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村:中国最多的棠樾牌坊群——安徽歙县

分类: 古都古镇古村 |
人文古村:中国最多的棠樾牌坊群——安徽歙县
棠樾牌坊群是皖南牌坊类的著名品牌了,早在1993年我第一次爬黄山时,它就在不遗余力的宣传。但我5下皖南,都与它失之交臂。皖南不夸张的说,村村庄庄都有牌坊,高密度成“群”的,像郑村、许村、稠墅村、雄村等,价值不逊色于棠樾村,但散落、保护乏力和宣传不足,扼制着这些牌坊群的名气。
棠樾村在旅游经营上是成功的,它捆绑了一个假的鲍氏花园,如果光靠田野里7个牌坊和几个房子,130的门票是宰不了几个冤大头的。一真一假,一古一今,看腻了石头,鲍氏花园可以给你一个光鲜的感觉。即为新造,必有利益相扣,这2个联票制的景点,川流不息的旅行社大巴带着浩浩荡荡的人群,蜂拥而至。好古的看牌坊,爱热闹的去花园,其他服务的以“人数”为基价博得效益,所以每个人追去的价值体现出来了。
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鲍灿事母,吮吸老母双脚血脓,孝行感动乡里。
石雕“狮子滚绣球”。
鲍灿孝行坊背面。
慈孝里坊。明初建,明弘治、清乾隆年间重修。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
慈孝里坊背面。
鲍文龄妻江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年间,江氏26岁守寡,“立节完孤”,把儿子培养成名医。
额枋上匾额刻“矢贞全孝”。
鲍文龄妻江氏节孝坊背面。
骢步亭。
亭旁湍急的小河。
一早到牌坊群是个非常不爽的情景,中雨。一手打伞、一手握相机,还要护包防雨淋,十分麻烦。棠樾是个以鲍姓为主的村子,牌坊群在村边的油菜地里,7个明清牌坊似蛇形蜿蜒在村道上,中间夹有一个小憩用的“骢步亭”。鲍灿孝行坊的旁边是3组鲍氏祠堂,和棠樾村民居形成了一个文化景致。
这7座牌坊,前2个和最后1个为明代牌坊,他们形制相同,4柱3间2层3个楼盖顶,额枋和立柱无雕。其余的4个皆为4柱冲天式清代牌坊,所用材料也是歙县青麻石。这群牌坊彰显的是“忠孝节义”的主题,单体拿出也无多少出彩之处,但他们以数量和保存完好的质量,拔得皖南牌坊魁首。
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嘉庆年间,褒扬鲍濑芳捐粮捐银,用于修筑河堤发放军饷的善举。
牌坊上刻字。
乐善好施坊背面。
吴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年间,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鲍文渊去世后,其侍奉婆婆,抚养前室的孤子,年老后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此牌坊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用一生的善赢得了一个高耸的石头。
吴氏节孝坊背面。
鲍逢昌孝子坊。建于清嘉庆年间,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其千里寻父,侍奉病母,感天动地。
鲍逢昌孝子坊背面。
鲍象贤尚书坊。建于明末天启年间,是纪念鲍象贤的功德坊。
鲍象贤尚书坊背面。
7个牌坊全家福。
敦本堂是鲍氏支祠,奉男性牌位的地方。规模庞大,木料肥硕,雕刻精致,显示了鲍氏家族的硬实力。旁边的清懿堂是奉祀女性牌位的祠堂,为女性立祠堂很罕见,之外我也只在浙江镇海的郑氏十七房见过。男女祠堂之间是大门紧闭的世孝祠,门罩为牌坊式,将徽州人细腻的雕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敦本堂。
清懿堂。
清懿堂砖雕。
清懿堂木雕。
雨越下越大,我想着赶快离开,去鲍氏花园看看。没想到犯了个极为愚蠢的错误,就是没有进棠樾村晃悠。更没想到回来后的第5天,棠樾村进入了国7名录,这个懊悔啊。去郑村看完祠堂尚知进村看看别的,但到了棠樾村却如此这般,至今都郁闷。
兴冲冲地在风雨中疾行去鲍家花园,没想到隆嘉年间徽商鲍启运的私家花园竟是一个新建的盆景园。我还最不喜欢盆景,因为它淫技滑巧,没有天然壮硕的风骨。园子环境还不错,长廊美人靠坐下,吸根大烟,听听雨打芭蕉,倒是行程中的休养生息,比较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