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迹:宁波古凉亭总汇

标签:
佛学 |
分类: 古都古镇古村 |
人文古迹:宁波古凉亭总汇
钟岭凉亭
柱上刻有“信士张尚功、林用宝、林维周、王信庆、王信拨助”的字样,放在地上一长一短石柱上分别刻有“信士王恭行助”“王门朱氏胡氏”的字样。
团桥亭
憇亭
长山桥永济亭
金银渡桥凉亭
落款“道光叁拾年二月日告竣吉立榖旦”
古凉亭
亭联“亭对六峰山春树秋云常寓目”
灵山桥凉亭
亭联一“灵山咫尺路无多,秀水潆洄亭名韻”
亭联二“勾留几刻少偷闲,来到此间聊借息”
亭西南角朝南石柱上镌刻“口外留余地陆天官路在外”
茅岭古道凉亭
亭联“烟霞枕藉息肩聊借一枝栖”
一石柱上刻有“钟门郭氏成缘助,镇邑丁道生助石櫈一十一条”。
慈云亭
亭联“气结春云行客力疲堪止步,凉生夏树高人马倦可停骖”。
剪云亭
亭联“仙乡虽远息足片峕须再走,贵府非遥安身一刻速宜行”
半壁凉亭
亭柱刻有“大清雍正拾年正月初二日建”
吉祥亭
亭内墙壁嵌有“竹山桥碑记”一通,此碑为建竹山桥的助资碑,记录捐资人姓名和款数,碑大部分字迹模糊,碑落款为“同治八年岁次乙已清和月全澣穀旦”
据传,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为康王时,曾逃难明州,在此亭换衣过,此亭几年前修缮过。
天童岭古凉亭
亭联一“满山笋老皆成竹,一路花香半是茶”
亭联二“太白龙从瞻少白,盘山蜿蜒达盘溪”
1.钦加知府衔赏顶花翎补用府在任候补直隶州兼袭云骑尉调补宁波府鄞县正堂加六级XX二级记录十次
2.总理镇防营务处兼X宁广渔图署理宁波府镇海县正堂加三级记录十一次
众乐亭
东山亭
亭联一“好担一肩斜回归,可携两袖清风来”
亭联二“大泽龙岭春作雨,前溪虎啸夜生风”
古凉亭
亭联二:“坐看樵客担云过,疑有神仙牧石来”
清水桥古凉亭
上史凉亭
亭联二:“安堪通居不妨少逸,憩淂其所聊以暂棲”
水阁凉亭
景仰亭
亭联一:“倚树击害虫至诚格天荣敷九代,负隅杀猛兽威声震地誉满三山”
亭联二:“斯地有仙踪溪上犹遗洗足石,名山留古跡亭中共说射蛇人”
玉泉亭
亭联一:“汉室有春秋破壁犹其余字,圣胸无吴魏遇刘方可同心”
落款:嘉庆甲戌岁甤賔月。
亭联二:“玉泉少饮味三山,高岭漫游知两邑”
亭联三:“寸土无遗善恶,片时莫昧忠奸”
亭联四:“鈎画不设司代足,锁轮惍严助国余”
该亭四柱三间,八根石柱与两根抬梁粗壮坚固,为30*25厘米的方柱,墙体乱石筑砌,地面碎石铺设,亭前有一井,约一米深,井水留有20公分,玉泉亭为鄞州区文保单位。
吉祥亭
亭联一:“便行人停踪浔所担登负笈此间稍获安闲,知鄞县事王丕显书”
亭联二:“倘时逢夏日更得清茶过口饮来一勺便生凉,里人孙学驹书”
五里亭
晚枫亭
1.王墅亭
亭前柱镌刻:过柳渡以来方将十里,望梅墟而去又有一程。侧联:两途为鄞镇通衢过客倘疲劳尽可到兹歇足,一望皆黍禾满野农人如暇遇何妨坐此谈心。
后柱:近是主人远是客,坐而言者起而行。亭后柱旁有一段残破的石碑。
此亭几年前破烂王为获取电线内的铜丝,烧线时引燃了旁边的可燃物,引起火灾,亭的上部木结构全部烧毁。
2.父子进士亭
亭内悬挂有六匾:父子进士、世济恩荣、东浙世家、五经甲第、其颐瑞应、祥凝北极
正面“牌门头”旁刻“孙厚生书、四明华大鸿撰、一九九六岁在丙子吉月重建”
3.南门凉亭
此亭为旧时澥浦、邱洋等地到三北的重要交通古道。
4.淞浦凉亭
此亭为硬山顶抬梁式“7”型结构,古时是慈溪镇海的重要交通要道,石柱上刻有“咸丰六年方倫公立”“民国二十五年重修”
5.水云浦凉亭
亭柱上镌刻“乾隆丁未年辛亥月,丁浣日众姓建造”
“周必文助地基一块”以及十来位信士的具体助钱款额记录。
6.樟树凉亭
此亭为路廊凉亭,古时是镇海通往杭州的官道穿亭而过,共十柱九间式,保存完好,是宁波地区最长的路廊凉亭,建于清道光年间。
井亭桥古凉亭
永兴桥亭
楹联:“去去来来到此暂为休息,谈谈讲讲欲行须顾遗忘”。
亭内立有永兴桥碑两通,一通为助银碑,记录当地村民的助银数目。统共收洋捌阡壹百十二块零四分五厘。
落款为: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春旺月穀旦。
另一通为:“创建永兴桥记”,记录建桥的过程及创建人姓名等。
落款为: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正月
赐福亭
楹联:“负笈擔登欲行须顾遗忘,熙来攘往到此XXXX”。
灞桥亭
此亭每根亭柱三面刻有楹联,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楹联没有记录。
以下是灞桥古亭的六副楹联:
蛟山阁凉亭
天医殿凉亭
有两根亭柱上刻有“信士诸利用喜助”字样。
大古塘朝北凉亭
刻有“信士X五房公捨”“雍正九年十二月建”,西面柱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
虹桥庵凉亭
楹联“临水观山坐谈自永,遇风阻雨安息甚佳”
此亭四柱三间开,南面四根石柱,北面木柱与虹桥庵相连,官道穿亭而过。
楹联“宝气焕人文题柱归来玉步同遵平荡,珊声鸣客佩攀条小憩书怀谁咏短长亭”
秀水凉亭
刻有“信士方可训喜捨”,其余字迹模糊不清。
毓秀凉亭
柱上刻有:“乾隆五年文渊仝妻赵氏喜助石柱一对”
来自于《独行客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