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顺阳国学书院
顺阳国学书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83
  • 关注人气:2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石浦古城

(2014-03-13 11:38:33)
标签:

转载

分类: 古都古镇古村
原文地址:石浦古城作者:洪海79

 

去石浦是为探亲,顺便吃海鲜。

妻子的外婆家在石浦,掐指算来,到石浦已不下十次。每次去,总要到海边走走。风景宜人的黄金海岸,沙滩宽广,沙质细腻,有“黄沙细如练绢”之称。在沙滩上,四肢敞开,或站或躺,任海风夹着浅淡的鱼腥味拂在脸上,浑身清爽。夏天尤佳,赤脚尤佳。

石浦古城还是头一次进去。吃过午饭,众人麻将正兴,我拿着相机问起石浦古迹。妻子的表兄善解人意,找人替代手中的活,开车领我去往古城。

古城离镇中心少许路程,几分钟便到。想来,多次去海边真是舍近求远,古城即是面朝大海。正门是海滨公园,公园依海而建,浩荡的渔船安详地卧在港湾,彩旗飞扬。现在正是休渔时节,年味也正浓。公园的广场上立有一座高大的雕像。雕像神情专注地拉着小提琴,底座有著名作曲家李焕之的题词:“开路先锋”。仔细端详,这位意气奋发的艺术家乃是聂耳,有文记之:“聂耳(一九一二——一九三五)云南玉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曲作者,一九三三年九月为拍摄电影《渔光曲》曾来石浦,兹立是象永誌纪念。”原来这部轰动一时、家喻户晓的《渔光曲》是在石浦拍摄的。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来大海风……”美丽的歌词勾画了美丽的画面,这是安娥的杰作,曲子是任光所谱,很多人误以为是聂耳,其实聂耳当时来石浦是为电影《渔光曲》配乐。在这样美丽的画面下,酝酿的却是凄惨的故事。《渔光曲》中的徐福一家,先后遭遇的悲惨境遇让人不忍多叙。徐福的名字带有福气,他却没有秦始皇手下传说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到日本和歌山的徐福有福气。他的子女,小猴、小猫,日子过得和名字一样卑贱。

想着《渔光曲》中的故事,脚已随表兄来到古城入口。古城大门有一木制牌楼,左边是江心寺。湖北有江心寺,因长江冲击孤岛得名,更因李白的诗《夜宿山寺》而名声在外。此处只有大海,叫“海心寺”岂不更妙?牌楼上有天津市市长、象山人王兴国的题词“石浦古城”,红底金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

拾级而上,两旁的阁楼鳞次栉比。步上几十级台阶后,见到一堵高高的城墙,上有“石浦”二字。表兄说,这是近年所造。看去与古代城墙有几分形似。城墙内有瓮城一座,上悬“威震浙洋”匾额,想必是石浦乃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之意。入城先见到关帝庙,传说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有手提青龙偃月刀,红脸须髯的将军帮助杀退过海寇,当地人认为是关爷显灵,就建庙供之。石浦古城,天灾人祸不断,人们更信神念佛一些,也不足为奇。表哥说,他们这里的渔民最信奉的是鱼师庙,庙里有男女鱼师菩萨各一,男的叫鱼师大帝,女的叫鱼师娘娘。据说是因为海豚洄游至此,头一上一下,像在朝拜石浦古城,渔民们就认为此地有鱼师菩萨。

走在古城的街道,我下意识地拿它和嘉兴的月河街相比。月河街顺着古运河,各街道东西走向流畅,而石浦古城一头连着大海,一头藏在山里,台阶依山而上,街道曲折错落,不熟悉的人容易迷路。这一“藏”一“曲”也许是海防的需要,而在平原是无处可藏的。

街上人来人往,居民们或坐于门口晒太阳,或在老屋内打麻将,悠闲之至。很多人家的屋檐下都挂着一串串螺壳和一串串腊肠,一红一白相映成趣。螺壳里种着各类花草,垂于空中,很有创意,这在别处未曾见过。

封火门也是第一次见。在古城的中心街道中街上有五道拱高三四米的圆月形拱门,拱门正中嵌有石匾,遍上依次题为“金汤永固”、“带砺长存”、“河山并寿”、“庆溢康衢”、“物阜民康”等祝愿吉祥安康的字样,边上落款均是光绪年间。表兄说,这拱门叫封火门,两边的墙叫封火墙,一旦发生大火,这门与墙的作用就是隔断各个区域,防止大火蔓延,海寇侵扰时,也可作防护之用。这样的设计的确比较科学,而且这一道道美观的月形门,让人有街道深深深几许之感,很妙。

在中街的一处阁楼前,看到有“荔园”字样,想到“梨园”,不知是否有相似之处。进门,看到荔园屋内当口,有一水井,不解其意。屋内住着居民,询问一老者,得知荔园之名,取自荔港,石浦港原先称“荔港”,这水井挖在屋内,一是为取淡水方便,二是相信水井与海相通,可与龙王常来常往。又是一处信仰。

除了中街,古城还有福建街、碗行街、巡司弄等,据说石浦古城有海的性格,海纳百川,收容了来自各地的人员,而且各地人员大都保持着自己的方言,亚洲飞人柯受良的老家据说都还讲福建话。

往回走的时候,在城门的出口处看到“泽渔瀛海”的匾额,与刚进城门时看到的“威震浙洋”刚好相背。想来石浦人的用心良苦,两块匾额一块代表军事,一块言其经济,加上遍地的信仰,石浦人过得还是安稳充实的。门口还有“听涛楼”一座,刚进来时未曾留意。在听涛楼边,远眺渔港,迷茫一片,想必远处有仙山蓬莱,秦始皇的千万子民也许就是从此处隐遁而去。

回来查阅资料,看到清人陈秉元有《石浦竹枝词》一首:“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还有关于秦始皇求仙的传说和“山中宰相”陶弘景来此炼丹的记录若干。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转载]石浦古城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