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王墓:西安——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2015-03-31 16:38:53)
分类: 皇家帝王塚陵

人文王墓:西安——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秦宣王朱怀埢,是秦定王的从子,考据族谱,还是要追溯到临潼王朱公铭,朱公铭的嫡二子,朱诚万先承袭临潼王,无子而终,嫡三子朱诚澯继承临潼王,朱诚澯死后,儿子朱秉欆和孙子朱惟焯分别承袭秦王位,就是秦昭王和秦定王。由于秦定王无子而终,这样,临潼朱诚澯这一支也绝嗣了。为了延续秦王位,只能从临潼王朱公铭的庶二子朱诚润这一支来寻找继承人,朱诚润的爵位是镇国将军。他的儿子朱秉栿爵位是辅国将军,而秦宣王的父亲是奉国将军朱惟燫,他的长子就是秦宣王朱怀埢,朱怀埢一开始继承父亲朱惟燫的爵位,仅仅是镇国中尉,命运就这样垂青了这位年轻人,嘉靖二十三年,秦定王去世,无子,按照宗谱族支记录和大明朝的继承法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叔亡侄嗣,朱怀埢是秦定王唯一血脉最近的继承人。大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被朝廷授权承袭秦王位,在如此默默无闻中的一步升天,不能不感慨人生如梦,如此偏支别脉一下子成为秦王,或许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名正言顺,也或许是在内心深处对祖先在天之灵冥冥之中的眷顾保佑的感激,秦宣王继位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封先祖,于是,这些生前地位并不显赫的明朝偏支宗室的牌位就这样登上了天下第一藩秦府祭祀的殿堂:宣王的曾祖父朱诚润被尊为秦恭王,祖父朱秉柎追谥为秦顺王,父亲朱惟燫追谥为秦端王。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封土西南部被破坏,夯土层暴露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牵马石人1对,头戴四方平定帽,身着开襟短袍,一手提鞭,一手牵马,下部埋入土中,露出地面高1.2米,石马身长2.54米,高1.15米,鞍架齐全;鞍、镫、鞦、搭背等,刻工极细,线条流畅。这种牵马石人为秦藩王墓前石刻中的孤品。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文官石像2个,露出地面部分高约2米、宽1米、厚0.58米,头戴无脚幞头,身着博衣大袖长袍,腰束玉带,双手持笏。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三府井村民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走陵团队去寻找秦宣王神道上遗存龟趺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对遗存龟趺进行卫星坐标定位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明宗室

【明藩王】长安(10)明秦宣王朱怀埢陵墓

秦宣王爱好佛法,历史记载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南15公里玉山脚下的悟真寺,始建于隋代,到今天可以算作是六朝古刹(隋,唐,宋,元,明,清)。唐代时因为山洪被摧毁,仅剩一座下院的殿宇,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悟真寺的下院的水陆殿,因三面环水,形似孤岛,故称水陆庵。水陆庵的朝向是坐西向东,如果有春秋的网友到过那里,一定会知道此处山雄水秀,风景怡然,秦王朱怀埢常游历于此,因非常喜爱这里的山水,喜爱悟真寺,意图奉水陆庵为秦王府的佛堂,常陪同母亲到此烧香拜佛。他母亲去世后,于是着手整修殿宇,并请名佛像师当时的著名雕塑工匠乔仲超,重整琳琅壁塑。遂大肆修葺扩建,历时五年方才完成。宣王朱怀埢等待工程彻底竣工完毕以后,为了铭记母恩,就把悟真寺的名称改称水陆庵,水路庵从嘉靖四十二年开始,到隆庆元年终,香火繁盛长达五年之久,……有趣的是,水陆庵的名称也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形象概括。水陆庵处在蓝水河水流分汉的鱼形岛上,旁有青山耸立,周有河水环流,置身手中,潺潺水声不绝于耳。直到数百年后的今天,仍存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等建筑占地面积约六千八百多平方米。其中后殿,面阔五间,殿内正中塑应身、药师、报身三佛,佛侧均有胁侍,三佛背光繁丽精美。殿内壁塑相传出自我们前边提到的明代著名匠人乔仲超之手。塑计有:二十四诸天、五百罗汉、佛传故事等。庵内大殿壁塑人物数以千计,大则与人等高,小则细若手掌,莫不衣饰清晰,神态各异,构成一幅包罗万象,浩瀚无垠的大千世界。另外南北山墙、东西檐壁上满塑层层叠叠的人物、楼台、山水、舟桥。据统计共有三千七百多尊塑像,有诸佛、菩萨、天王、罗汉、力士、龙凤、麒麟、大象、怪兽、有山水、桥梁、亭台楼阁、殿宇宝塔等,大小不一,造形各异。这些都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无价宝库。有人也说水陆庵的壁塑精美,庞大,完全可以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朱怀埢,估计生于正德年末,或者嘉靖年初,大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即位,大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去世,在位十八年,享年在五十岁上下,他的庶长子朱敬镕继承王位。朝廷给朱怀埢的谥号叫做宣,根据谥法,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好名声能够在社会上传播,具有极大社会声誉的。叫做宣。秦宣王也安葬在西安市的少陵、鸿固、凤栖塬一带的秦藩王陵区,根据《咸宁且志、陵墓志》引《陕西通志》载:“墓在高望堆却步原,旁边不远还有秦靖王朱敬镕、秦敬王朱宜澏(谊澏)、秦肃王朱宜漶(谊漶),秦景王朱存机等墓俱在焉”。根据调查,墓在杜陵乡三府井村东北,现存封土堆高约9米,封土周长60米,底径29米,朝向座北面南,陵墓配有神道,神道两旁,由南向北,依次有:华表1对,八棱表,部分埋入土中,露出地面部分高2.25米,每面宽0.22米,顶为园珠表,石墩虎1对,张口露牙,气势汹汹,由于饱经风雨沧桑,部分已经埋入土中,现在露出地面高1.25米。还有盘角石1对,站立高在2.18米,宽0.55米的石台上,高1.39米,牵马石1对,头戴方帽(又叫四方平定帽)。身着开襟短袍,一手提鞭,一手牵马,下部埋入土中,露出地面高1.2米。石雕身2.54米,长1.15米,石高马鞍架齐全,鞍,镫,鸾、搭背等,刻工极细,线条流畅。文官石像两个,高2.5米,宽1米,厚0.58米,头戴无脚果头,身着博衣大袖长袍,腰束玉带,双手持笏,在诸秦藩王墓中,仅宣王墓有牵马人,但现在并未发现应有的两对石麒麟、石狮和武官,也可能埋入土中或已经被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