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十日社区支部组织大家看了一部《九兰》电影。影片深入人心,催人泪下,十分感人。
一九五七年十月,中央北京市委决定修建8100万立方米容量的十三陵水库,一九五八年一月二十一日动工,汛期到来之前完工。大家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千军万马一路行。“九兰旗帜”,“九兰精神”应运而生。尤其,从四、五月起,平均每天有十万人参加义务劳动。
故事紧紧围绕着月兰奶奶一家三代人的经历,通过月兰奶奶的讲述,展示了建设者对十三陵水库建设的奋发图强,战天斗地的回忆。这回忆,让我深深地沉浸在炙热的建库场面中。
我听到了劳动的号角,看到了各个战斗队修水库拼搏的场面。
九兰,是九位年轻姑娘名字里都带兰的战斗队。她们不怕苦,不怕累,轻伤不下火线。肩,手、脚,红肿、出血、磨泡。她们互相帮助,忍痛战斗。月兰的肩很痛,骆驼班长送她一副垫肩。战斗队的一位兰姐崴了脚,正好月兰的哥哥到工地找月兰回家成亲,月兰说服懂医会医的哥哥,哥哥不一会儿就把兰姐的脚治好了。之后,骆驼班的位战士肩膀闪了。找到月兰的哥哥,月兰的哥哥细心查看,手到病除。工地需要懂医的哥哥,在月兰的开导下,月兰的哥哥留了下来。
大家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各队开展竞赛活动。
九兰同骆驼班长学会了打夯。看到九兰打夯的热火朝天的场面,我不由自主地写到:“号子震天响,节奏传四方;聚力夯实落,汗水滴答淌。”以这二十个字展示着妇女半边天的冲天干劲和不服输、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它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它不怕风吹雨打,它不怕天寒地冻,它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这首主题歌一直在影片中传唱。这支歌给人力量,给人思想,给人战天斗地的良方。
妈妈为月兰留下长辫,长辫带来战斗中的隐患。为了安全起见,月兰忍痛割爱和另外一姐妹将长辫剪掉。
骆驼班长听说月兰想学口琴,就把自己的口琴送给她。
一次放炮,炮响停,清理石渣众人上。骆驼班长忙阻拦,告诉大家残留哑炮一颗没声响。大家刚刚再卧倒,便听到:山摇地动轰鸣响,骆驼班长挺身挡;倒在血泊热血流,英雄献身美名扬。
“心假设兰兮终不移,气如兰兮长不改”九兰的精神,九兰的事迹享誉中外,聚力每一个建设者当中,感人至深,激励建设者的同行。
外国留学生采访九兰,学习九兰,沈若兰奶奶用相机给九兰留下了珍贵照片。
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中央委员来到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建设者们群愤激昂,欢欣鼓舞,干劲更上。
经过一百六十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长627米,高29米的水库大坝终于竣工。
这座水库的建成“丰收世世代代,造福子子孙孙”防洪防涝,灌溉良田;还有了十三陵水库蓄能电厂。
二零二二年“九兰”的故事搬上银幕,鼓舞斗志,振奋人心。这部电影以:“初心未改志不移,九兰花又开”为主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建设精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