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络穴位 |
![[转]经络疏通,讲究补泻与先后! [转]经络疏通,讲究补泻与先后!](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经络疏通,讲究补泻与先后!
艾蓬轩2017-06-28
人体80%的疾病都与经络堵塞有关。我们看武侠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此人经脉寸断“之说,就是形容这个人入病已深。经络是人体上珍贵的宝藏,能治病,也能诊断病情。
一、什么叫经络的补泻呢
一般来说,顺着经络按摩为补,逆着经络按摩为泻。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628/fa4a939d7df94b1cb94ace95f6c84185_th.jpg
二、经络疏通也有先后顺序
第一步要从疏通膀胱经入手
膀胱经从头走足,贯穿人体,在人体背部有连着五脏六腑的俞穴,这些俞穴是五脏六腑的排毒通道,也就是说膀胱经是人体的总下水道,疏通它可以顾及到五脏六腑。
如果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气血还算足,就可以在膀胱经进行刮痧、拔罐,如果觉得自己气血不足,那就以艾灸为主。
第二步就是胆经、肝经、脾经、肾经(部位:腿内侧, 腿外侧)
肾为先天之本,中医讲肝肾同治,有肝病的基本都是因为肾水不足以养肝木。肝木过旺又会克脾土,而且肾经、肝经、脾经都在腿内侧,一般情况都是这三条经络可以一起
疏通。而胆经又是肝火的排泄口,肝所承受的不良情绪须有胆经排除,胆经通则肝不伤。
第三步,心包经
心包经放在这里是因为心脏病一般发病较晚,而且心为君主之官,统领大局而不负责具体的事物,一般不会轻易动它。但如果有的人心脏病很明显,就要提前疏通心包经了。
当然,以上为一般保健的经络疏通顺序,不是绝对的。治病调理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因病而异。
三、经络不仅能治病,亦可诊断健康
经与穴都可以治病,也可作诊断五脏健康的方法。每条经络都内联脏腑,因此,经络与穴位也都有相关脏腑的诊断与治疗作用。
比如肾经原穴太溪穴,就是重要的肾虚诊断部位。此穴贴足内踝,以凹陷低深为健康。若太溪浮肿高凸,就是水湿泛滥于肾经,必是肾经阳虚。因为肾经走内踝之后,肾为水为坎卦,此处应该山高水低。
比如,肝经原穴太冲,为重要的疏肝理气穴位,也是肝经诊断要穴。健康人此穴略有凹陷,按压有弹性,肝虚之人则此穴明显凸起,按之松软,缺乏弹性。而且凡是肝经病变,多有太冲穴压痛。压痛之处就是针灸之处。
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628/821738f1e63245e0993e00bda37dd4a2_th.webp
再如,脾经的三阴交穴可作为脾虚的诊断部位。脾主土,运化水湿,若脾虚,则土不胜湿而阴浊泛滥,表现在三阴交就是虚浮肿胀。凡脾经病变此穴多有压痛,妇女最为常见。虚则补之,此穴可针可灸。
四、12经络最容易堵塞穴位一览
平时可以多艾灸或按揉这些穴位,以疏通相应的经络。
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628/36178071d6a14106a1fa23f3cdce7af2_th.webp
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628/8eef01ff5b3a4dc7b3fc2452106c7bfc_th.webp
五、阿是穴通经大法好
中医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刺激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着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
如有的地方酸痛、刺痛、发胀,那这就是你刺激的重点部位,最好艾灸开,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刺激。
这样虽然比直接给你穴位要麻烦,但是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而且不会留下后患,更不会复发。
六、经络不通,用药无功
如果你经络不通,吃什么也不好使,也难以吸收。就好比,当马路被塞住了,你是开奔驰,还是开保时捷,是沒区别的。所以,一定要先通经络,然后,再补营养。 凡是经络不通就先行进补的人,必定会上火,这叫虚不受补。
因为寒则凝,凝则瘀,瘀则堵。艾灸的温热作用疏通经络很有效。艾灸所产生的热量,是一种短红外波,其渗透能力是一般远红外波的3-4倍。艾灸远端穴位时,可强力冲开堵塞的穴位、疏通经络,调理五脏六腑功能,调和气血。
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628/5e68a6068b814d18831265e01d91c1eb.webp
经络不是一天堵的,艾灸疏通经络需要至少3个月的时间。只有身体内循环获得改善,才能有持久的效果
七、为何疏通经络后更累、更乏?
有一些人,在经络疏通之后,会感觉更累、更乏,甚至比不做经络疏通时还难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出现这种症状的,大多是气血相对比较虚的。
人之所以会出现劳累疲乏,主要是因为脏腑供血量的减少,通常是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剧烈运动;二是思虑过度;三就是经络疏通后。
http://img.mp.itc.cn/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628/d8ced005680c48fa90e8f98a2de04894_th.webp
经络疏通其实就是一种被动的运动,通过艾灸某个堵塞的部位后,患者的气血就会从身体的其他的部位向这里集中,如果患者的体质较弱,身体无法快速生成新的气血补充,这就使得原本供应肌体的气血一时减少,人就会感觉到累和乏了。
在通经络前后,喝点生姜茶、蜂蜜、红枣茶,可以缓解这一症状。随着艾灸的深入,这一现象也会减少直至消失的。
湖北蕲艾厂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查经络、查穴位在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艾灸学堂”的工具,可以学到更多穴位知识。还有“您哪里不舒服”等常见疾病的艾灸方法。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识。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
2012-10-20 11:51阅读:21,790
一:十二经穴子母补泻歌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二:行针指要歌:
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或针水,水分挤脐上边取,
或针结,针着大肠二间穴。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三:背部俞穴歌:
背部俞穴要记牢,肺三厥四心五找,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俞下三焦。
十四肾俞膈大肠,十八十九肠膀交。
注: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部位在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1.5寸。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发表者:赵东奇
【歌诀】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
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
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肺经在五行属金,其实证取尺泽(水),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太渊(土),即虚则补其母。大肠经在五行也属金,其实证时取二间(水),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取曲池(土),即虚则补其母。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胃经在五行属土,其实证应取厉兑(金),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应取解溪(火),即虚则补其母。脾经在五行也属土,其实证时应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
心经在五行属火,其实证应取神门(土),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取少冲(木),即虚则补其母。小肠经在五行也属火,其实证时应取小海(土),即实则泻其子;虚证时则应取后溪(木),即虚则补其母。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膀胱经在五行属水,其实证时应取束骨(木),即实则泻其子;虚证时取至阴(金),即虚则补其母。肾经在五行也属水,其实性症状应取涌泉(木),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取复溜(金),即虚则补其母。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
心包经在五行依然属火,其实证时应泻大陵穴(土),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补中冲穴(木),即虚则补其母。三焦经在五行依然属火,其实证时应泻天井穴(土),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补中渚穴(木),即虚则补其母。
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胆经在五行属木,其实证时应泻阳辅穴(火),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补侠溪穴(水),即虚则补其母。肝经在五行也属木,其实证时应泻行间穴(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补曲泉穴(水),即虚则补其母。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
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
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与五行相配合,十二经也与五行相配合,根据五行相生关系,实则泻本经五输穴中所生的穴,即为实则泻其子,大病可安。若本经是虚证则取本经五输穴中相生生我的穴行补法,即虚则补其母,母旺则子壮。这就是十二经子母穴补泻的方法。
五输穴表 五腧穴
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其临床应用,《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阳经五腧穴
阳经/五输穴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太阳膀胱经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阴经五腧穴
阴经/五输穴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蕖尺泽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五 腧 穴 的 作 用
疾病发生在五脏时,邪气深藏,治疗时应取井穴;疾病引起皮色变化,如发热面赤可取心经荥穴;病情时重时轻时,应取腧穴;疾病影响到声音变化时应取经穴;经脉盛满而有瘀血时,病在足阳明胃经,以及由于饮食不节而引起的疾病应取合穴。
本经子母补泻取穴
五行
金
水
木
火
土
君
相
脏 腑
肺
大肠
肾
膀胱
肝
胆
心
小肠
心包
三焦
脾
胃
母 穴
太渊
曲池
复溜
至阴
曲泉
侠溪
少冲
后溪
中冲
中渚
大都
解溪
子 穴
尺泽
二间
涌泉
束骨
行间
阳辅
神门
小海
大陵
天井
商丘
厉兑
使用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还可与旁经形成母子关系,如脾虚补心经;取火生土之意。脾胃实证,可以泻其大肠经。
穴:井、荥、俞、经、合
有朋友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究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有不少人反对该学说,或言之为封建糟粕,故弄玄虚;或说其牵强附会,不符科学。对我而言,五行学说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思维工具,用来学习中医,方便顺手,就像我们吃面条用筷子好使,何必非要换成叉子呢?
按照五行学说,肺、大肠属金,心、小肠属火,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肾、膀胱属水,心包、三焦也属火。某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肺经的穴都有肺经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输就是“传导”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的少商穴和脾经的隐白穴。“井”就是水的源头,“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荥”(xing)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趾关节上,如肺经的鱼际穴和脾经的大都穴。“荥”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俞”(shu)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的太渊穴和脾经的太白穴。“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的经渠穴和脾经的商丘穴。“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的尺泽和脾经的阴陵泉。“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少商穴和隐白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上,如鱼际穴和的大都穴。俞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太渊穴和太白穴;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经渠穴和商丘穴;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尺泽和阴陵泉。
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不管是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其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完全不同。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对于这些属性,其实大家可以不必强记。“五输穴”在一条经络中的功能,就像是一个公司里不同部门主管的作用,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主“心下满”,是指胃脘部痞满,郁闷之症。五脏六腑皆有可能成为“心下满”的原因,如果因脾胃不和引起,可刺激脾的井穴“隐白”,胃的井穴“厉兑”。若因肝气郁结引起,可刺激肝经的井穴“大敦”。若因大便不通引起,可刺激大肠经的井穴“商阳”。
荥主“身热”,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如发烧,咽喉肿痛,可选肺经荥穴“鱼际”。口疮,小便短赤,可选小肠经荥穴“前谷”。口臭,大便燥结,可选胃经荥穴“内庭”。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选心经荥穴“少海”。牙龈肿痛,眼红赤,可选三焦经的荥穴“液门”。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功能效果更佳。
俞主“体重节痛”,“体重节痛”是指浑身酸懒,身体倦怠,关节疼痛。如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的,可选肝经俞穴“太冲”,胆经俞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俞穴“太渊”,心包经俞穴“大陵”。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俞穴“太白”,肾经俞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俞穴“束骨”,胃经的俞穴“陷谷”。俞穴具有健脾去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经主“咳喘寒热”,“咳喘寒热”是说经穴善治咳喘之症,且无论是寒性、热性以及阴虚、发热的咳喘,都可选择经穴治疗。《内经》上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外感咳嗽,可选肺经的经穴“经渠”和膀胱经的经穴“昆仑”;肾虚的咳喘,可选肾经的经穴“复溜”;肝火旺引起的咳嗽可选三焦经的经穴“支沟”;肺气不足的咳喘,可选脾经的经穴“商丘”。经穴有清肺化痰,理气镇咳之效,平日可作为保养肺脏和预防咳喘的要穴。
合主“逆气而泄”,若胃气上逆则呕吐,可选胃经合穴“足三里”;胆汁上逆则嘴苦,可选胆经合穴“阳陵泉”;肺气上逆则咳喘,可选肺经合穴“尺泽”;脾虚便溏腹泄,可选脾经合穴“阴陵泉”;肾虚遗尿,遗精,可选肾经合穴“阴谷”。《灵枢·四时气》中说:“邪在腑取之合”;《内经·咳论》说:“治腑者治其合”,都是在强调合穴善治脏腑之病。
五输穴的效用非常广泛,这里只是简单地略述其皮毛,让大家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知道了穴位的五行,就可以试着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有人总说买不到参苓白术丸,而这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学会了五输穴的用法,您可以灵活地搭配出许多免费的中成药来。而且是最正宗且无毒副作用的良药。不要着急,穴位很多,但不用一下子都掌握,学中医,一定要一点一点渗透进去。中医的精髓,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性化的科学,需要灵感,需要领悟,需要身心交融,更需要宽大的胸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另外,子母补泻法不但包括本经的,还有他经的。这里的他经指的是表里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