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古村:河南辉县百泉——苏门山庄

(2015-01-15 17:17:18)
分类: 古都古镇古村

人文古村:河南辉县百泉——苏门山庄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苏门山据太行山约七八十里许,四周并无峰峦牵连,方圆约二十里,可谓突兀而起,位于辉县市郊的百泉镇,松柏叠翠,静空幽僻。苏门山高虽不过百米,然处在平原地界,亦高出四野,一览无余,是古百泉之所由生也。苏门山在中国众多山川名胜中实属小辈,为俗世之人所罕知。然而如此小山,在中国文化界却是鼎盛千年,让避俗之士钦慕向往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山甚小,住不下神仙。它为文人墨客所熟知,应在魏晋之后。在魏晋时期,这方圆不过数十里的小山中隐居着中国文化界的一个超凡脱俗的人物,并由此人而诞生了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他就是遗世独立、睥睨人生的千古高人——苏门先生。
  苏门先生名叫孙登,因山而得号,字公和,西晋汲郡(今河南辉县)人,“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终日弹琴读《易》。
  史料记载:魏晋之际,嵇康颇负才名,又精通音律,自以为琴技无人可比。一日,嵇康前去拜访孙登,孙登为他弹了一曲,听后深感世上真有高人。从此,从游三年,而登终无所言。别时孙登说:“才优而识寡,又不善保身,不能长久。”不久,嵇康果然被司马昭所杀。《世说新语》是这样说的:“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这是嵇康和孙登的交往。在《世说新语》和《晋书》中分别记载了阮籍和孙登的交往: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讫然不应。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遒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
  ——《世说新语栖逸篇》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藉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
  ——《晋书阮籍传》
  竹林七贤中最属嵇康潇洒,阮籍猖狂。他们可谓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这两个名气最大的人尚且对孙登甘拜下风,可想而知,这位苏门先生是如何了得!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苏门山,位于有“中州颐和园”之称的百泉的北侧,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百泉镇百泉风景区内,属于太行山的一道支脉,海拔仅有184米,与碧波荡漾的百泉湖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处美丽的山水风景区。

     苏门山因历代有众多名人志士、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挥毫,使其在全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之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里曾诞生了北宋五子之一、著名理学家、一代易学大师邵雍和明末清初中国三大儒之一的著名学者孙奇逢。妖娆妩媚的山光水色,又曾吸引了不少历代名人志士到此隐居、游览和讲学。如晋代的高适、孙登以及“竹林七贤”;唐代诗人贾岛、画家吴道子;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金代诗人元好问;元代中书令耶律楚材、许衡、姚文献;明代的唐寅、黄辉、魏允贞;清代的乾隆皇帝、郑板桥等。他们面对迷人的青山碧波,触景生情,或赋诗作文,或泼墨作画,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今天的百泉风景区,各类碑刻多达350余块,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以上45处,一般的文物保护点则更多,使百泉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拥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古人砍柴为樵,取草为苏。苏门山西侧有一座山,称凤凰山,两山对峙如门,苏门者,即“樵苏者入山之门也”。也因山前有百泉,故也称百门山,它北连太行群岭,南吐清泉,满山翠柏,一片葱绿,祠宇亭台,点缀其间,奇异有趣,真实验证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阴阳学家说苏门山“藏龙卧虎”,是难得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这里也确实藏过“龙”,卧过“虎”。西周的共伯和,好行仁义,施政有方,代王行政14年,归来逍遥自得,隐居苏门山;秦始皇灭六国,把齐王田建软禁在苏门山中,直至饿死;晋代孙登隐居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山腰有孔庙一座,建 于明成化年间,清宣统二年增"戟门"和"子在川上"石坊。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文庙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文庙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文庙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文庙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文庙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三碑亭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三碑亭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龙亭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龙亭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龙亭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龙亭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龙亭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山顶啸台,是魏晋时孙登隐居长啸处。孙登字公和,号苏门先生,土窑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至腹,善长啸,好易读,扶一弦琴,人见之与语不应。有村人将其高高抬起抛入湖中,观其怒,登从水中爬出,大笑而去。竹林七贤中的稽康曾从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一方平冈,高山众峰,南北皆有山路相通,中心一亭,亭中一桶石碑,上书“孙登啸台”。立于此处,瞩览四方,确有沧桑千古,俯视群小之感。徘徊久之,山风清爽,天籁有声,如闻苏门先生箕踞当地,撮口长啸之清音,深感先生遗世独立,一啸古今之气势,实可谓一啸千古,傲视尘嚣。登上此台,实令人杂念俱尽,唯存超然之感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啸台远眺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饿夫墓

 苏门啸台左侧的半山腰上,有一处“饿夫墓”,坟墓里面埋葬着一副铮铮铁骨。“饿夫”名叫彭了凡,清兵入关后,他惋惜明朝的灭亡,不愿接受清朝的统治,携带妻儿举家南迁,四处倡导反清复明。途中妻儿相继死于战乱,况且当时大局已定,一介草民如何能够扭转乾坤?绝望的彭了凡带着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来到苏门山巅,坐在啸台前说:能和孙登做邻居,一生足以了!然后仿效古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绝食而死。彭了凡死后,当时在百泉书院讲学的大学者孙奇逢按照他的遗愿,用两口瓮上下扣在一起,将彭的尸体立于其中,将其立身而葬,并在其坟前写下“饿夫墓”3字。1928年,冯玉祥驻军百泉,书写了“民族精神”4个大字,刻巨石立于墓前。  彭饿夫墓  人生百年甘蔗渣,钟鼓馔玉风中花。条侯主父要同尽,首阳清风生蕨芽。暂依故人共脱粟,伯夷所树天所禄。仁者之粟不可常,我独何为害口腹。啸台激啸高云天,神游清都饱紫烟。行人空挟一车饭,下马孤坟二百年。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饿夫墓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饿夫墓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碑廊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碑廊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碑廊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碑廊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碑廊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三清观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三清观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三清观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三清观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三清观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三清观
[转载]辉县百泉---苏门山

  苏门山系太行山支脉,与百泉并誉。海拔约180米,背依崇山峻岭,俯临碧波清流,山上翠柏茂密,许多古迹掩映期间,景色奇异有趣。山右角有一院落,绕以周垣,表以重门,院内树荫蔽日,碑碣林立,名曰"安乐窝",是宋代理学家邵雍的故宅和讲学处。下有长生洞,东有"饿夫墓"。

  七律 苏门山行

  苏门日晚坠云梢,

  布履青阶觅野茅。

  断壁扶碑浑旧事,

  青苔浸井喻今庖。

  沧桑影幻一长啸,

  经纬皇天六短爻。

  飞鸟情知通世好,

  梅花树上不营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