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锻炼日志 |
![[转]3分钟教你静坐冥想快速恢复精神 [转]3分钟教你静坐冥想快速恢复精神](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个人如果要想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有身体的运动就可以的;重要的还需要有心理健康。
身体每天都有运动的时间,心灵则最好每天都有安静的时刻;通常,人们可能每天有运动的习惯,却很少有让心灵安静一段时间的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人的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全面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长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掌握良好的休息时间,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换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低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协调;7、眼亮有神,反应敏捷,眼脸不发涩;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牙龈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瘙痒和头屑现象;10、肌肤丰满,有良好弹性。
瑜伽修习的重点在心理方面,即是为人心安的方法,其中包括两项:一是放松身心;二是放下杂念。
放松身心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和喜悦,更加积极的去应对日常那些繁琐和紧张的工作等诸多事物。放下杂念若能够加以训练的话,更是美好;我们每天大脑有意无意间收集了种种许多的信息垃圾,心力、能量、意志力等总被无形的分解了。我们可以在一天中找出几个时段,或者当知道自己心里发生问题的时候,就用放松身心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纾解压力。生理和心理可说是一体的,很多人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就好,这个认知一直是个谬误;如果心理不能平静,身体再健康,也算是生病的人,因为许多疾病的根源恰恰与心理不健康有重要的关联;相反的说,如果心理能维持平静的状态,即使身体有点疲累或病痛,这个人比较容易调整好,所谓的疲劳可以迅速恢复,所谓的病痛很容易治愈,因此,这个人算是健康的人。
想要在忙碌当中,心中还能不乱、不烦,不仅需要靠观念、思维法的提醒,还常常要内省,内观等才有办法做到。例如:忙的时候,要提醒告诉自己不要烦,因为一烦就会乱,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同样可以通过瑜伽某种方法可以做到;另外,虽然工作庞杂,身体操劳,但是心理有过修定的人,就不会着急,还能够好好的把工作有序的完成,如果能够这样,虽然忙碌,心理不但不会烦躁,反而能欢喜自在,做事更有效率。相反的,一个情绪急噪,心态不稳的人,长久处在繁乱失序的情况下,气血就容易上升,这样一来,高血压、心脏病等问题可能都会接二连三来报到。想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老是为事烦心。无论遇到任何人生难关,都不要因而损伤到健康。
平日的生活作息要正常,应该要做的事照常,应该处理的事照常,如果经常担忧,过不了多久就会头发发涩,肤色没有了光泽,精神内耗弱损。如:为了一件小事,夜以继日地伤神,挖空心思设法突破,那会是很痛苦的事。
这种放松和放下方法需要练习,如果仅是知道而不去练习的话,或者也只是暂时练习一下的话,那是没有用的。在二十一世纪,健康被排在第一名;身体需要的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而是如何获得正确的人体健康方法,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需要许多因缘条件,如今,最佳的效果是通过瑜伽冥想的修习,我们就能够把握好其中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的因缘,就能够达到我们所要的健康标准:
1、人体营养均衡 2、静坐觉知冥想 3、调整睡眠质量 4、整合心理健康。
瑜伽系统地向世人介绍了健康体系以及预防一些常见病的系统知识,提出了保健的基本行做,简单易行,有理有据。瑜伽修习把人体当作一个充满智慧的机体,并与悠久的养生保健系统联合起来,其健身和养心之道的方法,在现在和未来都是科学的。
人体营养均衡:长期以来,我们人类运用各种的知识来对抗人体疾病,许多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人体的抵御能力受到很大的阻碍。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人体能量的下降,而使人体逐渐失去各种功能,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现代医学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医治疾病,而是由医疗扩展到预防,进而发展到以增进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会导致各种营养素的失衡,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冠心病,诱发糖尿病等。瑜伽人体营养均衡源自印度韦达养生学,韦达养生学包含保健、疗养和饮食。直到今天,瑜伽修行者仍会应用这套疗法,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帮助自己调整体质远离病痛。根据瑜伽的饮食观点,人体80%的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所造成,如:肥胖症、胃病、过敏症者。因此,许多瑜伽师也针对各种疾病作出相应的饮食主张,饮食主张人们不要把肥肉类当作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而玉米、大豆、大米、全粒谷物能够提供人们所需的蛋白质。瑜伽文献里,也极力推荐大量地喝水:“因为水可以消除内脏器官的污垢”,因此,无论您是从事何种职业,也无论您是否练习过瑜伽,我们建议您每天清晨起来,不要忘记喝一杯水。
静坐觉知冥想:肥胖并不是能量过剩,身体将过多的能量储存下来,反而是能量不够,使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将垃圾排出体外,并非肥胖的人容易得心脏病,心脏病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瑜伽静坐觉知冥想可以收集人体的能量,使人的机体维护健康状态需要靠一种内在的动力,这就是人体健康原动力,健康原动力是促使机体由疾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和促使机体由低水平健康状态向高水平健康状态转变的内在动力,是人体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健康、抵抗疾病、延缓衰老的最基本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原动力,直接进行冥想减肥,效果经过实践验证,十分的良好,并能够长期保持不会反弹。
调整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不好是现代人生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这个原因造成的问题,有人认为解决之道只要在其它时间里将不足的睡眠补回来就可以了,其实,失去的睡眠根本是无法补充的,如同生命的青春,没有任何时间和药物可以替代。一个人若缺乏安静,即使睡眠再多,会使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生活缺乏兴趣,工作效率低,应激状态差等现象,因此,心理常安定或安静的人,完全可以替代因睡眠少带来的种种隐患,如此,睡眠少质量自然好。
整合心理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疾病,使人体的气血逐渐调和到正常的状态,人类有机会克服慢性病的途径,身体健康虽然是心理健康的条件需要,而心理健康却是身体健康的根本。人抑郁时常失去兴趣和乐趣,各种能力降低,有负罪感和无价值感,睡眠和食欲低下,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异常,焦虑持续发生,则倾向于变成慢性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境静态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保持充足的健康原动力。
静坐冥想课堂---身安坐:
一、双足跏趺(俗称双盘),如果不能跏趺坐,就采用金刚坐(右脚放在左腿上),或者采用如意坐(左脚放在右腿上)。
二、两手结三昧印(把右手掌仰放在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对)。
三、背脊自然直立(身体不健康的人,最初不能直立,不妨听其自然,练习日久後,就会不知不觉自然的直立了)。
四、两肩保持平稳(不可歪斜,也不要故意用力)。
五、头正面端,两眼半□,眼微开平视前方(即:两眼半开半闭,如开眼容易定就开眼,但不可全开,如闭眼容易定的话,可以闭眼,但不可昏睡)。
六、放一段音乐,可以调和放松你的身心,去适应一下。
https://mmbiz.qpic.cn/mmbiz/CKsNH4oHaHiaQ5H8yde7ySuiax5Zd3bvkGrsLSP0oh6yQu5fObSPS4IrVMLNABC4Em7wkayGUiaTxcUeiaPzbNCictQ/0?tp=webp&wxfrom=5&wx_lazy=1
注意事项:
一、打坐时应将裤带、领带等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一律松开,使身体松弛,完全休息。
二、最初修习打坐的人,应该注意调节空气流通和光线,光太强容易散乱,光太暗容易昏沈。空气尽量要能对流。
三、初修定的人,吃太饱时不可打坐,这样容易得昏睡,也不可勉强去坐,如此属于不但无效,反而不容易静定下来。
四、无论初习或久习,坐处必须使臀部垫高二、三寸,初习打坐的人,两腿生硬,可以垫高几寸,日久可以渐渐减低(如臀部不垫高,身体重心必定後仰,使气脉阻塞,劳而无功。)
五、打坐时要面带微笑,使面部的神经松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也放松了。千万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枯槁,变成峻冷,内心就会僵硬紧张起来。
六、最初习坐时,应该采取每次时间少,如果勉强久坐下去,则会心生厌烦,不如每次时间短,一日多坐几次为好。
七、打坐完毕时,用两手揉搓面部及两脚,使气血活动,然後再离座起身,起身后并且应当作适度的运动,如:简单的经行。
人的生命要依赖精神的充沛,所以要培养精神,才能达到健康的生命。培养精神的方法,首先要使心中常常没有妄念,身体安宁;心中一空,生理机能才会生生不绝,不绝的能量,能够使另一方面补充消耗,自然会达到精神充沛超过平时的状态。人的精神是随著气血的衰旺,而呈现充沛或亏损的现象。如果思虑过度疲劳,气血就渐呈亏损衰弱的现象。所以安身可以立命,放下杂念可以养神,也就是说,身体保持安定状态,精神就得到了滋养,生命的健康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通过静坐冥想快速恢复精神。
瞬间肉体充电神器!我,屡试不爽;你,值得拥有!
https://mmbiz.qpic.cn/mmbiz/toib5xYicoea5HmfYojREib8rHKSNOQsmWt0IZoufPD4OK5TW3yic7w2ibbCh86sf2sIQGsTG8iccicLDxn8LYet2Cicz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3分钟教你静坐冥想快速恢复精神" TITLE="[转]
当你感到疲劳,但又无法睡觉时,就可以马上使用,一般10-20分钟就能恢复一定的体力、精力。
比如以下场景:1,午饭后,办公室的环境无法午睡。2,晚上下班后,要赶去聚会吃饭的路上或上菜前。3,外出办完事后出现疲劳感时。4,前天晚上熬夜晚睡,在白天上课前,或课间休息时间。
静坐冥想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却没怎么试过,我给出的方法是属于简化的易学版本,要想高级更专业的请自行搜索。
冥想恢复精力只需要3步:
step
1——时间拿出手机,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和喜好定时闹钟,5、10、20分钟都随意。一般新手的忍耐时间较短,可以先5分钟体验一下。我一般是10分钟,时间结束了,如果发现还意犹未尽,就会稍事调整一下姿势,再来一发,哦不,是再来10分钟。
step
2——姿势由于你是在人较多场合,不太适合盘腿式冥想,避免你会被误以为在练XX功,而被保安抬走。而且由于你没练过可能会容易腿麻难受。https://mmbiz.qpic.cn/mmbiz/toib5xYicoea5HmfYojREib8rHKSNOQsmWtkSaIaOgoVKsLeOjo2QOXafABK0rbQiasWkwWhLLhSC2zAusUlVSwWr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3分钟教你静坐冥想快速恢复精神" TITLE="[转]
建议就坐在椅子上,可根据你的喜好,坐一半也可,靠椅背也可以。双腿平行也可,双脚踝交叉放也可(我比较喜欢这种姿势)。双手放两腿上也可,双手相扣放在要害部位上也可以(我比较喜欢这种手势)。
step
3——呼吸姿势摆好后,就闭目,开始关注自己的呼吸,去感觉气息在你身体的流动后又呼出的每个细节。慢~~呼~~慢~~吸~~~~~~~。慢~~呼~~慢~~吸~~~~~~~。慢~~呼~~慢~~吸~~~~~~~。https://mmbiz.qpic.cn/mmbiz/toib5xYicoea5HmfYojREib8rHKSNOQsmWtjOrd3lGcDicpotQBaohXTtUTeSYaTO3pvauc4u2Xq9ibiaVWaOhyJM1B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3分钟教你静坐冥想快速恢复精神" TITLE="[转]
由于一般人的大脑是不会停止思考的,你不用管大脑现在出现的任何思维,只要继续关注自己的呼吸,并静静的等待闹钟的响起。你甚至可以在关注呼吸的同时,想象你自己灵魂出窍了,飘着你身体的后上方,看着自己的肉身,并静静的等待闹钟的响起。
通过以上简单易学的方式,静坐冥想完,会有明显感觉自身的状态的变化,会明显精神好很多,但又不同于小睡一会的感觉。
打个比方,类似于手机本来只剩10%的红色电量,用充电宝快速充,恢复到了让人安心的绿色电量60%的感觉。
本方法可能对从来没试过的朋友会感到不适应,建议多试几次看看,也许你就会上瘾。如果你是个心浮气躁的朋友,觉得实在做不来,那说明你更需要静坐冥想来帮助你静下心来。还有一种情况,新手容易在冥想的时候睡着,也不要紧,睡着了也算是得到了休息,就当自然放松就好,多试几次可以慢慢找到冥想那种似睡非睡的感觉。
瞬间肉体充电神器!~~我,屡试不爽;你,值得拥有!
2009年,硅谷发起了一个叫作“智慧2.0”的会议,据《纽约时报》称:“创始人来自Facebook、Twitter、eBay、Zynga和PayPal,高管和经理来自谷歌、微软、思科这样的公司……和瑜伽及正念专家对话。”
这些科技公司发起的活动颇具讽刺性,“智慧2.0”会议旨在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挑战:生活不仅用技术相互连接,也同样用有益于我们幸福、对工作有效、对世界有用的方式连接。说白了,这样一群人在一起交流的是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平静。
虽然很多人没有弄清楚“正念”(Mindfulness)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不妨碍它成为新的流行语。正念在上世纪60年代一度流行,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本世纪出现新一轮复兴。2014年2月,它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2013、2014年连续两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也为它安排了主题讨论会。美国通用磨坊食品、谷歌、宝洁、英特尔、霍尼韦尔等知名公司近年来陆续开设了“正念减压及领导力”内训课程,哈佛商学院在领导力课程中也加入了正念练习内容。就连谷歌的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加入了正念俱乐部,他警告说,我们需要定义好上线下线的时间,他还承诺自己吃饭时务必戒掉电子玩意儿。
此外,还有一些收费应用程序和企业能帮助你强化自己的“数字休息日”,进行“数字排毒”,或者到“数字排毒”体验营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美国《赫芬顿邮报》的联合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几乎成了正念代言人,她所在的报纸推出了一款名为“灵魂GPS”(GPS for the
Soul)的压力跟踪软件。总而言之,我们眼下有了前所未有的线上产品来帮助我们暂时断线。
事实上,几乎每一门宗教中都可以发现静坐冥想训练技巧的踪迹,一般大众媒体所谓的静坐冥想的概念带有各式各样的含义。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戴维森是“冥想神经科学”(Contemplative
Neuroscience)的领导人物,他把静坐冥想定义为一种教化正向人格特质的心灵修养活动,例如清晰稳定的心境、平稳的情绪、带着关怀的正念或者爱与慈悲心,正念只是其中的一种。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科学家亚当·加扎利(Adam
Gazzaley)博士则指出,冥想是一种认知控制锻炼,它可以增强“人对内部干扰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
新时代的正念无处不存在荒诞感。正念的威胁似乎刚好来自媒体、电子产品和应用程序,而这正是赫芬顿叫作“家园”的地方。那些刚刚参加完公司内部正念课程的IT从业者,又会继续造出一些分散大家注意力的小玩意儿。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困惑、焦虑、沮丧、抑郁的情绪之外,高科技带给我们的无所适从感日益加深。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代。我们孤独又悲伤,却什么也做不了,还要去看医生,调节体内的化学物质。在西方世界流行的百忧解给人一个错觉,你的大脑是化学的,如果化学物质错了,你需要更多的化学物质来修复它,总之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大脑。
为此,人们寻找各种能够带来心灵宁静的办法,它们真的有效吗?
1974年前后,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和他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妻子)苏珊来到印度北部的一个高山,这是一个进行禅修的山区。他们修行了两个星期,在沉默中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那时起,他便养成了静坐冥想的习惯。
之后,戴维森回到哈佛大学继续研究,尽管他亲眼目睹了通过练习重塑心灵的过程,但是仍然花了几年时间才把这一领域变成一个合法的研究课题。
多年来,他一直和诸多僧侣以及冥想者合作,展开科学研究。“我们的文化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会去听僧侣的话,但是却非常关注科学证据。”戴维森说,“我们都知道,如果你定期进行锻炼,你可以得到预期的肌肉强化的效果。它和强化神经系统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后者只是改用不同的思维习惯来取代既有的习惯。”
以往的研究认为,人类一旦成年之后大脑的结构就固定不变了,之后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家推翻了这一点。最近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成人大脑仍然可以因为经验而出现改变,也就是具有神经可塑性。当我们学会如何抛球杂耍或弹奏乐器之后,大脑会出现变化;负责操控拉小提琴手指的脑区,会在学会小提琴的同时逐渐变大。类似的过程也在静坐冥想练习时出现,静坐冥想者调控自己的心灵状态来达到某种内在的充实感,这种状态会影响大脑的功能与结构。
戴维森肯定了冥想的好处,比如降低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增强免疫反应、控制情绪、提高注意力、帮助我们更快地从压力中恢复等等。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通常花很多时间思考那些没有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事实上,走神或者说胡思乱想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大脑缺陷。虽然从进化角度来说,这种能力是一个显著的成就,让人们掌握学习、推理和计划的本领,但它也包含了一定的情绪成本。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Gilbert)和马修·基林斯沃思(Matthew
Killingsworth)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走神程度之高超乎想象,不管是通勤、工作还是看着电子屏幕的时候,人们都在走神。
他们开发了一种iPhone应用软件,随机与世界各地的人取得联系,询问他们的感觉、正在做的事情、正在想的事情以及快乐程度,并上传到www.trackyourhappiness.org(追踪你的快乐)网站上。他们收到了2250名志愿者的25万多个应答,结果发现,不管人们在做什么,有46.9%的时间在走神。人们在真实生活里的走神程度远远高于实验室里的研究。结果还发现,走神越多,越不快乐。虽然人们走神时想的快乐的事情多于不快乐或者中性的事情,人们仍然在走神时不快乐。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的大脑是走神的大脑,走神的大脑是不快乐的大脑。
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了人们以前的看法。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人生苦短,切不可花太多时间思考它应该如何度过。”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则更加犀利:“发呆会扭曲思维。”英国歌手乔治·哈里森则唱道:“一个喜欢到处走神的脑子是个缺乏智慧的脑子。”
而冥想却需要人们集中注意力。为此,神经科学家检视各种静坐冥想方式的大脑反应。美国艾默理大学的温迪·哈森坎普(Wendy
Hasenkamp)和劳伦斯·巴萨卢(Lawrence
Barsa-lou)通过脑成像方式,找到了静坐冥想状态下的相关大脑回路。这种冥想方式是集中注意力,旨在驯服我们的心、力求活在当下,并同时培养出对杂念的警觉能力。在冥想中,冥想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韵律上,他们的心思通常会四处游移,他们必须察觉到这个现象并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回一呼一吸的呼吸韵律上。在这项研究中,冥想者在察觉到自己分心时按下反应按钮。
研究人员发现冥想者有四种基本的精神活动:1.集中注意力到呼吸上;2.心思游移;3.察觉到自己心思游移;4.重新转回注意力,再度集中注意力到呼吸上。
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涉及了不同的大脑回路。当冥想者进入心思游移的阶段时,大脑“默认网络”的神经元活动会增强。默认网络通常在个体清醒静止、不专注于外界时就会活动,并且在心思游移时活动增强,透过与自我和他人有关的长期记忆来建构并更新原有的认知模型。
第二个阶段,冥想者察觉到自己分心,此时大脑“突显网络”中的前脑岛和前扣带回皮质会增强活动。突显网络负责调控主观知觉经验,可能和冥想者分心的现象有关。一般认为,突显网络的神经元负责侦测新事件,可以在静坐冥想状态下切换神经元的活动。
第三个阶段涉及了更多脑区,这些脑区负责“夺回”注意力,让注意力脱离那些造成分心的事物。
在第四个阶段,受试者的注意力保持在呼吸韵律上,此时大脑中的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持续保持高度活跃状态。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实验室中,戴维森和他的同伴进一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静坐冥想者的脑部活动差异。与静坐冥想新手相比,练习数超过1万小时的静坐冥想者的大脑中,有许多和注意力有关的脑区比较活跃。奇怪的是,最有经验的静坐冥想者这些脑区的活动反而较低。这些专家级静坐冥想者似乎学会了某种技巧,不太费劲即可达到专注的状态。这和研究人员在许多音乐家和运动员身上所观察到的情况一样,他们很容易就能做出相应的动作。研究显示,正念冥想能改变认知控制的指标之一——大脑维持注意力的神经回路。如果有规律和持久性,它将使得保持注意力更加容易。
正念是另一种被广为研究的静坐冥想方式,涉及了某种形式的注意力。在正念的静坐冥想过程中,静坐冥想者必须注意每个视觉、听觉以及身体其他感觉和思绪。静坐冥想者要察觉一切变化,但不能被任何一个感觉或思绪牵着走,从而避免产生越来越多的心理反应和痛苦。每当自己分心时,必须立刻回到原来的状态。当自己觉察内心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强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恼人状态,比如公司里发怒的同事、家中吵闹的小孩就比较不容易干扰你,你会越来越平静,心中的幸福感也会逐渐提升。
研究人员发现,当负面的感觉出现时,只要保持对它的觉察,就可以降低相应而生的情绪反应,并帮助我们脱离负面的感受。这种做法对痛觉特别有效,事实上痛苦的程度并没有减轻,但是比起对照组,静坐冥想者比较不会受到痛苦的干扰。
与静坐冥想新手相比,静坐冥想高手的焦虑相关脑区如脑岛和杏仁体,在痛觉刺激出现之前的活动程度比较低。在痛觉刺激出现之后,静坐冥想高手和痛觉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动会较快回复到原本的状态。戴维森的其他实验也发现,在面对社交压力比如公开演讲或在严厉裁判前进行心算测验时,静坐冥想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控制、缓冲各种生理状态,包括炎性反应以及压力激素产生的量。
此外,还有好几项研究发现,正念和认知疗法结合起来是一种很有力的治疗武器。2000年,当时在英国剑桥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约翰·笛斯戴尔(John
Teasdale)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辛德·西格尔(Zindel
Segal)针对发病3次以上的抑郁症病人进行研究,发现在经过6个月的正念静坐冥想训练和认知疗法后,那些从药物治疗到电休克疗法均已没有用的慢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发作概率降低50%。最近,西格尔发现,静坐冥想疗法比安慰剂效应更有效果,比传统的抗抑郁维持疗法更能预防抑郁症复发。
于是一些人认为,冥想能够解决我们内心的冲突或者修复失调的关系模式。但事实上,它从来没有被设计成心理治疗那样的功效。冥想和心理治疗就像锤子和锯子,不同的工具完成不同的工作。
十几年来,研究人员不只发现长期静坐冥想可以明显改变大脑的功能与结构,还发现静坐冥想练习可能会影响许多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生理机制。目前,关于冥想静坐对脑部变化的研究还是在很初步的阶段,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这些研究或许能够进一步帮助我们找出合宜的心灵训练方式,寻找到心灵的宁静,提升人类的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