讲也是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机械的重复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复习课要回归常态。

    所谓常态,就是与平常的授新课一样,把复习课上出“新鲜感”,科学地设置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选择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实施过程同样要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创设语言情境并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式,以获得更加的学习效果。例如阅读理解教学可以按人物、科普、任务型阅读等不同的主题分类,以快读、找读、细读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以个人阅读、结对阅读和小组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习惯。再如,写作课既可以按话题开展分类写作训练,也可以按说写综合课、读写综合课等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竞赛”的元素也是不错的做法,例如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分别以个人必答、小组必答、抢答、猜词、对话或故事接龙等游戏方式组织学习活动,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辅助手段,改善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2、复习课要整合所学知识。

    紧抱“名师试题”、“考试宝典”等名目繁多的教辅资料不放,把众多雷同的训练题颠来倒去,反复练、反复讲,是低效复习课的典型特征,尤其是把综合训练题一套接一套讲练的做法,学生在一堂课中要辨析多个“单选题考点”、记住若干个“解释句子”的句型,还要推敲多个用于“完形”的词汇,未及把一个专项弄明白,下一个专项便接踵而来。可见,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复习课难以帮助他们向好“转化”。

    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整合”意识和清晰的思路,把一个阶段所学的词汇、语法、主题语篇等语料分门别类、重新组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规律,使复习课的教学内容系统化,便于理解和记忆。其次,要注意提高复习内容在不同语境的中复现率,以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内化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当天的课后作业的重、难点预先在课堂上略加点拨,会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第三,复习课要跳出考试的框框,站在略高于考试要求的高度,适当拓展,学生才不至于进入一条“越走越窄的胡同”。

    3、复习课必须要“对症下药”。

    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人会比任课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机构和知识水平,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个体也会出现差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法项目、词义辨析、词汇搭配是出错的“重灾区”,因此在总体复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平时理解不深、运用不当、时常出错的语言项目进行重点复习。藉此还建议老师们在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创建“错题集”,此举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在复习阶段透过学生的“错题集”了解学生的共性问题,以便在复习课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准备每一节课,把复习阶段的众多“知识点”化整为零,细化为课时教学目标,分项落实,力争课堂教学有趣味、有新意、有效果,办法总会有很多。

    [THE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