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插友之邀,4月24日来到知青角。
知青角人不很多,找了一阵也没看到熟人。8:53分我给华子发了一则微信,她告诉我:“她在路上,一会儿就到”。
延安插队到场知青,每人领了两本杂志《延安精神》【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延安专辑(内部资料)】和《社区文化》总第142期。杂志内容丰富,拉近了知青与延安第二故乡的情感和距离。
我领到这两本杂志,平整地放进双肩背。而后,用相机捕捉知青角知青相见的画面。由于人少,转了一圈便到附近休息。
我来到一个立柱面前,上面正好有个挂钩,我便把双肩背挂了起来,在附近站立。只见左侧花栏椅中坐着三人,中间戴礼帽的男士说了一句:“我们DXC……”啊!这不是说我们单位吗?我赶紧拿起双肩背跑到那人面前,问对方:“你是DXC的”。男士抬头看了看我,站起来热情地说:“啊,啊,戴着口罩、凉帽,捂得认不出来了”。我说:“是啊,要不是听你说DXC我也不会认出你啊”。
贺朝插友便和我聊了起来。他问:“家建在NK,还好吧,现在身体怎样”。我一一答复。然后,话锋一转,我问他:“你媳妇的病情,怎么那么快,一年多时间,怎么人说没就没了。可她在我印象中,身体挺好的啊”。他一一叙述,并告诉我:“是过度医疗害了她”。我安慰他:“你对得起她,你尽力了,你一定从悲痛走出来。一定调整好心态,为了孩子也要好好生活”。他说:“现在孩子,外孙和他在一起,他的情绪好多了。可40多年的夫妻,我不可能不想啊”。我告诉他:“想是正常的,不要过度的悲伤。坚持体育锻炼,一切都会好的”。他说:“是,是这样的”。不一会儿华子来了,我们三人继续聊,遗憾的是胡姐要送孙子去幼儿园,没能到来。这就是我们五年多没有见面的插友。华子提议:“来,让我们三人一个队的一块留个影吧”。我们站延安插队的标志旗下,心里暖洋洋的留下了合影。
知青角拉手风琴的人,拉出悦耳的旋律,我默默地想起香山拉琴人。让我没想到的是拉琴者就是那位我非常熟悉DXC知青工友。拉琴人走到我的面前对我说:“LSR,早就看到你了,咱们和大家照个相吧”。我说:“好啊,好啊”。之后,我又问他:“你爱人怎么没来”。他说:“腰带着腿痛”。我说:“到医院看了没有”。“效果不大”。唉,又是老年人退行性疾病,我只能安慰他:“多休息,只能自己打对自己”。随后他问我:“在忙什么,身体怎样以及乘车是否方便”,我一一作答。
不一会延安DXC十几位知青工友相聚,大家欢聚一堂,谈论摄影、身体健康、疫情防护、生活中的趣事,以及对逝者的思念。大约十点多,承芳和爱人来到拉琴人旁边,邀我们到天坛附近进餐,我们回复说:“不去了,以后有机会的吧”。他(她)们说:“要去SJS那边住了”。我说:“没关系,待有机会去SJS找你们去”。夫妻二人见我们主意已定,便说:“那我们下次见吧”。我们告别,目送着工友,互相叮嘱:“保重身体,下次再聚”。 
时间不早,大家纷纷离场。DXC的知青工友也互相告别,互相问着对方回家乘车的线路。偷里忙闲的我,赶紧找到华子对她说:“我和单位的知青先走了,没什么事吧”。华子对我说:“没事,你先走,我还有些事去处理”。我说:“好的,下次再见”。“再见,保重身体”!
转身看到一些知青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新疆舞,我欣赏,我高兴,我欣喜。这,就是知青不老的心态,这就是共和国同龄人的积极进取,这就是知青们的精神风貌在传递。
我们几人出了东门,行进在路上,我拿出手机留下我们最后几张的健步倩影,回家发给群里。
出门后,大家依依不舍,挥手告别,各奔东西。我、群主和家辉向地铁5号线走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