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墓:南宋状元陈鳌墓——苍南县金乡镇龙蟠基村
(2015-09-27 07:40:19)
人文古墓:
南宋兄弟状元陈鳌与陈鹗墓——苍南县金乡镇龙蟠基村
2013年清明前夕,与王德科老先生、林勇诸君到金乡南门外的白玉潭考察了陈鳌墓和探寻摩崖石刻。
车子从金乡南门出发,很快就拐进龙蟠基村,据说龙蟠基原名为“营盘基”,明洪武年间,金乡卫曾屯兵于此。车子在村边的一座小山包前停下,这里是兄弟状元墓,金乡坊下十三世陈鳌与陈鹗兄弟,同为南宋绍兴年间武状元,赐封东南第八将与东南第十将,我们便在修葺一新的状元墓前凭吊感怀一番。
陈鳌 墓
坊下陈氏自古名人辈出,二十一世陈文俊的坟墓便在龙蟠基附近的白玉潭边。陈文俊,号苍雪道人,尝修阴均水门,筑东南岭道,为世所称,元陈高曾撰《苍雪公陈君惠泽碑记》以彰其德,有“至若修水利以济农民,遏寇乱以保乡井,此功尤灼灼明著者也”这样的叙述。在陈文俊坟墓附近,我们先是在一块大石头的阴面发现“苍雪深处”,字迹模糊,但依稀可辨,这很是让我诧异。难道这白玉潭的“苍雪深处”才是陈文俊的真迹?据民国《平阳县志
舆地志》“珠明山……中有九洞,观音为最,洞口刻‘苍雪陈公深处’六字,元陈文俊隐处也。”
在金乡珠梅岭观音洞内的石洞墙壁上,“苍雪陈公深处”字大尺许,楷书横列。既然观音洞的石刻为“苍雪陈公深处”,我想,显然是陈氏后人或时人为纪念陈文俊而刻,故有“陈公”二字;显然,陈文俊本人是不会自称“陈公”的。
在白玉潭“苍雪深处”石刻的旁边我们又发现了“种绿”字刻,难道早在几百年前,坊下先祖已在白玉潭一带重视植树造林了?很快,我们又在上方的一块大石头上发现刻有“不曾来”三字。字口约20厘米×20厘米,平面呈长方形,楷书阴刻字体工整清晰。考虑到石头阳面朝南,风吹雨打腐蚀相对厉害,而石刻文字字口较深,估计年代不是很久远,应该是后来豪杰之流探寻古迹,羡慕苍雪陈公为人,扼腕墓道,在墓前大石刻字,以旌其所为,亦发其志士之悲哉!
“小涧只消数十竿,何须千亩碧琅玕,相知惟有此君子,结友松梅到岁寒。”落款时间为至正壬辰(1352)上巳日(三月初三),落款人为苍雪道人
从白玉潭往东望去,云台山的钟鼓岩更像一名威武的将军,兄弟状元虽为武状元,可惜南宋偏安一隅,空有一腔壮志情怀。至于作为元时浙东元帅府都事的陈文俊,历经朝代更替,更是生不逢时。《苍雪公墓志》:“呜呼!天不生君于有道之日,而独生君于流离多难之秋,则生君所以成君也!夫世方动心利禄以求尊显,君乃辞而不就;弃粉华而处静……”
陈文俊,虽号为苍雪道人,实乃大济于苍生之儒者;从白玉潭到观音洞,其地平旷,可以想像他应该不是面壁于观音洞中,而是濯足于白玉潭,大醉于白玉潭,啸歌于白玉潭,大哭于白玉潭!
如今白玉潭已无潭,只有一线溪水从云台山北面沿着乱石倾泻下来。
如今的白玉潭荒冢遍地,大多是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如今的白玉潭已无野老樵夫往来其间,亦无文人骚客歌哭于此。
苍雪深处不曾来,苍雪深处亦无人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