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名墓:寻找安庆名人墓6——戴名世墓

分类: 名人古墓探索 |
人文名墓:寻找安庆名人墓6——戴名世墓
戴名世,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榜眼;因家住南山冈,世称“戴南山”;“桐城派”奠基人。
戴名世墓,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孔城镇清水塘村南山冈,停车免费,门票免费。
自村北进入清水塘村,沿道路一路南行,路上向老乡们打听,也只能指出个大概方位。
大致方位,在清水村的南面,S228省道的北面,X008县道的西面,这一中心区域,有一片树林,内有许多私坟。
前后来回一趟,不得要领,就看好这片树林之中大有文章,又折回头到此处。
离着还有一段距离时,但见林中燃气大火,火势熊熊,迎风起舞,虽隔百米,亦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
我还揣摩,要不要报火警,容斋兄非常冷静地作出准确判断——不必。
后来又看过此地区数处墓葬后才晓得,当地清明扫墓时,习惯放火将坟头的杂草点燃烧尽,类似烧荒一般,但确实危险。
火燃起后,非人力所能控制,几位扫墓者挥舞着笤帚、树枝奋力扑打,好在火势没有蔓延。
停车入林,询问了几位扫墓人,按所指方位,在林间坟墓中穿行寻找,惜均不是。
林间有一条主道,继续延伸向深处的空旷之地。
此时道上正好过来一中年人,举止颇有领导风范,手上拎着祭扫用品。
向其询问,原来竟是戴氏后人,正是清明前来祭祖。
听说我们远道专程前来看其先祖,非常高兴,递给我一支中华烟,邀请一道同行,也算给我们带路了。
大喜,遂跟随打酱油。
行进数百米,空旷之处,突然出现两列松柏,形成一条墓道。
树木尽头处有一大冢,其实坟头本身并不算太大,只是墓圹范围比之当地其他墓来说,的确算第一大墓。
这里便是戴名世墓了,墓向坐东北朝西南。
我们刚到戴墓,身后便跟来了几位戴氏后人,开始了祭扫活动,我们在一旁默默观看。
该墓文保碑亦值得一看。
戴名世墓一侧的墓圹上,嵌有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细看石质当为化石。
与戴名世的墓碑相仿,文保碑上的文字上色已经斑驳,墓主人的名字只能凑近才可见到勾勒的双刻线,离远一点就分辨不清了。
墓碑背面,注明了重修时间:
一九九零年十一月,桐城县文物管理所重修。
据前来扫墓的戴氏后人介绍,戴名世故居,名为“砚庄”,当年周边有四个庄子,分别以笔、墨、纸、砚命名,透露出一股浓厚的书卷气息来。
该村,现在究竟是叫清水村还是清水塘村,他们现在也弄不清楚了。
好像现在是叫清水村了,但当年因为村中那口著名的“清水塘”,村是因塘而得名,故应该是叫清水塘村。
墓地最近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是在1999年,这还要归功于一位法国汉学家Pierre-Henri Durand博士。
一名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因崇拜戴名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戴廷杰,正是他完成了《戴名世年谱》一书。
戴廷杰当年接受访问时,曾想于2000年到戴名世墓前焚书以祭奠,但该书直到2004年5月方才出版问世,他已回国。
村子附近还有以戴名世名命名的“南山桥”,相传为戴名世当年所建。
南山桥,位于桐城市区东北的高桥镇双山村陶庄的田间小道上。
旁边的红庙乡红庙村丁家冲东南,还有戴家另一位名人——戴均衡墓。
由于时间紧迫,此次未能细探,留待下次吧。
非常感谢戴氏后人的指引和介绍!
虽然上回初探安庆,已然对安庆名人墓探访的困难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可是这次的第一处戴名世墓的寻访,还是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与上回墓地多在山上不同,此回所寻访诸墓,多在田野深处,虽不用爬山,可旷野上亦无太多参照物可寻。
该墓寻访即耗时近1个半小时,但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